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府南河是成都市府河与南河的合称,又名锦江,是岷江的两条支流。府河和南河共同形成了成都市古时历代的护城河,在城东南的合江亭相汇合,再拐入岷江,流经乐山市、宜宾市后汇入长江。府南河流经成都旧城区段的总长为29km。 府南河是成都市人民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出很大的贡献,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逐步发展,既给城市带来了繁荣,也加重了其水质污染。综合整治府南河是成都市人民  相似文献   

2.
周生贤部长在2012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改善水环境质量.要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完善考核机制.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省环保厅获悉,2012年,黑龙江省将在全面实施松花江新一轮治污规划基础上,向松花江支流倾斜,通过实施"一河一策"治污新模式,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消灭劣Ⅴ类水体.  相似文献   

3.
中外河流水污染治理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分析比较了“三河”流域和国外一些著名河流的自然条件、污染状况、治污措施和治污效果,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环境》2005,(1):66-67
霍岱珊。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民间摄影人,长期关注淮河流域生态变化的环保志愿者。多年来,他把镜头对准整个淮河流域,真切翔实地记录了淮河流域水质和水污染现状,戳穿了淮河治污达标的“西洋镜”,被沿淮群众称为“淮河卫士”。  相似文献   

5.
巢湖是中国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为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行政区划调整为巢湖治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巢湖流域开展排污权交易将是回应区划调整、优化配置环境资源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6.
浑河中游制药、石化工业水污染是最大的工业污染,废水具有有毒有害、难降解等特点;浑河中游支流河水污染严重。为了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开展了区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技术研发和创新。针对黄连素废水和磷霉素钠废水,研发了臭氧氧化、脉冲电絮凝、铁碳微电解等物化处理工艺以及物化-生化耦合处理工艺,实现了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针对石化腈纶废水,研发了多格室脱氮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全流程处理工艺,实现了腈纶废水氨氮脱除和达标处理;针对浑河中游支流河污染问题,研发了塘和湿地组合生态净化技术、污染底泥的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作为松花江第二大支流,是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通过研究小流域的污染防治对策,可以解决牡丹江的污染及水质安全保障问题,在支流中起到示范作用,从而防止危害松花江的水质安全。本文以“十二五”规划思路为依托,以牡丹江流域为例,探讨小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拉开帷幕“要以辽沈战役的决胜气魄根治辽河,决不把污水带到21世纪”,这是“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的。本次会议是由国务院环委会于1996年8月19日在沈阳召开的,旨在研究和制定防治目标,规划和措施。由此,继淮河、太湖治污战役...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起,我国正式启动了准河/太湖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然而,由于缺乏全面、合理、协调的水污染管理机制,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还存在不少问题,水环境质量呈现出"整体(流域)转好、局部(支流)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对工程效果的公众评估和社会宣传重视不够,致使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治污工程的认识失之偏颇,全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得不到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例论述了线性规划在环境系统中应用的特点。线性规划在水污染控制系统中被应用的特点是根据污染源、水体、污水处理厂和输水管线提供的信息,一次求出最佳方案。线性规划在大气污染控制系统中被应用的特点是根据污染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生产发展、治污费用、环境目标、技术可能、能源结构等信息可一次求出最优的宏观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1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3):62-62
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城市污水原地分级资源化”技术,对污水进行原地净化、回用,用于洗车、清洗路面等,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曾庆福说:“净水装置不能成为‘污水处理厂’。无论治污技术如何先进,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才是解决水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构建水污染防治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向水污染宣战的行动纲领.文章解读了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和水污染防治新机制改革创新的内容,深入剖析了行动计划在推动政府、企业、公众各自权利与责任落实方面的转变.最后从管理体制机制、环境法治、公众参与和经济政策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水污染防治新机制的制度与政策创新重点,推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治污合力,构建“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于环境污染引入生物技术成为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治污过程中,应用微生物和植物进行环境治理是值得推广的生物技术。本文首先阐述了与环境污染物相关的分子生物技术,并对其在水处理药剂中的应用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颁布,淮河治污至今已近20载。经过多年努力,淮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与国家提出的治淮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部分支流污染依然严重,水生态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国家‘863’计划“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重大专项中的两个课题——“高效优良菌种选育及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优化调控”和“高效厌氧和好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通过验收。承担该项目的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在高效优良菌种选育及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优化调控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筛选出了多株高效功能菌,对主要菌株进行了降解机制与应用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海河流域“十二五”期间突出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水环境改善和跨界水协调的污染形势,提出了饮用水、城市水和跨界水为重点的“三水优先”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以“三水”为重点,依托骨干治污工程,创新水污染防治政策,规范重大经济活动,合理调配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节水优先、增流为本、贴近民生、跨界协调,集中解决一批海河流域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努力为海河流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水污染控制,开辟了水污染控制新路径。本文在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实际应用,并就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浅见,拓展了水污染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周仕凭 《环境保护》2006,(3A):29-32
党中央、国务院对南水北调提出了“三先三后”的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温家宝总理强调,“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许多权威人士则断言.治污成则南水北调成,治污败则南水北调败。为此,本刊记者历时一个多月.对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进行了调查,在看到了调水沿线各地集中精力控污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工业企业有可能对“清水走廊”、“绿色走廊”造成威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生物监测技术是近年来被应用在用于对环境监测这一领域内,是一门新型的技术。本文从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出发,通过用于监测微型生物技术、监测大气污染技术、监测土壤污染技术等用于生物监测不同方面的应用,进而阐述了生物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生物修复在治理被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环境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相关方面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