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含络合剂(EDTA,NTA等)金属离子和COD废水是一种难治理的废水,采用通常的凝聚氢氧化物沉淀法处理是无效的,本文对络合剂铜镍离子和COD废水,首先采用加入Fe^2 140~150mg/L,控制pH4—4.5进行还原反应,然后升高pH为8.5进行网捕凝聚沉淀法处理,获得了良好效果,排放水质中的Cu、Ni均达到《上海市综合污水排放标准》,COD去除率为50%左右,因此还原-网捕凝聚沉淀法是处理含络合剂金属离子的废水值得进一步完善和应用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聚硫代酰胺修饰活性炭对Au(Ⅲ)的选择性吸附效果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活性炭(AC)上原位合成聚硫代酰胺(PTA),成功制备了一种聚硫代酰胺修饰的活性炭基吸附材料(AC-PTA),研究其对废水中三价金[Au(Ⅲ)]的选择性吸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AC-PTA在较宽的pH范围(<5.0)内对多金属离子共存溶液中的Au(Ⅲ)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吸附性能,Au(Ⅲ)的剩余浓度小于0.1m...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在我国排锌废水的行业中,电镀行业排放含锌废水在数量和危害方面都是比较大的,铵盐镀锌具有光泽好,质量稳定等特点,但其废水中含有氨三乙酸和铵等这一类络合剂,致使锌形成络离子给废水处理带来困难,至今国内对铵盐镀锌废水尚无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对污染源废水中的砷进行比对监测分析,认为对于砷含量较高的污染源废水,经典测定方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在砷的监测中一直采用经典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该方法虽然明确指出,锌颗大小对砷的测定结果有影响,但没有具体分析说明.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并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天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一般都很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不易检出,一些样品需经富集后才能检出。二硫代氨基甲酸大孔型螯合树脂(DTC树脂),含有一CSSH螯合基团,是金属离子良好的富集剂,在pH5—8的水溶液中能够定量络合微量  相似文献   

7.
杨伟利 《环境》2007,(5):44-47
电镀生产过程产生各种漂洗废水和废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电镀废水和废液组分复杂,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这些重金属离子有的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有的以阴离子或络合离子形式存在。此外,废水和废液中含有硫、氯等酸根,以及各种电镀有机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萃取法的理论分析,就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DTC)为络合剂,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为萃取剂的浊点萃取分离富集水中痕量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真菌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农药厂的废水流经地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乐果的丝状真菌,它能以乐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而生长,在pHJ7.0,30℃时液体发酵120h后,离心收集菌体处理乐果,有机磷农药降解转化为无机磷的效率达87%,除金属铜离子对菌株的降解率有促进作用外,金属络合剂和其它金属离子对菌株的降解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工业外排废水中锰、锌离子含量高、环境影响的分析,重点论述了重金属离子对环境造成的负面作用,并结合工厂企业的技术实际,提出来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丙酸盐为单一外加碳源,通过比较进水中不同Zn2+浓度(0,1,5,10,20mg/L)下单级好氧模式下序批式反应器(SBR)的除磷效果,考察进水Zn2+浓度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各反应器中典型周期内磷及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变化,探究Zn2+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机理.当进水Zn2+浓度为0和1mg/L时,除磷率分别高达96.84%和97.90%.当进水Zn2+浓度为5,10,20mg/L时,系统除磷率分别为89.32%,76.43%和57.29%,说明较高浓度Zn2+对单级好氧SBR生物除磷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较高浓度Zn2+可抑制COD的降解,微生物体内聚羟基脂肪酸酯好氧合成及磷酸盐激酶活性,并促进GAOs的代谢,使聚磷合成和水解量减少,从而降低系统的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粉煤灰合成Linde type F(K)沸石吸附重金属Zn2+,考察吸附剂量、pH值、反应温度对Zn 2+吸附效果影响,研究沸石吸附Zn2+的等温线与动力学,得到了相应的模型。结果表明:吸附剂量、pH值、反应温度均对Zn2+去除效果影响显著。随着吸附剂量增大,Zn 2+去除效果不断提高,饱和吸附量逐渐减小。初始pH值为3~7时,沸石对Zn2+去除率随pH值升高迅速提高。反应温度越高,沸石吸附Zn2+到达平衡时间越短。沸石对Zn2+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描述沸石对Zn2+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序批实验的方法,直接接种厌氧氨氧污泥,研究了Zn2+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小于2 mg/L时,对厌氧氨氧化生物活性有促进作用,可增强微生物的脱氮效能;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在2 mg/L和4 mg/L之间时,脱氮效能无明显变化,说明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大于4 mg/L,对厌氧氨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Zn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Zn2+对厌氧氨氧化的半抑制质量浓度(CI,50)为32.3 mg/L,NO2--N与NH4+-N转化比的平均值为1.28。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沉降过程中重金属去除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晓俊  傅大放  李贺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525-2531
在对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令桥段2008年2月~2009年2月15场降雨事件初期路面径流进行自由沉降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了自由沉降过程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同时,重点分析了重金属去除与截留沉速和悬浮固体(SS)去除的关系,并探讨了降雨特征和径流pH值对重金属去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开始30min内Cu、Zn、Cd、Pb去除率增长迅速,30min去除率均占2h总去除率的60%以上.Pb的2h平均去除率最高,可达25.62%,Cu、Cd和Zn的2h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1.20%、19.97%和19.10%.同一重金属的沉降去除率每提高10%,截留沉速范围及上限值减少5倍左右.截留沉速相同时,Pb的去除效果最好,Cd、Cu、Z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SS与Cu、Zn、Cd、Pb沉降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Pb多数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因而SS与Pb沉降去除率相关系数最大,其相关系数为0.8126(p=0.0002);SS与Cd、Cu、Zn沉降去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71、0.6804、0.7653.路面径流pH值对重金属去除特性的影响显著,与4种重金属沉降去除率均呈正相关,且与Zn、Cd、Pb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Zn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因而Zn沉降去除率受pH值影响最明显,两者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p=0.029).  相似文献   

15.
硫酸盐生物还原法处理含锌废水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锌废水的污泥床工艺及影响运行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在进水COD和锌浓度分别为320mg/L与100mg/L时有效运行,有机物和Zn^2+的去除率分别以73.8%和99.63%,大水力滞留时间降至6h时,Zn^2+的去除率仍可达94.55%,进水Zn^2+浓度低于500mg/L,时装置可以稳定运行,而当浓度达到600mg/L时,硫酸盐原菌受到Zn^2+的明显毒害。当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Cu、Zn的含量、形态分布及几种螯合剂、天然有机酸及其钠盐和无机酸对其中Cu、Zn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飞灰中Cu、Zn含量很高,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供试螯合剂和天然有机酸及其钠盐对Cu、Zn的去除效果以DTPA最好;EDTA-Na2与天然有机酸复合可提高去除效果,而与其钠盐复合后对Cu的去除效果变化不大,对Zn的去除略有降低;DTPA与天然有机酸及其钠盐复合后而对Cu的去除变化较大,对Zn的去除变化很小;高浓度酸对Cu、Zn的去除能力较低浓度酸强。  相似文献   

17.
The selective recovery of copper from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mixed metal ions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a novel reagent zinc dimethyldithiocarbamate (Zn(DMDC)2) was developed for the selective removal of Cu(II).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u(II) reached 99.6% after 120 min reaction at 30°C when the mole ratio Zn(DMDC)2/Cu(II) was 1:1. The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Cu(DMDC)2 products formed as a result of the displacement of Zn(II) from the added Zn(DMDC)2 by Cu(II) in wastewater,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stronger coordination bonds between Cu(II) and the dithiocarbamate groups of Zn(DMDC)2. Subsequently, we put forward an innovative process of resource recovery for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Firstly, the selective removal of Cu(II) from actual wastewater using Zn(DMDC)2, with a removal efficiency of 99.7%. Secondly, high-value CuO was recovered by calcining the Cu(DMDC)2 at 800°C, with a copper recovery efficiency of 98.3%. Moreover, the residual As(III) and Cd(II) were removed by introducing H2S gas, and the purified acidic wastewater was used to dissolve ZnO for preparation of valuable ZnSO4·H2O. The total economic benefit of resource recovery is estimated to be 11.54 $/m3. Accordingly,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route for the resource recovery of the treatment of copper-containing acidic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CO2对飞灰水洗液中Pb和Zn的去除效果,研究了CO2浓度、通入时间、流速以及体系反应温度和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Pb和Zn在水洗液中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洗液中Pb和Zn的初始浓度越低,通入CO2后Pb和Zn的残留率越低;增大CO2浓度、延长通入时间、增大流速以及降低体系反应温度,均可有效降低Pb和Zn的残留率;CO2沉淀处理在最佳工艺条件〔CO2浓度为10%(φ)、通入时间为80 s、流速为2 mL/min以及体系反应温度为40~50 ℃〕下,Pb和Zn的残留率分别降至3%和0.1%以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在pH为4,5,6,7和8的条件下,无重金属及ρ(Cu2+),ρ(Zn2+)和ρ(Cd2+)分别为0.05,0.5和5 mg/L时,固定态和悬浮态蛋白核小球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①相对于悬浮态,固定态小球藻由于海藻酸钠的包埋稳定性较强,磷的去除率较高;②小球藻磷的去除率受ρ(重金属)影响,随着ρ(重金属)的升高,磷的去除率降低,重金属产生的胁迫作用增强;③Cu2+对固定态和悬浮态小球藻的胁迫作用较Zn2+和Cd2+大,而Zn2+和Cd2+对固定态和悬浮态小球藻的胁迫作用随着ρ(重金属)的变化而有所差异;④pH对小球藻磷的去除率的影响随重金属种类、质量浓度及时间的变化而不同,Zn2+和Cd2+存在时,小球藻磷的去除率最高一般出现在pH为8的弱碱条件下,而Cu2+存在时小球藻磷的去除率受pH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上流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滤池处理模拟选矿废水中的黄药和重金属Zn2+、Pb2+。以乙基钾黄药为唯一碳源配置滤池进水,在HRT为6 h,DO为3 mg/L,进水中不含重金属离子的情况下,滤池的COD平均去除率能达到89.2%,D平均浓度为43 mg/L。滤池较为适应中性偏弱碱性的进水,过高或过低的进水pH都将对滤池运行造成负面影响。滤其出水CO池对Zn2+的去除效果要好于Pb2+。当进水中Zn2+和Pb2+浓度分别在30.0 mg/L和3.0 mg/L以下时,出水中的Zn2+、Pb2+浓度分别在1.5 mg/L和0.5 mg/L以下,符合《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中相关要求。进水中存在重金属Zn2+、Pb2+时,会对滤池降解黄药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其中,Pb2+的影响要大于Z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