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反硝化滤柱试验装置对比研究了颗粒硅藻土代替传统海砂作为深床反硝化处理的生物载体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水条件下,颗粒硅藻土滤料的反硝化滤柱比海砂滤料反硝化滤柱的挂膜时间缩短约2 d,生物膜量提高了92.3%,且挂膜均匀,滤柱工作周期延长至少15%,反冲洗压力降降低36.4%,能耗降低了30%。通过处理近似工程的试验水,研究颗粒硅藻土和海砂滤料装置对总氮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颗粒硅藻土滤料的去除率分别为65.8%、29.8%,海砂滤料的去除率分别为63.2%、26.7%,2种滤料均可满足污水厂提标改造和深度脱氮的要求。颗粒硅藻土代替海砂用于深床反硝化工艺滤料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正> 在现代海洋中,对于由温盐产生的深部底流或等深流的速度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大的浊流事件,至今仍须用流速计记录到的资料加以确证。而在岩石记录中,我们很少能辨别出等深流沉积,但是常可以鉴别出浊流沉积。然而从时间和空间来看,这些使用及其产物是一致的,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原因,即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来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本文拟证明全球性的海平面变化是深海大多数浊流和强烈的等深流同时发生的原因。Vail 等(1977)的全  相似文献   

3.
碱长石有序化途径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们结合岩石学的研究,对浙、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几个火山岩盆地的碱长石,作了较多的X射线工作,同时也做了一些其他地区的产于深,浅成侵入体中的碱长石样品。本文是这些成果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4.
过滤功能作为反硝化深床滤池一项核心功能,为反硝化深床后置深度处理提供出水总悬浮物保证.为合理选配反硝化深床滤池海砂滤料,进行了两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常用海砂滤料的满负荷进水穿透实验和连续进水过滤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反硝化深床滤池滤料粒径有助于降低流动相对滤料剪切力,有助于出水悬浮物达标.  相似文献   

5.
临海地区的吹填海砂资源丰富,吹填海砂用于路基填筑既能节约耕地,又能降低工程造价,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好事。吹填海砂不是路基填筑的理想材料,需要采取加固措施。该文针对水泥加固吹填海砂,采用无侧限压缩和三轴剪切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水泥含量、含盐量和击实条件对水泥固化海砂强度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固化海砂的水稳性好,强度满足路基填筑要求;水泥固化海砂延迟7 d压实,也不影响水泥固化海砂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福建海砂开采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海砂开采现状、需求、管理以及环境损害的调研和分析,笔者认为要编制海砂开采规划,进一步加大海砂储量和品位的勘探,科学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海域使用论证等工作,保护海洋环境,为福建海砂开采做好储备,以促进海砂开采向12海里以外及台湾浅滩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A.Berehep根据对固体地球表面高程曲线的分析,曾预言过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间的根本差异,然而,一直过了四十年,它才被大洋的地震探测所直接证实。在现代,大规模的深海钻探和在大洋中脊裂谷带、海沟壁、转换断层崖壁所从事的大规模拖挖取样,以及对采集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包括同位素)分析,对于以下两点不再有更多的疑问了:一是大洋地壳显著不同于大陆地壳,二是大洋地壳并不带有大陆地壳被同化的任何微小痕迹。大洋壳和大陆壳之间的差  相似文献   

8.
引言直到1968年,JOIDES 开创深海钻井和取芯方案以前,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局限于埋藏深度小于50米深的未成岩的海洋沉积物样品。本工作叙述了五个钻井中的十五块岩样的分析。最深样品的取芯是534米(钻孔3)属中新世;年代最老的样品是从钻孔6(153米)取得的,属始新世。本研究我们试图去分析烃类。脂肪酸,色素(绿包素和卟啉)和氨基酸。对全部沉积样品中的有机碳和某些可抽提的以及不可抽提的残渣(例如:腐殖酸和干酪根)进行了 C~(13)/C~(12)比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新疆巴里坤泥盆系大南湖组生物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南湖组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结合前人的资料,丰富了该组岩性,古生物化石等地质内容,岩性主要为下部以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细-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硅质岩和灰岩;上部主要为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炭质粉砂岩.而沉积环境具有半深海-浅海-滨海-海陆交互相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深海生物圈中酵母菌的来源状况、种类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其最新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以便加强我们对深海生物圈中酵母菌的了解和认识,并提出开展该领域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希望本综述为开发利用深海酵母菌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锰复合氧化物包覆海砂的吸附除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铁锰复合氧化物包覆海砂制备了一种用于污水除磷的新型颗粒状吸附剂,并对其表面特性与磷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包覆后海砂颗粒表面凹凸不平且多孔,BET比表面积由0.06增至2.52 m2·g-1.磷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包覆后海砂对磷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最大吸附容量为1.01~1.23 mg·g-1,优于多数文献报道的负载改性砂颗粒吸附剂;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推测磷在包覆海砂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溶液p H对磷吸附有一定影响,离子强度则影响不大;共存阴离子对磷吸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Si O2-3CO2-3F-SO2-4Cl-.  相似文献   

12.
<正> 前言对下地壳捕虏体系列进行的综合性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研究,为下地壳某些部分是怎样和什么时候形成的提供了直接的信息。此外,堆积作用形成的捕虏体能提供有关沉淀出它们的熔融体的成因和演化信息。我们  相似文献   

13.
深海采矿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Ⅱ. 底层生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有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实验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深海采矿对底层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深海采矿对底层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矿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明显降低,尤其是以结核作为硬基质固着的底栖生物,但由于大部分大型和巨型底栖生物在海洋中分布较广泛,因此局部海底的采矿不太可能导致某一物种从海洋里完全灭绝;除细菌外,巨型、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的密度都明显下降,但3a后运动能力较强的软相底质动物的密度基本上恢复至振动前的水平。尽管大量关于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的工作已做或仍在进行,但目前人们对深海生态学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不能对深海大尺度商业采矿的环境风险作出结论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将微量元素的原位显微分析定义为“光片中单个矿物相的微量元素浓度(<1000ppm)的测量”,这类似于电子探针对主量元素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是重要的,它能对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提供一种新的尺度。本文既是对原先所作工作的回顾,  相似文献   

15.
前寒武纪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地质学是现代地质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陆地的前寒武纪杂岩在地球开始的历史阶段中占主要位置,并且包括了绝大多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973年4月16—1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次全苏沉积岩会议。来自88个单位的7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讨论议题有:(1)沉积变质岩的岩石学、原生介质和研究方法;(2)前寒武纪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各种问题:(3)前寒武纪的活质和有机质及其  相似文献   

16.
材料深海环境腐蚀试验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从开发海洋和军事应用前景等方面分析了材料深海环境腐蚀性能研究的实际需求和必要性;介绍了深海环境因素的特点——压力大、温度低、氧含量低;综述了美国、苏联、印度、挪威等国进行深海腐蚀试验的情况、试验研究方法。深海腐蚀试验的特点是困难、复杂、危险和昂贵。简述了我国进行深海试验的必要性和前荣。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碳钢与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以及钛合金等典型金属材料深海腐蚀行为规律的研究进展。结合深海环境的苛刻与独特性,探讨了深海腐蚀环境试验及实海原位电化学测试技术等领域研究方向,尤其是中国临近海域深尺度、涵盖当前实际需求材料的大规模深海环境试验以及耐受高静水压、集电化学数据采集与远程数据传输于一体的实海电化学测试技术。此外,从阴极保护、仿真预测、应力腐蚀、涂层防护等方面介绍了实验室深海模拟试验方面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展望了典型材料深海腐蚀数据积累及适用性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 William Compston 为首的一个小组,对西澳大利亚米卡撒拉西面200公里纳雷耶尔山出露的、约28亿年前沉积的太古代砂岩中分离出的四颗碎屑锆石,用离子探针质谱(可直接测量  相似文献   

19.
<正> 去年在深海钻探方面,利用新的技术工具,考察了洋壳、深海沉积物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一系列科学问题。虽然有些地区和问题以前通过钻探研究过,但是从来没有这样广泛、成果也没有如此丰富。 最得力的工具,是液压活塞式取心器,这种活塞式取心器一般可以回收海底以下300米深的未受扰动的沉积物。与旋转式取心所得到的高度扰动的软沉积物相反,这种活塞式取心器所得的沉积物可以作为精  相似文献   

20.
<正> 到1989年为止,我国共收集到40次降落和发现的普通球粒陨石,我们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典型模型——“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简称B-P)模型”,对我国新近降落和发现的23个及国外40个普通球粒陨石,根据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分类和识别研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