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环境价值理论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环境价值的构成及讲量方法的分析,提出了水环境价值的概念,对水环境价值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了水环境价值模型。  相似文献   

2.
分析广东省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探讨环境价值理论在广东省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安全环保严峻形势下环保部的污染物减排核查核算重点,结合大港油田滨海热电厂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分析核查核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污染物减排档案、升级和完善DCS系统、加强在线监测运行管理和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可行性建议,以期不断改进环保管理,提高污染减排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仪 《青海环境》2011,21(3):134-135
文章围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阐述了创建绿色学校,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青海省开展创建工作的成效,提出了加强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作物秸秆意义重大。本文对陕西省目前的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利用率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森林认证以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源动力,并将这种需求通过市场传递给企业。企业实施认证将认证信号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认同度增加,进而形成反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价值得以发现、形成、传导和实现。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森林认证的价值驱动模型,用以阐述森林认证的价值创造机理,为森林认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敏 《青海环境》2001,11(4):169-171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环境与资源。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入研究,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提出正确运用环境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参与型赛事旅游是体旅融合的重要领域,也是促进体育消费增长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仍缺乏对参与型赛事旅游价值共创过程的整合性研究。以成都双遗马拉松、圣灯山佛影侠跑山训练赛、环达古冰川自行车挑战赛作为案例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性地建构了参与型赛事旅游价值共创的过程模型,剖析了政府、赛事组织、赛事游客三方主体嵌入的参与型赛事旅游价值共创现象,识别了参与型赛事旅游价值共创实践的关键要素,即政府治理、赛事组织动态能力契合、赛事游客参与机会、参与能力、共创行为、体验价值和社会资本,并通过价值共创的发起、价值共创环境营造、赛事游客嵌入、互动与资源整合、价值生成5个阶段将其进行逻辑串联。结合研究结论,从精准施策、消除隐性壁垒、夯实赛事组织动态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作为旅游地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居民在主—客价值共创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以河南省开封市主城区为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纳入地方依恋对研究模型进行扩展,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探索旅游地居民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结果发现:(1)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态度对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地方认同、主观规范。(2)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地方依赖显著正向影响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态度,且均能通过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态度对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和地方依恋理论相结合的扩展模型对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预测和解释作用,并从旅游体验价值视角探究了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而山野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是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本文概述了我国东北山野菜的资源概况、营养成分、深层次加工及人工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释了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个概念的内涵外延,论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矛盾,并围绕如何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了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保护补偿、经营开发以及价值实现保障等针对性机制举措,着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闭环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成为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热点领域。本文就生态产品价值的内涵理解、实现机理、主要路径及具体实践模式,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与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生态产品价值的理解,目前国内学者从早期的分歧已逐步形成统一的认识,即生态产品本质上是人类从自然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获取的物质和服务的总称,其价值来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其存在价值通过各种路径被人类消费或使用,最终转化为经济收益或是民生福祉的过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市场交易、金融扶持、政府调控和社会参与5种方式,国内目前的实践案例则可以归类为15种模式。但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生态产品识别边界不清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认识不统一、配套机制不完善以及路径模式创新与实践不够等问题,后续应加快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统计与评估核算方法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加强实践模式创新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境内原生分布的紫金牛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紫金牛属植物13个种类的引种驯化栽培、生物制药与园林花卉企业紫金牛属植物产业化开发调研的基础上,对其主要种类的药用价值和园林应用进行了评价,对该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的深化,迫切需要解决生态服务的区域外部性问题。正外部性内部化是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协议补偿、生态商品、创建市场等方式。生态正外部性的价值可以通过生态要素的直接市场、包含于生态商品的间接价值以及基于成本—收益的生态补偿标准来确定,而现有的协议补偿标准多基于上游地区的保护成本,应将发展的机会成本作为参考依据。最后,从机制上将收益内部化转变为主体内部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收益主体分离带来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也是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手段。进入数字时代,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因技术优势带来的发展优势,其与各行业不断融合,并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业态。探索将智能合约技术嵌入碳汇产品交易,可以降低碳汇产品交易成本,提高碳汇产品交易效率。然而,新兴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智能合约能够为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带来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将引发实体法、程序法以及新业态监管方面的挑战。因此,为实现智能合约在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全面可持续应用,应当从实体法、程序法以及新业态监管机制等方面,探索法律应对路径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6.
农业水资源价值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福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93-1095
农业水资源价值的计算对灌区农业用水价格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用于对农业用水向其它类型用水转移时所受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因此,当前将农业用水当作商品并计算其价值逐渐成为热点,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型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农业水资源价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农业水资源价值计算的两种方法,并列举了具体的计算模型和公式,提出了农业水资源价值计算中应考虑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农业水资源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围绕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态产品产业有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本文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和实践,首次提出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概念及内涵特征,初步分析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形成机制和构成要素。结合不同市场属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初步梳理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形态,界定了其产业范围,设计了衡量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核算与发展指标体系,并从供给、消费、交易和利益分配等维度提出了促进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政策保障。研究认为,我国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前景,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朝阳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8.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驱动下,拓展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碳汇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根据功能属性将其划分为生态调节类碳汇生态产品和物质供给类碳汇生态产品,总结了两类产品对应的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耦合互馈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建议。研究认为,碳汇生态产品不仅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共同富裕协同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underlin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 of value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nd then explores it beyond economics, looking for its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roots. Considering the most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matter, the dilemma between a non‐monetary, multi‐variable conception and a monetary, one‐variable conception is set. To obtain the origins of the meaning for this basic concept in CSR, Italian literature regarding ‘value in accounting’ is explored. The main result from this first survey is the existence of a ‘chain’ from the highest conception of value (philosophical, ethical), to the most practical conception (accounting techniques of measurement). By this first approach, some provisional normative clauses are then deduced, in a ‘problem‐setting attitude’ to be tested by means of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topic, exploring other literature and building a new general paradigm to finally provide a commonly shared measure for social value.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and ER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corporate pollution reduction expenditures and the value relevance of the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report. It utilizes a unique dataset of pollution reduction expenditures disclosed by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their GRI reports. Economic profit is measured with Economic Value Added and Tobin's Q. The value relevance is measured with three benchmarks: stock returns, cash flows, and stock prices. The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is adopted to control for potential endogeneity. This paper finds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pollution reduction expenditure and corporate economic benefits, which suggests that managerial decisions aimed at pollution reduc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and of stakeholder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G3.1 guideline provides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regard to firm value, while it plays merely a partial role in investors' investment decisions.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and ER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