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统称为射频辐射,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的波。波长1mm~1m的电磁波是微波;波长1m~3000m的电磁波是高频电磁场。 任何射频辐射发射源周围均可区分为两个作用场,即感应场和辐射场。在高频及大部分超高频波段,工人操作岗位主要处在感应场中;对波长较短的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来说,因为波长较短,故作业人员都处在辐射场内。这些电磁辐射因能量太小,不产生电离作用;对机体的慢性作用系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大强度辐射在组织中有产热作用;微波可能引起白内障。 高频电磁场在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波在雷达、加热、通讯、医疗、探测、工业以及军事上的应用已相当广泛,与微波直接接触的人员也与日俱增,据1984年的预计,各种微波通讯设备和雷达操作人员,工人和科研人员可达百万以上。微波达到一定强度并长期作用又不加防护可损害人体健康,已被列为物理性公害之一,而环境空间充满了电磁辐射的“电子烟雾”。 近二十年大量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微波辐射可引起动物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微波与紫外线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微波与紫外线都属于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能量,这种能量作用于人体产生伤害,一般引起类神经样症状,对一些敏感器官产生特异作用,如微波可引起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从事接触微波  相似文献   

4.
微波是一种彼长极短、频率极高的电磁波,频率通常在300兆周以上。随着微波技术应用的推广,解决微波辐射对人员危害的问题也更为迫切。微波辐射源有磁控管、行波管、速调管等,微波辐射的生物效应主要决定于频率、功率密度和接触时间,而功率密度的大小是与距辐射源的距离平方成反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作为一种“信源”,在广播通信、雷达导航、科学研究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七十年代以来,它又以一种崭新的“能源”形式,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及家用电器等方面开拓着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但是,微波辐射从它问世之日起,就开始威胁着作业人员及居民的安全与健康。专家预言,到本世纪末,微波辐射将取代噪声而成为危害最大的物理污染源,被称为“第五公害”。为了解决如何评价和预防微波辐射能量对人体的危害,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微波卫生学正在兴起。电磁波辐射与人体相互作用机制这一研究课题,在美国已列为争取诺贝尔奖金的项目。 微…  相似文献   

6.
目前,微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学、通讯等方面。微波辐射对人体有危害,国外已有不少报导。 我们最近对从事微波测试和调试作业的人员进行了普查(波段以厘米波为主,一般工作地点的微波功率密度从数十到数百微瓦/厘米2),普查资料较全的296人中,微波作业工龄1-5年的101人, 6-10年的75人,11年以上的120人。 微波作业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见表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见表2,对血色素、白血球及晶状体的影响见表3。 从表1可见,随着微波作业工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大部分症状(失眠、嗜睡、食欲减退除外)显著增加。从表2可见,随着微波作业工…  相似文献   

7.
(续上期)3汞作业人员的营养汞的主要接触作业有汞矿开采和冶炼、仪器仪表制造、电器器材制造、化工、军火及医药等。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  相似文献   

8.
防水服主要用于保护从事淋水作业、喷溅水作业和浸泡水中作业的人员。 人体在带水作业环境中,接触水部位的皮肤表层可吸收大量水分而引起水肿,严重时,可发生表皮组织坏死脱落,或因皮肤表皮毛细孔张开,遇污染而感染发炎。长期浸水还能使体温下降,抵抗力减弱。 长期接触海水、污水除有上述危害外,还因海水中含有盐、碱和污水中含有毒物、病菌,对皮肤有腐蚀、刺激、感染作用,发生干燥、皲裂或溃烂生疮。 长期接触水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穿用防水服。防水服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9.
1、放射线作业人员的营养 从事放射线作业工作,由于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线照射,会使机体发生辐射损伤,造成一系列生理的和病理的改变,而体内某些功能的紊乱,可使多种营养素受到破坏和消耗,甚至发生营养不良.由于消化功能受到放射线影响,往往使人食欲下降,体重持续减轻,出现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不平衡.这样又可增加机体对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微波和其它频段的电磁波(如短波和超短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保障作业人员健康,必须经常测定作业环境中的微波和电磁波的泄漏强度,并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 微波泄漏监测方法 测量微波泄漏的方法分两种:一种是漏能仪,另一种是功率计配标准天线。 漏能仪(见图1)是一种专门测量电磁波泄漏的仪器,适合测量近场,对被测场干扰不大,能直接读数,体积小,重量轻,并自带电源,使用方便。美国通用微波公司的RAHAM型漏能仪,适用频带宽,可从200千赫到26千兆赫;功率密度范围可从1微瓦/厘米2到 200毫瓦/厘米2。国产的 RCQ-1A和RL-761型漏能…  相似文献   

11.
1.光感类皮肤病.这是人体对阳光发生强烈反应所致,多见于皮肤白晰的人.阳光长时间照射皮肤暴露处,会引起手背、面部发红、肿胀、重者可发生水泡,通称光感性皮炎.预防方法主要是避免日光直照和光敏物质.治疗可服氯喹,维生素B、C和烟酰胺,抗组织胺药物息斯敏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动土作业事故发生的根原因,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采用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研究动土作业中的坍塌事故演化机制,并以长沙某公司天然气管道施工项目“11.11”一般坍塌事故为例,对动土作业的功能耦合过程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影响作业的主要失效链接。结果显示:培训教育落实不力是引起功能改变的主要来源之一;人员防护、施工检查、技术交底等功能的不正常震荡及非线性的耦合共振,影响多项失效功能链接。FRAM可为动土作业过程中的事故致因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暗室作业不断增加,如胶片生产的涂布、整理、质检,照相业、科研单位、印刷业等行业的照相制版,医疗单位的放射科、眼科检查眼底的暗室,以及电影放映等。研究这些作业对女职工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女职工劳动保护的一个课题。 暗室作业分为全暗室作业和半暗室作业。每日暗室作业8小时为全暗室作业,作业4小时则为半暗室作业。暗室作业主要影响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从而可能引起这种缺乏造成的征候。 维生素D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D2和D3,都是类固醇的衍生物。人体组织中的维生素D是D3。平时,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一部分来自食…  相似文献   

14.
一、研制的目的和意义: 高温辐射以及由于环境温度过高导致人体表面温度升高是损害高温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作业人员在40°~70℃高温条件下作业,由于体表灼烤和大量出汗导致神经系统、上呼吸道、上消化道、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乃致休克。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进行了视屏显示终端(VDT)对操作人员精神心理和神经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初步显示VDT作业可对操作人员造成情绪、感知、记忆、操作及复合功能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通过职业应激源的调查评价,显示VDT作业本身独特的作业性质、环境和要求形成了VDT作业的主要应激源。对从事VDT作业时间较长和作业负荷较大者则产生较高的职业性紧张度。从而说明VDT作业引起操作人员的某些心身疾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高频、电磁、微波等非电离辐射和X射线、γ射线、红外、紫外射线等辐射在冶金生产的应用和可能对岗位人员健康的危害,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  相似文献   

17.
高噪声作业者的饮食从事凿岩机、砂轮机、电站、纺织、车辆驾驶等高噪声作业的有关人员,要多补充维生素类营养,尤其是维生素B类,可预防听觉器官的损伤,改善听力,大大减轻噪声疲劳。例如瘦肉、蛋类、西红柿、萝卜、芹菜、动物肝脏、水果等。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护》2014,(6):I0012-I0012
<正>安监总厅管三[2014]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甲醇是一种有毒危险化学品,易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可致视神经损害,引起失明,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甚至死亡。近年来,部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用甲醇代替乙醇进行亮珠制造、点尾药调湿等生产作业,由于职业卫生条件不达标、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作业人员中毒甚至个别人员失明。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切实保护烟花爆竹生产作业人员健康,各地区要充分认识甲醉的毒性危害,高度重视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组  相似文献   

19.
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这一点在世界各国早成定论。正是基于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害的共识,世界各国政府都制定了手机辐射的安全标准。我国也在前不久公布了手机辐射安全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为什么手机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手机主要是通过天线辐射微波,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这种微波辐射传播的是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辐射到人体的微波会将其能量传递给人体(例如大脑或眼睛等),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总之,微波的能量不会消灭。微波炉能在较短时间内将鲜肉烧熟,就是微波能量转化为热能的结果。频…  相似文献   

20.
在评审核技术利用项目环评文件中发现,Ⅱ类射线装置的辐射风险预测及风险管理存在诸多内容缺失或错误,无法定量描述在人员误入情况下的受照剂量,难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Ⅱ类射线装置在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的应用为例,基于辐射防护基本理论,构建了一种快速剂量估算的物理和数学模型,目的是准确评估潜在的人员误入辐射风险。通过案例分析,量化了人员受辐射剂量与其移动速度和距离之间的数理关系,同时证明散射线是该环境中主要的辐射源。该研究提出的模型不仅适用于煤矿井下或地面类似的工作环境,也可用于评估其他密封源作为辐射源项的Ⅱ类射线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