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全生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不发生事故。如何确保不发生事故,管住隐患是根本。要管住隐患,就要管住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
武宗豪  周建凯  姜伟 《安全》2021,42(7):56-61
为更合理地使用危险源与隐患2个安全术语,本文从学术和国内外标准2个角度分别对危险源和隐患的含义进行阐述,并对危险源和隐患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研究表明:危险源是能量、物质及行为的状态;隐患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关于危险源与隐患关系的4种观点在对危险源和隐患含义的解释上以及在对实践的指导上有着其各自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不安全的隐患,也就可能演绎出安全事故”。这是建筑行业常说的一句话。它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当时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统计,全国8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与违规指挥、违章作业有关。通常由于操作者的心理状态不佳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探讨、研究安全心理学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无疑是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安全是相对事故而言的,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及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对于事故防范来讲,如果对事故的人为规律把握不准,措施采取的不到位,隐患就难于有效消除。因此,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杜绝伤亡事故的主要管理方法之一。人是组织管理中最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难点所  相似文献   

5.
“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不安全的隐患,就可能演绎出安全事故”。这句建筑行话不仅道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当时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8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与违规  相似文献   

6.
吴开楠 《安全》2013,(7):35-36
正众所周知,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事故预防工作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1减少不安全行为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发生的一些隐患,公司采取加强安全教育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的对策。凡新员工一进入公司,第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基层安全生产实践中,有些人将辨识"风险"和排查"隐患",视为"捕风捉影"或没事找事。其实,对正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未来结果或损失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判断或评估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是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防止冒险;对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排查,并加以防范、整治,是可以防止"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隐患排查治理  相似文献   

8.
浅析隐患整改与控制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故发生的机理和事故“隐患”的逻辑关系所揭示出的规律性中,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无隐患就无事故。因此,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乃至最终目的应当是控制隐患,进而消除隐患(这里指的隐患不仅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且还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以达到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健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事故发生前辨识处于临界状态下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并及时整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临界事件技术,人们应用它来分析军用飞机事故,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随着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临界事件技术已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临界事件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方法是选择一个小组,该小组的人应能注意到隐患的严重程度,让他们  相似文献   

10.
"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不安全的隐患,就可能演绎出安全事故".这句建筑行话不仅道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当时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8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与违规指挥、违章作业有关,造成事故往往不是操作者不会操作,而是操作者的心理原因在作祟.因此,探讨、研究安全心理学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无疑是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轨迹交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事故源于生产现场人和物两个方面的隐患,如人流和物流中的隐患未能消除,两个流动线路轨迹相交叉的"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时空".人流中的隐患(即人的不安全动作或行为)、机械和物质危害是构成能量逆流中的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确区分事故隐患、危险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辨识隐患与危险源,从而进行隐患治理与危险源监控,防范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安全》2004,(8):31-31
工伤事故源于生产现场人和物两个方面的隐患,如人流和物流中的隐患未能消除,两个流动线路轨迹相交叉的“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日寸空”。人流中的隐患(即人的不安全动作或行为)、机械和物质危害是构成能量逆流中的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黄新文 《安全》2009,30(2):13-16
轨迹交叉理论明确了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本文提出了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不安全工作环境的控制四个方面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安全观察是指对员工行为实际应用中也包括物的状况但以行为为主进行有计划非惩罚性的观察沟通和干预强化安全行为纠正不安全行为总结分析全员不安全行为的变化趋势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事故发生而非沦为管理的"提线木偶"通过安全观察这项活动系统性地有效运行,将这种方法广泛地运用于隐患排查工作中,可以减少伤害和事故的发生,提高各级管理人  相似文献   

16.
著名国际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该理论揭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海洋钻井平台危险系数高、施工难度大、救逃生困难,发生事故将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5G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以及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为安全生产大数据统计分析、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的有效监测和预警,增强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支撑作用;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为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搜集、查阅、整理大量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安全隐患大数据分析的角度,通过对隐患类型、等级、治理状态等信息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生成隐患数据综合报表、安全指数图、趋势图等,全面掌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动态、评估安全管理形势、探索隐患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建立一套客观、科学、严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源头治理,杜绝生产安全事故,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因素,人也是预防事故、防止灾害、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为了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探索并制定控制、直至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分布相当广泛,根据建筑工地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从人的心理因素去研究不安全行为,分析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图通过一些对策控制和影响员工心理状态,进而控制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9.
违章行为与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据统计,“三违”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罪魁祸首。分析众多事故的原因,无外乎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因素造成的。违章行为是“三违”的表现,它不仅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心理因素,职工的心理隐患是不安全行为的潜在帮凶。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对违章行为的影响,寻找出一套强化安全心理素质、调整心理因素的方法,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行为,减少伤亡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石油行业是属于危险行业,其整个设备操作过程复杂,不安全因素多,对职工素质要求高,纵观多年生产安全管理,造成事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物(生产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一个是人(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状态是被动的,是能够通过投资进行改造,主要取决于资金和现实技术。人的行为是能动的,主要通过教育培训、规章制度、操作技能的提高来完成的。物的状态直接取决于人的行为,因此,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HSE的核心)的安全管理,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