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随着世界技术的迅猛发展,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技术与资金密集的复杂设备比重不断加大.设备越复杂,故障率就越高.由设备隐患产生的安全事故常年居高不下,鉴于此,对设备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海洋石油作业由于作业场所空间的局限性,电气设施、石油设施密集,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多,受自然环境恶劣、复杂等影响,给海洋石油作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在现代城市中,集服务、运输、办公、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场所日益增多。作为社会功能重要载体,这类场所由于规模大、功能多、人员密集,往往面临着复杂的公共安全风险。近年来,涉及大型商场、娱乐场所、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各类事故屡见不鲜,相关安全保障及应急能力也已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此,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应对各类事故,并尽可能将事故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相关责任单位有必要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系统的应急能力评估,以指导  相似文献   

4.
公共场所特大火灾事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力达  吴娇 《安全》2008,29(7):51-54
公共场所一般人员密集,建筑装饰复杂、可燃物品多、电器多、用电量大、人员集中.近年来,公共场所火灾发生的频率、规模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递增趋势,人员聚集的公共娱乐场所的群死群伤火灾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不断增长,巨大复杂的城市运行系统,时刻不忘敲响风险、灾害的警钟,也不断提出更为严峻的应对考验。尤其是商业街区、交通枢纽,以及大型活动场馆等场所,平日客流频繁汇聚,如果叠加节假日等特殊时期,会造成更长时间的人群高度密集,极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以及踩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通信机房里,设备价值昂贵,种类多、功能复杂、高度密集、长时间通电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生命,国家财产损失而且恢复难度大,甚至还会引起整个通信电路或大片通信网络瘫痪,其经济损失无法估计。  相似文献   

7.
孙燕 《安全》2011,32(1):48-4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鳞次栉比,这些高层建筑不但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而且现代化设施多,如通信设施、空调系统、机电设备,竖向管井多,加上可燃装修材料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烟囱  相似文献   

8.
入冬以来,江淮地区大雾天气增多。为确保雾天行车安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针对矿区铁路线路地形复杂、多雾、险段密集的情况,从安全教育、现场监控和设备整治3方面入手,提升安全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高层建筑由于其楼层高、构筑复杂、火势蔓延迅速、扑救难度大、人员密集、设备多且智能化程度高、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大等特点,消防安全更显重要。据了解,位于北京市金融街商圈的凯晨世贸中心的消防安全管理做得有  相似文献   

10.
祁宝祥 《劳动保护》2008,(3):108-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场、市场、歌舞厅、录像厅、游艺厅、洗浴中心、迪吧、网吧、宾馆、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大量增加,功能也越来越复杂。由于这些场所相应的防火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导致火灾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评估复杂建筑人员密集区域发生突发事件时的人员疏散能力,结合人员疏散的移动速度、疏散时间、人群密度等3个方面的动力学控制方程,构建复杂建筑人员密集区域的人群疏散数学模型;以某商场突发事件为例,分别用该模型和Pathfinder软件模拟的方法,计算该商场人员疏散时间。结果表明:移动速度、疏散时间、人员密度等三者相互影响、控制,最终影响疏散效率;人群疏散数学模型与Pathfinder软件仿真模拟的疏散时间相符,并且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反映出疏散时间主要与建筑物的楼层数目、人群移动速度、人群密度以及楼梯的物理参数等有关;该模型预判出疏散人员在楼梯口易发生堵塞且最占用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问题,定量地描述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估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将人群、设施、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作为主要因素,结合实测数据和专家打分数据计算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指数,并对风险指数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局部最高密度对人群密集场所的风险影响最大,利用采集到的人群数据以及专家打分的定性指标可以实现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快速评估,进而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人员密集场所提出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但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建筑功能复杂,建筑面积大、高度高、用火用电量多等特征又加大了高层建筑的危险性,再加上一些高层建筑单位平时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疏于消防安全管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4.
正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具有空间拥挤、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等特点,在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多种安全生产风险,若不能认清这些安全生产风险,就无法对其有效管控,而风险如果管控不到位,就很可能会形成事故隐患,甚至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海上钻井平台作业环境复杂、设备密集、危险因素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本文主要研究了海洋石油钻井井控风险的问题,探讨了风险的类型、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通过对钻井工程中的井控风险源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同时介绍了井控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公共建设的场所也越来越多,人员密集也越来越频繁,因此,人员密集场所中重要的消防监督必不可少。但是,根据调查显示,人员密集场所一般发生事故造成来不及施救的原因就有消防监督的力度不够,所以,本文将研究分析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以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茂龄 《安全》2015,36(5):56-59
本文对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可能的心理特征状态以及行为特征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的风险分析。根据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可能的恐慌心理特征状态和安全系统理论,具体分析了影响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恐慌心理的因素;建立了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及评价因素集;合理地提出了评价因素的评价语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因素的权重集。并将该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某高校教学大楼密集学生群的风险程度分析,得到其风险程度等级。最后,应用MATLAB编制了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的风险程度评价专用计算机程序。对某高校教学大楼密集学生群的风险程度进行了实例计算,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同时为各个高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各个高校招收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的改善速度不能满足目前学生增长的速度,在各个高等学校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公寓大楼和其他学习生活密集区域内都构成了密集学生群.如遇突发事件(爆炸、火灾、恐怖)需要紧急疏散时,学生极易互相拥挤,互相践踏跌倒,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本文对密集学生群、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状态(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有力、好动、疲劳、惰性、困惑、迷茫、不安、恐慌等)以及行为特征状态(吸引、参与、倾向、凑兴、印象、效应、压力、逆反、好奇、兴趣、刺激、恐慌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某高等学校教学大楼中密集学生群、密集时间、密集区域及恐慌特征进行了实际统计研究.在分析密集学生群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密集学生群风险模型,对某高校教学大楼密集学生群的风险进行了实例计算,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同时为各个高校制定突发事件(爆炸、火灾、恐怖)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密集场所人群疏散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型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能力.应用群集动力学理论方法,在密集人群群体流动过程和个体流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人群疏散数学模型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意义.以实际人群密集场所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寻求一定人流密度和疏散时间约束下的最佳疏散通道宽度以及关于开放疏散出口数量的最佳疏散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疏散效果.为有效解决应急环境下密集场所人群疏散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可用于指导密集场所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改进,以及疏散过程中的调度管理优化等.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不断增长。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其本身就是人口密集区,因此通常均存在多个人员超密集场所(例如深圳至少存在5个超百万级人员聚集区)和大量散布在城市各处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定义和分类目前,人员密集场所比较规范的定义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其第七十三条列明了各类常见的人员密集场所。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场所很少产生人员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