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VFA(挥发性脂肪酸)是生物除磷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并且不同VFA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也不相同。本文介绍了提高污水中VFA含量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直接加入VFA、通过发酵污水产生VFA、发酵污水和初沉污泥产生VFA、发酵初沉污泥以及发酵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混合物产生VFA等几种方法来提高生物除磷效率。目前国内外以发酵初沉污泥产生VFA的研究和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综述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应用的脱氮除磷工艺机理及其特点,探讨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废水生物除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废水生物除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与评述了生物除磷机理及其工艺发展现状,并对生物除磷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生物除磷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蕾  宋志文  温少鹏  李凌云 《四川环境》2007,26(3):94-98,126
本文阐述了生物除磷过程中PAOs和DPB代谢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在EBPR系统及其他生物除磷系统中分离到的除磷微生物的种类、习性、特征等,并对今后相关重点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及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表面活性剂和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采用最优加药量的各种加药方案进行了从污泥性质到脱水行为的一系列横向比较。污泥性质的比较依据为絮体颗粒的宏观(目测)和微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变化以及在结合水含量(DSC法测)方面的变化。脱水行为的比较依据为过滤脱水速率(比阻)、离心脱水速率(1800rpm-2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脱水程度(4800rpm~45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及脱水清液的性质(目测及测定SS、COD、TP)。实验结果表明:除了表面活性剂与Fe^3 和CaO联用外,投加表面活性剂或酸处理对提高污泥脱水速率的意义不大,但却能有效提高污泥的机械脱水程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是:分散作用使污泥絮体结构分散解体,释放出原絮体内部的结合水;增溶作用可溶解有高度水合作用的ECP。酸处理的作用机理是:H^ 与污泥的结合,改变了污泥的表面电荷特性,促进了污泥絮体间进一步的絮凝;使ECP水解,降低了絮体对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废水生物除磷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废水生物除磷机理及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新型生物除磷技术。  相似文献   

7.
生活废水生物除磷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活废水生物除磷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目前国内流行的几种除磷方法,并且探讨了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对新工艺做了假想。  相似文献   

8.
废水除磷方法与原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污水的各种常用除磷技术方法及原理,为不同条件下的污水除磷提供参考与选择的依据,并探讨了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与技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朝晖  曾光明  李小明  杨霞 《四川环境》2002,21(2):25-29,39
本文介绍了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 过程和生物除磷过程的机理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比较成熟的技术,并对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D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平行AN/AO工艺六个反应池的活性污泥样品中提取总DNA,采用套式PCR(nested PCR)进行两轮PCR扩增。对α-Proteobaeteria、β-Proteobacteria的16S rDNA片段进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从而分析活性污泥样品中该类除磷菌的种群结构。结合测序技术并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比对,证实生物除磷过程中存在着丰富的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同时可以得到其中优势类群的初步认识。结果表明,PCR-DGGE结舍测序技术可以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样品的除磷菌群落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