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城市群是中部地区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群。研究中原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了解其发展现状,优化其规模结构,从而带动中原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运用城市首位律和分形理论对中原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城市首位度较低,仅为1.82,首位城市郑州不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等级规模结构不尽合理。根据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资源承载力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其2000-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湿,淄博、日照处于超载状态,其它处于富余状态;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小协调发展是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研究城市的吸引力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作者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从不同的层面分别考察了山东半岛8个城市的经济吸引力,并据此就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提升提出了若干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循环型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提出发展循环型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跨海通道作为一种新型快捷的交通方式,其建设对端点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南北端点两大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断裂点和城市引力模型方法计算分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两大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影响下,两大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形理论的陕西省城镇体系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平  师谦友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79-981,1046
应用分形理论对陕西省城镇体系进行了规模和空间结构研究。通过分析其规模结构探讨了目前该省的城镇体系特点,再应用关联维数分析了陕西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其结论为:陕西城镇体系分布符合分形特征;首位分布明显;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结构不平衡;空间分布较集中,主要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城镇体系结构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导致陕北和陕南经济落后于关中。针对上述分析,提出陕西省未来的发展建议.力口快完善城镇道路体系,提高通达能力;继续推进“一线两带”建设;陕北以资源深加工为主体,做大做强煤炭、电力、油气和化工四大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红色旅游;打造秦巴山区城市圈(带)和经济带.以实现关中、陕北、陕南相百但讲与其同学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就业结构的分析,揭示出山东省城市就业结构的一般规律。从对城市群各城市的分析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占据较大比重,城市化水平较低。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较稳定,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总体上升,但其中的传统性行业的就业比重趋于下降而新兴行业比重提高。  相似文献   

8.
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滇中城市群用地的空间绩效,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功能.运用比例变化指数和Granger因果关系方法研究了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变化关系: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城市土地结构变化,城市土地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差距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由非同步变化逐渐进入同步变化轨迹;短期内,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优化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又反作用于产业结构,但滇中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未出现同步变化规律,说明滇中产业结构和土地的因果关系结构要在长期发展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凡元  李玉江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99-1101,1145
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单一的指标不能清楚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评价应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以山东半岛8个地级城市为例,建立指标系,运用数学模型对各城市的城市化进行了综合评价,客观地反映了各城市发展的优劣,最后提出了各城市在未来城市建设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理论的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分形理论对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城镇空间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城镇规模分布方面,城市规模结构分布较为集中,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首位城市作用不显著,人口分布低水平均衡;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城镇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空间相互作用一般,空间布局较分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选取分形理论中的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计算分析了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河南省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明显,但相对于其他地区首位城市地位有一定差距,大致呈现弱极多核心态势。各城镇之间联系紧密程度一般,通达性有明显提升。总体来说,河南省城镇规模较为均衡,城镇联系不够紧密,城镇体系功能尚未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建国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的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对城乡人口空间布局的影响,对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建国以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人口布局演变加快,说明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海洋生态旅游是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必须明确其动力机制,坚持统筹发展战略,从生态保护、社区参与、区域统筹和产业协同四个方面采取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度城市综合实力、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结合城市经济发展不一致指数,探究城市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效应。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能力差距大,高等级创新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其中北京市"虹吸效应"显著,天津市次之,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唐山科创能力在本省内较高。②城市群内部资源配置不均,城市间联系较弱,中心城市周边区域"岛、洞"现象明显。据此,提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区域间资源整合的发展策略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群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从可达性角度出发,以现阶段与2030年目标年的湖南城市群铁路交通网为基础,选取湖南城市群8城市间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日可达性为度量指标,比较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前后湖南城市群城际可达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城际可达性水平明显提升的同时,各城市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进程加快,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得到飞速的提升,但是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公共配套、社会民生4个维度构建生态宜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2010~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水平.结果显示2010~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宜居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7.
The ozone pollution at ground level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has been a long-standing problem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focuses on estimating self-affined nature of nonlinearity of ground-level peak ozone time series, which is analyzed by two nonlinear fract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R/S analysis and BDS test.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ozone observations at ground level and improve the forecasting capacity in urban region,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was assessed by a case study via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monitoring data at Chaojhou and Zenwu in the Kaohsiung metropolitan region, Taiwan. Based on R/S analysis, the time series can be identified as persistent and long-memory processes with Hurst exponents of both about 0.75. In addition, the V statistics specifies possible fluctuation cycle lengths of 32, 170, and 420 day simultaneously. Such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leading to help characterize the regional scale ozone behavioral trend. Furthermore, the BDS test results confirm a strong nonlinearity of both time seri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wo cities. Yet in both cases, nonlinearity implies chaos. The R/S analysis and BDS test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nonlinearity and fractality of ozone time series due to noisy chaos, and we could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deterministic chaos in tropospheric ozon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