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三峡库区柑橘对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区域柑橘果实重金属含量符合NY/T 426-2000<绿色食品柑橘>标准,果实品质达到一级产品.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越高,柑橘叶片、果皮、果肉的重金属含量也越高.柑橘叶片对土壤重金属铜、锌、铅、镉、镍、汞、砷、铬的吸收富集能力显著大于果皮与果肉,果皮对土壤重金属铜、锌、铅、镉、汞的吸收富集能力显著大于果肉,果肉对土壤重金属铬的吸收富集能力显著大于果皮.柑橘同一部位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柑橘叶片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Hg>Pb>Cd>Cu>Zn>Cr>As>Ni,柑橘果皮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d>Hg>Cu>Zn>Pb>Cr>Ni>As,柑橘果肉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Hg>Cu>Cr>Zn>Cd>Ni>Pb>As.  相似文献   

2.
长江南京段近岸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沉积物和土壤中Cd、Pb、Cr、Zn、Cu、Ni 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计算其富集因子,分析长江南京段近岸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几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富集次序为:CdPbCr1NiCuZn,在土壤中为:CdZnCu1CrPbNi,除Zn和Cu外,其他几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富集程度高于土壤,同时Cd的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以Cd和Pb为例分析了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粒级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显示,Cd、Pb的含量与颗粒物的粒级呈显著的相关性,与细颗粒物的含量有密切关系,细颗粒携带的重金属,在长江水力分选作用下到达下游,成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重金属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2014年9月28日青岛市4个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样品,监测其重金属Cd、Cu、Pb、Zn的含量,并分析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事件平均浓度(EMC)和初期冲刷现象等。结果表明:石油化工区降雨径流中Cd、Cu、Pb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Zn、Cu、Pb之间亦具有显著相关性;重金属Cd、Pb是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Pb具有交通强度越高含量越高的特点,Cd具有距离石油化工区越远含量越低的特点;降雨径流中Cd、Cu、Pb、Zn的初期冲刷效应不仅与汇水面积、下垫面材料有关,而且与重金属的类别有关。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太原市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不同粒径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2年10月—2013年2月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Fe、Pb、Cu、Ni、Cr、Cd、Mn、Zn等8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太原市采暖期重金属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FePbMnZnCrCuNiCd。重金属Pb、Mn、Zn、Ni、Cd主要富集在PM2.5中;Cr主要富集在PM10中;Cu主要富集在PM5中;Fe主要在粒径大于2.5μm的粗粒子中富集。除Zn外,其他7种元素浓度均表现为灰霾期采暖期采暖前。通过主因子分析表明,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冶金、有机合成工业、燃煤、汽车尾气、土壤尘等。  相似文献   

5.
复杂污染源下采煤沉陷区土壤重金属分布及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理统计学、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安徽淮北采煤沉陷区土壤中Cu、Zn、Cd、Cr、Ni、Pb、As和Hg等元素空间分布及其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Zn平均值是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1倍,其他元素未超过筛选值.Cu富集在工业园区南部,Zn、As富集在两河交汇处、工业园区南部,Cd、Pb和Hg富集在沉陷区西部,Cr、Ni富集在沉陷区东部、西部;土壤剖面上Cu最大值出现在80 cm处,Ni最大值在40 cm处,其他元素最大值均在20 cm处.土壤中元素迁移程度为Cu最高,Zn、Cr、Hg和As最低;土壤中Cd活化率较高,达到27.1%,易被植物吸收富集.  相似文献   

6.
遵义市PM10中元素污染特征、来源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遵义市丁字口(市区点)、凤凰山(背景点)监测点的 PM10样品,并对 PM10中元素污染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 PM10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且市区点高于背景点,冬季超标率均为100%。PM10中 As、Pb、Hg、Mn质量浓度市区点高于背景点,且均为冬季最高。富集因子分析表明,Pb、As、Cd、Hg、Mn、Cu、Zn来自人为污染,生态危害顺序为:Cd>Pb >As>Cu >Zn >Ni >Cr,其中 Cd 的潜在生态危害为极强。  相似文献   

7.
洪泽湖鱼体内重金属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洪泽湖鱼体中的Pb、Cd、Cu、Cr、Zn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重金属在鱼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并重点探讨了重金属在鱼体内的富集规律。结果显示:同一类组织器官中重金属的含量、同一金属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同鱼类对同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存在显著差异,5种重金属的含量以肌肉中的含量最低;均值型指数法显示,鱼样中肌肉组织残毒污染较小,属于微污染到轻污染级别;污染负荷比说明洪泽湖鱼体残毒的主要污染因子是铅、镉。  相似文献   

8.
对淮安市某垃圾填埋场土壤中13个采样点中典型重金属 Cr、Pb、As、Hg、Cd、Cu、Zn 的含量进行了调查,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及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典型重金属对其所在环境的污染程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 As,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小顺序为 As>Hg>Cd>Cu>Cr>Pb>Zn。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集G60高速公路贵阳—昆明段自然分布的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监测其中Zn、Cd、Cu、Cr和Pb的含量,并采用污染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来源。结果表明:研究路段银叶真藓中的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Zn Cu Cr Pb Cd,Zn和Cu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1 060 mg/kg和102 mg/kg,明显高于对照点。主成分分析表明,重金属Zn、Cu、Pb和Cd可能来源于交通污染,而Cr来源于其他污染源。污染因子分析表明,重金属Zn污染最严重,Cu总体属于重度污染,Cr和Cd属于中度污染,Pb总体污染较低。  相似文献   

10.
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集了该园区及周边土壤46个样品,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r、Cd和Ni的含量,并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土壤中Cu、Zn、Pb、Cr、Cd、Ni的背景值分别为36.2、118、49.2、40.6、0.125、15.3 mg/kg;Cu、Zn、Pb、Cd的含量高于河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b为极强污染,Cu、Zn、Cd为中等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序为PbZnCuCd,表明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具有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1.
洪泽湖溧河洼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洪泽湖溧河洼区域的水生植物进行了Cu、Zn、Pb、Cr和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调查与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积累反映了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水平,不同水生植物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状况具有相对一致性,即Zn>Cu>Cr>Pb>Cd。水生植物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d>Cu>Zn>Cr>Pb,这与各元素迁移性强弱的顺序也是相一致的,Cd、Cu、Zn等各元素较易为植物所吸收,而Pb的移动性较差。大部分水生植物根部的重金属含量比茎叶部分高。研究表明:可以从中筛选出具有高富集作用的植物,作为修复水体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验植物,为植物修复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河干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0—2006年监测资料,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危害指数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状和对水生生物危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海河干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除Zn外,均呈现污染下降趋势。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物潜在危害顺序为Cd〉Hg〉As〉Cu〉Pb〉Cr〉Zn,各项指标对生物潜在危害性上游大于下游。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方某水库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对其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合重金属总量讨论了各元素的潜在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65.20 mg/kg、36.69 mg/kg、137.5 mg/kg、2.38 mg/kg,与该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该地区水系沉积物平均值及全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相比,4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其中Cd累积最为严重。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d主要以醋酸可提取态及可还原态存在,具有很高的环境风险;Pb主要以极高比例的可还原态存在,潜在风险较高;Zn和Cu存在较大比例的酸可提取态及可还原态,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风险。各元素生物有效性即可提取态含量排序为:Cd>Cu>Pb>Zn。  相似文献   

14.
苏晓燕  董铮 《干旱环境监测》2013,(4):145-149,168
以2005年以后太湖无锡区域底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太湖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状况,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无锡区域底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含量高于全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地积累指数法显示太湖无锡区域底质中重金属污染排序为Cu=As〉Pb〉Zn〉Cr〉Cd〉Hg;金属对太湖无锡区域底质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到弱为Hg〉Cu〉As〉Cd〉Pb〉Cr〉Zn;从区域上看,2种评价方法均表明底质中重金属危害程度为宜兴沿岸区〉梅梁湖〉五里湖〉贡湖无锡水域。  相似文献   

15.
徽县铅锌冶炼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集甘肃省徽县铅锌冶炼区域土壤样品,分析该区域内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b、Cd、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4、3.12、25.8、79.5 mg/kg。研究区域内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显示,污染浓度由冶炼厂中心向四周递减。纵向0~30 cm范围内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大部分重金属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的0~20 cm区域,其中0~2 cm区域内含量较高,Pb和Cd的最高含量分别达到3 877、24.8 mg/kg,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 H 6.5~7.5)(GB 15618—1995)相比,分别超标13、82倍,属于重度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p H相关。冶炼厂周围的重金属污染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污染源,尽快采取措施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米东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米东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东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d(0.12±0.06)mg/kg,Cu(40.43±5.30)mg/kg,Zn(78.38±11.04)mg/kg,Pb(11.66±11.79)mg/kg,Ni(20.24±8.05)mg/kg,Cr(75.81±8.05)mg/kg。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为标准评价,各元素的污染指数排序为Cu>Ni>Cr>Zn>Cd>Pb,综合污染指数为0.337,污染程度为安全。以食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为标准评价,各元素的污染指数排序为Cu>Ni>Cr>Zn>Cd>Pb,综合污染指数为0.343,污染程度为安全。表明米东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尚能达到食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Pb、Cu、Zn的平均含量超过乌鲁木齐市土壤背景值,这说明污灌区土壤重金属Pb、Cu、Zn近年来已有所累积,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外重金属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事故中重金属(铜、铅、锌、砷、汞、铬、镉)的两种主要快速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比色法可测试铜、铅、锌、镉、六价铬5种重金属,且精密度与准确度均较好;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可测试铜、铅、锌、镉、砷、汞6种重金属,但测定六价铬时偏差较大;除六价铬和铜外,阳极溶出伏安法的测试范围较比色法宽,且检出限较低;阳极溶出伏安法可同时测定镉、铅、铜3种金属,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Concentrations of Cu, Zn, Pb, Cr, Cd, Fe, and Ni have been estimated in soils and vegetables grown in and around an industrial area of Bangladesh. The order of metal contents was found to be Fe > Cu > Zn > Cr > Pb > Ni > Cd in contaminated irrigation water, and a similar pattern Fe > Zn > Ni > Cr > Pb > Cu > Cd was also observed in arable soils. Metal levels observed in different sources were compared with WHO, SEPA, and established permissible levels reported by different authors. Mean concentration of Cu, Fe, and Cd in irrigation water and Cd content in soil were much above the recommended level. Accumulation of the heavy metals in vegetables studied was lower than the recommended maximum tolerable levels proposed by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1999), with the exception of Cd which exhibited elevated content. 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pattern of metal from soil to edible parts of vegetables were quite distinguished for almost all the elements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