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嘴:会念诗的不一定是诗人,还可以是外婆哦!我的外婆是个地道的农村人。她没有上过几年学,但是现在却成了我们家的诗人,整天诗不离口。我们一起来瞧瞧诗人外婆一天的生活吧——每天天一亮,外婆就跟着大公鸡的啼鸣,背着古诗起床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外婆平时是说方言的,但一背起诗来,哟,那普通话说  相似文献   

2.
竹笋,是国人历来喜吃的一种佳蔬。它肉厚、质嫩、气香、味鲜、营养丰富,古时享有“素菜中第一品”、“寒士山珍”等雅誉。古往今来,它备受诗人、画家、医家和美食家们的赞赏和称道。国人吃竹笋已有数千年历史。《诗经》里有“其蔌维何?惟笋及蒲”之句,足见竹笋早已与香蒲同列为蔬。唐代诗人杜甫吟:“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道出诗人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唐代另一诗人白居易在《食笋》诗云:“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与南  相似文献   

3.
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位诗歌上的禁欲主义者。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是因为特朗斯特罗姆从上个世纪九零年代中风后,诗歌写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更具象征意味的沉默的言辞;从隐喻意义上来说,诗人的失语可以看作整个时代的写作语境中,诗歌写作已经逐渐被逼迫到了狭路相逢岌岌可危的境遇。  相似文献   

4.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诗文,传颂千年。千年以前的唐朝,诗人李白以一篇二百九十四字的诗文,借蜀道之难描绘出了蜀川峰峦叠嶂、高峻雄伟之关。千年之后,我们沿着诗人行走过的痕迹一路向前,盘桓的山路依旧崎岖,眺望远方依旧山峦叠翠,而蜀地山川的壮秀,祖国西南山河的雄伟壮丽,与当年也别无二致。  相似文献   

5.
<正>古代诗歌教学应从情境的创设入手,把学生吸引到诗人当时的创作情境中,超越时空的界限,让学生与诗人进行零距离心与心的交流。变"注重应试技能的训练"为"对诗歌内涵美的解读",借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诗境,带领学生感悟诗境、探索诗情。(一)注重高质量的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引领学生走入诗人心灵的第一步。好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很快就走到诗的意境之中,为下面更为深入地理解和鉴赏  相似文献   

6.
<正>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经久不衰。意境,作为古诗的灵魂,是诗人在创作中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什么是古诗的意境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动之以情,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与诗人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古诗的  相似文献   

7.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画的一幅我国古时农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诗人们往往运用想象使其作品灵动而隽永。同样,诗歌的鉴赏也离不开想象。无论是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意境的建构,还是对诗人情感的领悟,都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生活经验中去寻找相应的形象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达成与诗人地沟通、共鸣。  相似文献   

9.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可以为人类蓄水保水作出重大贡献。科学研究表明,每亩林地比无林地至少可多涵蓄水20立方米,5万亩森林所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容量。因此,造林就是造水。这种观点在古代就已为有识之士所认识。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旧去来辞》中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唐朝诗人杜甫在《佳人》一诗中写道:“在山泉水  相似文献   

10.
《锦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锦瑟的描写、对四个场景的描绘,迷幻、哀怨、缥缈地传达出自己所经历的种种际遇、感受,使诗作具有朦胧、多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题为《负冬日》的诗:杲(音:稿,意为明亮)杲东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意指太阳的温暖)闭目坐,和风生肌肤。初如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全诗十分生动地描述了诗人在冬日早晨因沐浴阳光而产生的身体的快感和精神的舒畅,读之使人神往,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08-111
《镜中》是当代诗人张枣所写诗作中为人们熟悉的一首,它的魅力吸引着许多读者。"秘响旁通"作为阅读《镜中》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往后读",其"诗意的发明"就是与传统对话,原诗诗意因此可以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3.
许家和 《环境》2000,(8):15-15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乃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推崇的女性自然美的诗句。以现代医学美学观点诠释,前一句说的是女人的“体内环境”,要清纯和  相似文献   

14.
游歌 《沿海环境》2000,(8):28-28
鸟是人类的朋友。古往今 来,许多名人倾之以诗,赞之以文,表达了爱鸟之情和护鸟之心。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护鸟诗云:“谁道群生性命薄,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诗人把鸟在巢中嗷嗷待哺的情景用拟人手法写成诗,以教育人们爱鸟护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杜甫一生写了不少咏鸟诗,诗中咏到的鸟儿多达数十种。杜工部最喜欢观赏的首推鸬鹚,他对鸬鹚甚至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感;而一旦重新相见,便高兴得大声吟唱:“门外鸬鹚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北宋诗人苏东坡深受…  相似文献   

15.
199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沃尔科特曾说:“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与其说这是一种预言,倒不如说是那些诗人们在陈述一种事实:他们都承认从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聆听中受益,也心悦诚服地尊其为诗歌中的王者。  相似文献   

16.
散读一说,最初见于明朝诗人杨慎《散读》的小文中。用现在的话来讲,即为不带目的、不择内容的阅读,或书或报,或随意撷取长篇之一二,或由性浏览短文之三四,即可打发时间,又能吸收知识,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唐诗及其英译文进行分析是研究诗歌鉴赏问题的新方法。《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依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理论,可以从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两个方面对该诗及其英译进行分析,说明从语篇功能鉴赏唐诗及英译文是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正>色彩,总给人鲜亮、醒目的感觉。所以,诗人和画家都喜欢运用色彩表现生活,但手法却不尽相同。画家是在画纸或画布上直接用色彩表现,给人直观的美感;诗歌却通过语言描写色彩,唤起读者的联想,展示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诗人通过对色彩的描写,或烘托气氛,增强诗情画意;或提供丰富的想象余地,激发人的情感,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古人写诗时,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用明亮而轻快的色  相似文献   

19.
诗人李根红(塞风)简介李根红,笔名塞风。1921年3月生于河南灵宝沙坡村。是以黄河之水土滋养的诗人。现为济南市文联专业作家。11岁在《中学生》杂志发表处女作《摘棉童》,194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天外,还有天》(1000余行)。迄今已出版有《北方的歌》...  相似文献   

20.
亚马逊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一个地方小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地方的震动;数百万个人做出买或不买的决定可相互影响,从而导致经济的繁荣或萧条,整体效果远远大于部分之和。诗人艾略特说:我们无法不打乱宇宙。今天,华尔街就是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美国的金融动荡就是那个打乱宇宙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