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为研究佛山地区空气质量变化与边界层结构的关系,2015年10-12月在佛山地区3个站点同步开展了多台风廓线雷达、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联用的大气边界层结构观测实验.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探测可获得平均风场垂直分布的连续变化,发现佛山地区风场垂直分层结构明显,空气污染与近地小风层厚度的相关性较强.激光雷达探测可获得颗粒物消光特性垂直分布的连续变化,发现佛山地区颗粒物消光特性与大气边界层结构有密切关系,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与颗粒物激光雷达探测反演的边界层高度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58.微波辐射计探测可获得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垂直分布的连续变化,逆温和相对湿度变化对边界层日变化及空气污染成因分析有较高的价值.通过多设备联合探测,可同时获得研究地区平均风场垂直分布特征、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逆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多设备联合探测,有利于区域空气质量变化与边界层结构关系机理研究,对区域空气质量变化的预测预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6,(12)
正根据历年的数据分析和研判,每逢秋冬季节,佛山易受不利气象条件及地理因素影响,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造成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为减少市民受"霾"伏影响,佛山在今年10月份提前部署,实施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快速应对不利气象条件。11月以来,佛山市直各职能部门合力抗霾,各区镇主战场精准防控,市环委会督办严查,有效削弱了不利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实现了秋冬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领导重视,提前谋划,迅速响应  相似文献   

3.
绿色搜索     
《环境》2012,(11):56-57
城市空气质量公开程度“突飞猛进” 小颗粒带来大突破。由于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将PM,。等污染物纳入监测,国内首批重点城市接连实施监测并向公众发布数据,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程度“突飞猛进”。据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23日发布的《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程度最高的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北京、佛山、珠海、南京、苏州、宁波,其中排名前六的城市分数均超过了60分。  相似文献   

4.
丁媚英  叶曼婷 《环境》2021,(1):40-41
日前,佛山2020年大气治理成绩单出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佛山空气质量达近年最优水平,同比改善22.3%,改善幅度位于全省前列;优良天数比例达91.0%,首次超过九成;空气质量六项指标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浓...  相似文献   

5.
刘睿 《环境》2006,(11):97-97
近日,随着坍塌声,位于禅城区石湾镇街道佛山钻石陶瓷有限公司内一废弃烟囱上的砖块纷纷落地。这是石湾镇街道配合佛山的“创模”工作,遵照佛山市禅城区环境保护实现“一突破,两改善”工作计划中“两改善”中改善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城市容貌,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举措。另悉,近期,石湾钻石陶瓷有限公司还将陆续对另外8条废弃烟囱进行拆除。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2012年粤港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资料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地区)同期的地面气象资料,研究了珠三角地区RAQI时空分布特征,还结合相关性分析和风场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之间污染物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城市区域空气质量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改善趋势,但是广州、佛山和东莞的污染日数,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污染物输送在不同城市之间影响非常显著,下风向地区易受上风向地区污染物输送影响,尤其肇庆、中山、江门和惠州受上风向影响非常显著,佛山和东莞则影响不显著;珠三角造成污染天气的天气形势中,高压脊控制型和高压底部型较多,槽前脊后型等其他类型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6,(1)
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不久前广东出现明显暖冬现象,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珠三角中部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中度甚至重度污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省环境保护厅迅速采取措施,督促各地强化空气污染物排放管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污染天气,并派出多路督查组赴广州、佛山等重点地区督查落实。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0,(3):42-42
1999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比上年好转,综合污染指数由上年的2.80下降为2.50,四项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均比上年减轻;降尘、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程度差别不大,二氧化硫污染相对较轻:全省21个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广州,其次是佛山、江门和东莞,最好的是汕尾。全省酸雨频率比上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6,(2)
正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2015年佛山空气质量较之以往几年出现明显改善,同"十二五"之初的2010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降幅分别为54.1%、19.6%、9.4%,治理效果显著。自2013年起按照环境质量新标准,主要监测物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三项以来,2015年,佛山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年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26.4%、12.5%、17.2%。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达到307天,占比84.8%,比2013年提高17.4%,全年首次超过300天,未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以往研究多采用大气数值模式分析污染物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输送规律及内外源的贡献率,现从时间序列角度引入一个新方法,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广州、佛山、肇庆2003-2012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模拟演算,得到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效应及其贡献。结果表明,广佛地区污染源对肇庆空气质量影响突出,肇庆并未成为广州和佛山的主要污染源。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前7期累积作用较明显,污染物的累积效应容易导致区域性灰霾天气出现。佛山对广州的污染贡献达到了10.9%,广州对佛山的污染贡献相对偏小,佛山对肇庆的污染贡献接近30%,广佛肇经济圈应形成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李汉龙  黎娟 《环境》2022,(2):46-48
<正>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寄望佛山“继续走在改革开放前列,做改革开放的示范”,广东省委、省政府从广东改革发展大局出发,要求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2022年1月6日,《佛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这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佛山市统筹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规划》全文分为背景与形势、总体战略、规划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设置了148条任务措施,提出了努力争取实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0%等15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6,(10)
正"佛山应该每天都有这样的蓝天白云!"面对湛蓝纯净的天空、洁白轻盈的云朵,近日,佛山市市委书记鲁毅忍不住掏出手机,晒出"佛山蓝"的如斯美景。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佛山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7,无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天数。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较2013考核基准年下降29.1%,降幅在珠三角9市1区中排名第一。"书记的话语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既含希望,又含挑战。"佛山市环保局局长杨永泰表示,佛山环保将不忘初心,朝着"‘十三五’期间实现PM2.5降至35微克/立方米"的目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5,(11)
<正>3D可视型激光雷达用于环保执法,能及时发现疑似问题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避免了监控巡查的盲目性,使执法更精准、高效。过去,面对环境污染,环保部门往往是通过加大执法巡查力度或根据群众的投诉举报进行处理。如今,利用激光雷达这一高科技手段对空气质量进行全天候监测,或将改变这种被动格局。日前,佛山首次尝试用3D可视型激光雷达设备监测空气质量。该  相似文献   

14.
汪宇  王志春  嵇萍  陈多宏 《环境工程》2017,35(12):77-81
基于EOF方法分析2016年珠三角9城市日均AQI指数,前3个空间模态累积方差贡献达90%,得到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3种主要的空间分布类型。整体一致型方差贡献71%,9城市空气质量优劣表现一致,当发生污染时,以静稳天气为背景,佛山、江门、中山和东莞污染较为严重。南北相反型方差贡献12%,夏季南部城市普遍优于北部,冬季则相反,这与珠三角区域南北方向上的主导风向有关。东西相反型方差贡献7%,以地面风场辐散(或辐合)为天气背景,纬向风可能是造成东西部空气质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污染损害指数的普适公式,对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2007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污染损害指数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空气污染损害指数为5.79,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级,属于轻污染,并且夏季优于秋冬和春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为NO2。珠海、香港、深圳空气质量较好,东莞、佛山空气质量最差,这与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扩散条件以及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型CMAQ对广东省佛山市2014年11月大气PM_(2.5)浓度进行模拟,结合观测数据比对分析,显示模型对PM_(2.5)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佛山本地各污染源对PM_(2.5)浓度的相对贡献以及周边地区外来源对佛山PM_(2.5)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个研究时段佛山本地源对PM_(2.5)贡献占主导,平均贡献为64.9%;而污染时段外来源影响增强,如广州对湖涌和惠景城站点平均相对贡献为36.8%,清远对云东海站点相对贡献为18.5%.佛山本地各类源对PM_(2.5)浓度的影响差别明显,污染时段,工业源对湖涌站点相对贡献为54.6%,对其他站点的相对贡献为28.2%~30.2%;流动源对惠景城站点相对贡献为28.9%.通过情景分析,在改善大气环境过程中提出对佛山各类型源的有效削减策略,同时注意城市间协作、区域间联防联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典型灰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1月初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利用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资料、中国气象局番禺大气成分站逐时PM10、PM2.5、PM1以及能见度数据、广东省946个自动站风向风速数据、广州基本站风向风速数据、2013~2014年东莞佛山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资料等,研究了珠三角2014年1月1~8日典型灰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大陆冷高压变性出海是这次灰霾过程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其使得珠三角地区受静稳天气控制,造成微风或静风状况以及低的边界层和逆温结构;6日珠三角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呈现不同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区域内风向的变化,5日上午珠三角为弱的偏北风,整个珠三角都为灰霾天气,而5日下午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珠三角东南部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北部(内陆)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后向轨迹分析发现所有气流呈明显下沉作用,且5日20:00的后向轨迹簇来自陆面,6日20:00的后向轨迹簇来自海面,两者对珠三角的空气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空气质量周报问题的提出,空气质量周报中如何从技术方面保证质量以及做好空气质量周报的措施保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做好空气质量周报连续监测提供了成功作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了解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从空气质量日报分析汕头市区空气质量,便于公众了解切身的空气质量状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0.
质量指数是目前国内外在进行环境现状评价、回顾性评价、趋势评价等方面用得比较多的一种。空气质量指数是评价空气质量的一种数量尺度。用它来表示空气质量可做到简明可比,可以综合多种污染物的影响,反映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情况下的空气质量。一个好的质量指数,应当能反映该评价区的实际污染状况和评价区的气质的优劣。本文试图使用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结果来分析说明,如何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通过对空气质量指数的比较,结合本文论点的需要,本文选用以下几个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结果来进行分析研究。1 城市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