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京杭大运河淮安段4个水质监测断面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样本,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的主成分,计算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样本水质分类,根据水质综合评分公式,计算各监测断面各月份水质综合评分,结合分类结果及水质综合评分对各样本水质评价结果为:监测断面黄码大桥的水质最差;另3个监测断面1、3月份的水质最好;而监测断面板闸的水质又好于监测断面五叉河口及大运河桥的水质。  相似文献   

2.
人口的日益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巨大的用水需求给水质监测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发展水质监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质,且进一步缓解了水质监测的压力、减少水质监测的工作量,使监测工作日益高效。现今,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不尽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而建设水质监测物联网应用框架,有利于扩大监测范围、改善水质监测环境。本文通过揭示发展水质监测技术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构建水质监测技术物联网应用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河流水质系统灰色模型的识别、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根据实测水质资料可以识别出河流水质灰色模型中的最优灰参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模拟。灰色模拟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本文概述了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研究意义、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灰参数识别、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模拟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模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资源数量严重不足,水体质量差,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水质进行监控。先进的水质现场监测技术是可控制水污染速度的关键,更能保护水资源,所以发展水质现场监测技术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水质现场监测的意义,概括了水质现场监测技术现状,最后对水质现场监测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水质监测技术发展重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1—2020年洱海11个测点水质指标的年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借助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对洱海水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影响洱海水质的主要因素,分析洱海水质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按照主成分分析,洱海水质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和有机物;洱海中部水质最好,南部次之,北部最差;2011—2014年洱海水质污染变轻,2015—2018年水质污染有加重趋势,2019年、2020年水质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6.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污水的监测得到水质状况的参数,利于水质的治理。随着环境和水污染的加剧,我国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制定水质监测标准和治理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以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为例,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就我国水质监测标准和方法作一赘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河流水质模型和河网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河流水质模型组成河流水质模拟,模型参数识别和水环境容量优化分配计算模块:利用河网水质模型组成河网水质模拟、河网水域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水质模型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8.
水质监测是掌握环境水质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掌握水质环境的真实情况,在监测环境水质时,通常需要对采集的水样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将监测得到的数据与环境水质标准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水质状况的结论性意见。因此,掌握水质样品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方法对于提升环境水质监测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江  郑斌  汪涛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338-1347
2022年冬奥会水质安全保障是目前永定河上游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通过对2013—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研究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及其主要污染物年通量。结果表明:(1)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洋河上游水质清洁,中下游水质中度污染;清水河上游水质清洁,下游水质轻度污染;桑干河水质清洁。(2)不同河流水质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其中,洋河上游年际变化较小,中下游水质趋于恶化;清水河和桑干河水质波动较小;全流域五年综合污染指数为0.82,对应水质级别为轻污染。(3)洋河和清水河水质季节变化明显,而桑干河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洋河夏季水质较差,清水河上游春季水质劣于夏秋季。总磷和氟化物是永定河上游主要污染物,洋河是污染物主要贡献源,其中总磷贡献率为74%,氟化物贡献率为61%;且总磷是水污染主要的限制因子,一旦污染,治理十分困难,因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限值的重要依据,是科学的水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区域环境差异明显,亟需建立适合我国水环境特征的水质基准作为水质控制和管理的理论依据。文章对我国水质基准的概况、水质基准方法学、水质基准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我国水质基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金泽水库上游来水及库区水质变化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明坤  童俊  胡波  朱慧峰  白晓慧 《环境科学》2019,40(10):4461-4468
金泽水库是上海西南五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上游太浦河来水及库区水质变化对水库运行和相应供水系统供水水质有重要影响.基于常规水质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不同季节金泽水库上游来水及库区水质变化;利用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了金泽水库上游来水及库区水中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组成结构及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了水体荧光强度与常规水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泽水库上游来水及库区冬季水质最差,库外断面水质受外源污染逐步恶化,经过库区生态净化作用后水质有所提升;水体FDOM主要由类蛋白类和类腐殖质类组分构成,类蛋白物质为主要组分,各组分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外源污染是影响库外断面FDOM总荧光强度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是影响库内FDOM总荧光强度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因素. FDOM总荧光强度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趋势,与水中NH4+-N、石油类、TOC、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显著相关,通过检测FDOM总荧光强度可实现对水体水质的快速分析并发挥预警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京杭大运河水污染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子,对于更有效提高京杭大运河水质、更大的发挥其功能、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长远环境效益。依据1997~2008年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监测数据,以内梅罗水污染指数为评估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主要污染物是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氨氮年均浓度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在Ⅲ和IV类水质指标间浮动;挥发酚年均浓度变化较为活跃,总体有上升趋势,呈V类水质指标;石油类年均浓度在1998年至2001年间污染较为严重,超标达3倍以上,其它年份浓度维持在0.05mg/L左右;1998~2001年间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处于污染状态,其余年份较好。该文研究成果为扬州市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源识别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聚类分析、季节性Kendall法分析了漳卫南运河流域的水质时空演变特征及水质变化趋势,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定性识别了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并对其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空间聚类和站点因子得分计算后发现,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质空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位于流域西北部漳河中上游区域,该区域水质优良;第二类为卫河流域及漳卫南运河东部平原区,该区域水体受污染严重,水质较差,且沿途接纳点源排放口排入的污染物,水质空间变化较大.时间聚类和季节性Kendall趋势分析表明:流域水质在2002~2009年间可分为3个阶段2种变化趋势,2002~2003年为水质恶化阶段,卫河及漳卫南运河东部平原区干流水质严重污染,漳河上游及中游岳城水库水质也呈恶化趋势,但总体水质良好;2004~2006年为水质好转期,2007~2009年为第三阶段,水质进一步好转期.在2004~2009年间,流域整体水质虽然好转,但西南部的卫河流域及漳卫南运河东部平原干流区水环境状况依然堪忧.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质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市政污水、重工业废水、化学工业废水、天然污染源和采矿活动,汛期农业生产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排放以及暴雨径流引起的非点源排放也占相当比例.采用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评价了各种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可以为漳卫南运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战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废黄河2007年水质的主成分,计算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样本水质分类,结合分类结果及水质综合评分对各样本水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对饮水致病的水化学机理进行简要讨论后,提出使用以所有水溶组分活度为变量的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法作为饮水水质标准的确定方法。经对一个地区的实例研究发现,总氟含量用于判别水质时存在无效判别区间问题,这一发现提示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现行水质标准中总氟浓度只有一个标准值的适宜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与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   总被引:57,自引:15,他引:42  
辨析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概念差异,指出了它们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作用.全面总结了美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制定过程与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水质标准体系在组成、保护功能、制定方法上的不同,以及水质标准在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水质标准是在水质基准基础上依据水体功能来确定的,水质基准是制定标准的基本依据.当前水质基准主要包括毒理学基准和生态学基准2类,基准值主要采用生态毒理学、调查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水生态分区是制定生态学基准的区域单元.从水质标准与总量控制的关系上看,基于水质标准的总量控制是当前水污染控制的发展趋势,并且水质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组成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保障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安全将是水质标准要保护的核心功能.最后,提出了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的发展对策及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e EU directive 2000/60/EC, also known as the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FD), identifies processes for developing and safeguarding the territory through surface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ation. This implies controlling pollution loads as well as defining which constraints that are connected to territorial planning. It will be therefore necessary to know in detail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order to forecast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either a new civil or industrial site. Investigating methodologies, data analysis procedures 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tools will be needed to be defined.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through the use of relevant exampl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WFD in Italy, with a discussion of a case study, as well as the role of sampling frequency to river water quality.The results obtained have allowed a definition of the chemica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water quality of the Sele river located in Southern Italy as well as its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main WFD outlines.Sampling frequency studies and non-parametric tests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as possible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tool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U directive.  相似文献   

18.
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5—2010年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采取方差分析对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京杭大运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氨氮浓度在2006—2010年间虽有明显下降,但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要求,为劣V类水,总磷亦有明显下降,但在2008—2010年3年间其浓度略有波动,在IV类和V类水质之间浮动;2005—2008年间其水质处于污染状态,2009—2010年水质较好,为轻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苏州高新区河流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其中下游水质状况是国家和湖北省政府重点关注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区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质状况和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工程运行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奠定基础.收集了汉江中下游干流11个水质监测站2011—2014年pH、ρ(DO)、ρ(CODMn)、ρ(BOD5)、ρ(NH3-N)、ρ(TP)、ρ(TN)等7项水质指标,应用水污染指数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综合辨识2011—2014年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1—2014年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整体上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劣Ⅴ类水体,超标指标为ρ(TN)、ρ(TP)、ρ(BOD5),其中ρ(TN)超标最严重.②为深入辨识TN负荷对研究区域水质的影响,通过情景分析发现控制ρ(TN)可有效改善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③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层次聚类分析表明,在时间上将研究时段分为2类,基本对应于汉江中下游的汛期和非汛期;在空间上将水质监测断面(沈湾、泽口、新沟、宗关、转斗、皇庄、汉南村、石剅、白家湾、余家湖、罗汉闸)分为3类,其中第3类可细分为3个子类,各子类所对应的水质监测断面与其空间分布基本对应.④汉江中下游干流富营养化严重,其中ρ(TP)和ρ(TN)在非汛期分别呈显著降低和增加趋势,汛期无明显变化.研究显示,江汉中下游污染严重,营养盐尤其丰富且ρ(TN)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