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雷达装备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问题。方法首先分析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继而构建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结果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包括电子对抗侦察环境适应性、电子干扰环境适应性、电子摧毁环境适应性、目标低空环境适应性和目标隐身环境适应性等5个方面。结论算例和分析结论表明,该评价体系反映了雷达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也为雷达装备在电磁环境适应能力上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机载电子设备所处的复杂电磁环境,介绍了机载系统内部干扰和典型外界干扰,并据此建立了机载设备电磁兼容仿真模型;最后,给出了仿真算法并介绍了仿真软件。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航空电子装备的保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信号极化域信息滤除干扰信号,解决回波阵列期望信号和主瓣干扰信号的入射角一致导致空域滤波抗干扰失效的问题。方法 由于主瓣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通常是未知的,为此提出基于斜投影的抗主瓣干扰方法。该方法利用极化域–空域联合谱多信号分类算法,估计主瓣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然后,利用期望信号和主瓣干扰信号极化状态的差异,通过构造斜投影算子,处理阵列接收数据,从而滤除主瓣干扰信号。结果 当主瓣干扰导向矢量失配,或者期望信号与主瓣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满足一定程度的差异时,基于斜投影的抗主瓣干扰方法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基于斜投影的抗主瓣干扰方法具有稳定性好、鲁棒性强等优点,可应用于雷达、无线电引信等系统对主瓣干扰的抑制,提升雷达、无线电引信等系统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复杂电磁环境下运输可视化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基于北斗一号的运输可视化系统的系统组成与功能,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系统的干扰原理、干扰体制及可采取的技术防护手段,指出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应用系统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复杂电磁环境下机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机栽电子设备所处的复杂电磁环境,介绍了机载系统内部干扰和典型外界干扰,并据此建立了机载设备电磁兼容仿真模型;最后,给出了仿真算法并介绍了仿真软件。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航空电子装备的保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一套仿真系统,模拟不同作战场景下电磁环境(侦察、探测、干扰、通信、导航等)对武器装备造成的影响,实现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的仿真需求.方法 以GIS系统和电磁传播算法为基础,以模型管理、想定规划、仿真推演、态势显示和模型数据库为主要框架,提出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仿真系统的基本结构,论述...  相似文献   

7.
战场电磁环境对无人机系统的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无人机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是适应信息化战争复杂战场电磁环境的必然要求.从干扰源、干扰设备、干扰途径等不同方面综合分析了复杂战场电磁环境对无人机系统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描述了作用机理,对潜在的危险性作出分析评估,并提出了有效的抗电磁干扰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复杂电磁环境下导弹作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武器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发挥出最大效能,研究分析了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构成和主要特征,阐述了导弹作战在其中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从技术和战法层面提出了应对敌方电子侦察、干扰和电磁杀伤的措施,从而提高导弹作战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电磁环境效应在系统工程设计与军用装备性能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电磁危害源中的RF干扰,研究了系统的RF电磁环境适应能力评估技术,介绍了部件级设备适应能力的评估模型。鉴于系统在RF电磁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性能降低、失效及故障,利用可靠性理论,提出了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的系统级设备对RF电磁环境适应能力的分析方法,以达到验证评估系统适应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和掌握典型作战环境下弹载通信干扰机的干扰效果,利用OPNET仿真平台建立弹载通信干扰模型,并在被干扰对象进程中刻画了典型作战环境下的信号传输模型,最后当跳频电台的发射天线高架时,对东南沿海和西南边境等两种典型作战环境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东南沿海环境下,干扰机下降过程中受到障碍物的阻挡时,干扰信号无法到达部分电台的接收端,导致电台接收端的信噪比有所提高;西南边境环境下,干扰机下降过程中由于山区地形的遮挡,对超短波电台的干扰信号阻挡较多,干扰效果不明显,而对短波电台的阻挡较少,被干扰的程度较大,使得短波电台出现了丢包。随着干扰机的进一步下降,对短波电台的干扰信号也被阻挡,使得对短波的干扰程度降低,其丢包率和误码率均逐步降低。相关结论对充分发挥典型作战环境下弹载通信干扰机的作战效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升战场电磁环境环境复杂度评估的客观性,基于电磁环境与通信性能的相关性提出一种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方法。方法该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和混合加权理论为基础,以典型通信系统为例,建立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设备性能和电磁环境复杂度等级的映射,并据此建立通信网系性能和电磁环境复杂度的等级映射,从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给出五级量化指标体系。结果在50 km×50 km典型地域中,上述评估方法给出了10部高频和10部超高频通信设备组成的通信网络各单链路通信质量,分别为Ⅳ、Ⅳ、Ⅰ、Ⅳ、Ⅲ、Ⅱ、Ⅳ、Ⅴ、Ⅳ、Ⅲ、Ⅱ、Ⅱ、Ⅲ、Ⅴ、Ⅱ、Ⅰ、Ⅴ、Ⅳ、Ⅴ、Ⅴ,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整个网系的通信质量等级和整个通信网系面临的电磁环境复杂度(Ⅳ)。结论上述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证实了同一环境下不同设备所受的电磁环境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整体通信网系的受影响程度有别于单一设备。研究结果可为通信网系的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干扰效应评估等研究提供基础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电磁辐射环境。方法采用窄带测试的方法分别对500 k V变电站和500 k V交流输电线路的超高频电磁环境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变电站周围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场上限频率可达1 GHz,线路周围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场上限频率可达700 MHz,分裂导线将会影响线路的高频辐射场分布。在传播过程中,辐射场电场以垂直极化分量为主,辐射信号峰值随距离的衰减曲线呈非线性关系,远距离处辐射信号以低频分量为主。结论测试得到的规律对研究高压输电的高频电磁环境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脉冲激光发射模块的电磁兼容性。方法 基于腔体的电磁屏蔽机理,使用HFSS软件,建立脉冲激光发射模块腔体模型,以电磁敏感度、电磁干扰2个方面对腔体电磁屏蔽效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设计的双层屏蔽腔体在电磁波辐照频率为1~100 kHz时,屏蔽效能达到28 dB;电磁波辐照频率为0.2~18 GHz时,屏蔽效能达到47 dB。结论 当电磁波辐照频率在1~100 kHz时,腔体的屏蔽效能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辐射源外部激励时,双层屏蔽腔体使用外层铁内层铜屏蔽效能较高。电磁波辐照频率在0.2~18 GHz时,腔体的屏蔽效能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发生了谐振效应。当腔体厚度相等时,双层屏蔽的屏蔽效能高于单层屏蔽。使用电缆连接器代替孔洞进行信号传输时,腔体屏蔽效能增加。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飞行装备很容易受到电磁脉冲的干扰而偏离航线或坠毁。为了增加其抗干扰能力,利用超宽带干扰源对飞行控制装备进行了强电磁脉冲效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利用电路检测和模拟仿真等办法,得出了电磁脉冲干扰的作用机理,共模电流和差模电压共同作用下使控制箱产生了令飞行器坠毁的畸变控制指令。针对干扰机理,对飞行控制装备提出了“软硬”相结合的电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范鹏  刘文芳  丁力  刘涛  邵峰  陶牮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147-149,152
为了解输变电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南阳地区某110 kV输变电工程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限值,而且随着距离的递增呈衰减趋势。然而监测往往选在"好天气"的时间进行,不能反映"坏天气"的实际状况。结合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电磁污染和公众参与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低频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危害控制方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IEEE-Std-C95.1—2005、GJB 5313A—2017以及GB 8702—2014,通过试验详细地获取不同功率和频率条件下低频通信系统天线近场综合场强值,并将工作区域划分为危险区、短时活动区和安全工作区。结果 以甚低频菱形天线为中心,40 m半径范围内为危险区,其峰值场强高于70 V/m,40~70 m半径范围内为短时活动区,70 m半径外为安全工作区。结论 甚低频天线近场电磁辐射危害试验验证和区域划分,为低频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危害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东 《装备环境工程》2018,15(1):100-104
目的为夺取未来战场的制电磁权,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需要构建一套标准化具可行性的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方法从控制显示、武器模型、战场监测以及效能评估等角度出发,提出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的基本结构。论述控制系统、武器系统、监测系统、评估系统以及显示系统等各分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法。结果综合考虑系统的重构性、扩展性、复用性以及操控性,搭建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的技术实现架构。结论为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的标准化与可行性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海洋环境电场的空间分布。方法借助长基线测量系统提供的一定空间增益,提高测量信号的强度,从而测量低频电场不同测量体在24 h内的幅度变化,以及0.1,0.2,0.5,1,10 Hz等5个不同典型频点的概率密度分布。结果水下电场的空间分布会由于电极间距的不同导致幅度有所差异,但整体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0.1,0.2,0.5,1 Hz频点随着频率的增加,幅度对整体的贡献越来越小,而10 Hz频点的幅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在24 h的连续观测中,DC-1 Hz极低频电场的幅度分布并不满足正态分布,而是随着时间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得到了不同频点的海洋水下环境电场的空间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