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洪阳  曹静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6):269-271
基于中国城市缺水的历史和现状,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对影响城市水资源系统的自然禀赋、供水能力、用水效率和排放处理等子系统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方案层4个层次的城市水资源系统综合指标体系,并对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就目标层和准则层的可能评价结果建立了多维城市水资源综合评语集,对城市缺水类型进行分析,并可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对拜泉县水资源及利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指标模型,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并采用综合加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生态城市评价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结合南京生态城市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南京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生态城市的管理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在对已有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述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科学的观点,提出了比较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建设实践的角度,讨论了低碳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2):178-180
在分析国内外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下,根据某地2013年的水资源利用类型,试图构建了该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中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了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区的概况,对某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包括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和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中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32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32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19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总的结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可再生能力较弱,不同行政分区与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在弱-中等之间。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顾传辉  陈桂珠 《环境保护》2001,(11):24-25,38
本文在探讨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广州市为例,采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结构模式,从人口、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指标四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标准,构建了生态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壬  陈莹  陈兴伟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8):1441-1452
基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Indicators System for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ofWater Resources Use, ISSAWRU)构建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论文围绕初始、优化和评价检验三个过程构建ISSAWRU;针对ISSAWRU构建中的指标信息重复和干扰问题,提出相关分析与粗糙集Horafa 属性约简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指标体系的优化,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粗糙集耦合的评价方法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检验。以福建省为例,9 个设区市为研究单元,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状况、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由30 项指标组成的初始ISSAWRU,通过筛选得到由12 项指标构成的优化ISSAWRU,进而对这两套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结果分析表明:相关分析与粗糙集Horafa 属性约简算法相结合的指标信息优化方案是可靠的;筛除重复和干扰指标信息,简化了繁杂的指标体系,降低了后续评价的计算复杂度,并且信息筛选后的优化ISSAWRU比初始ISSAWRU评价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城市作为人类环境问题和危机产生的重要策源地,建立反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论,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文章在城市作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人工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及自然生态亚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生物成分组成、结构与功能关系,系统的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社会为评价要素,下设12个一级指标及42个二级指标,为评价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特尔斐法计算各大类指标和中类指标的权重值。以国际大都市的相关指标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体系,建立了综合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鉴于保护城市水源地的重要性,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的生态风险评价导则,提出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将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分为研究区的界定、受体及评价终点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及危害分析、综合风险评价等步骤. 以贵阳市的主要水源地——红枫湖为例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将红枫湖分为南湖、中湖和北湖3个研究区域,识别出主要生态风险源为点源污染源、面源污染源、湖泊沉积物、酸沉降、干旱和石漠化等. 以水质变化为评价终点,通过暴露、危害分析,采用基于因子权重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南湖的生态风险值最高,为0.632 4;北湖的风险值为0.344 9;中湖的风险值相对较低,为0.333 5. 研究还发现,对红枫湖生态风险值贡献较大的因子为红枫湖湖水营养物P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二者的权重分别为0.205 9和0.175 1. 应用该方法可以找出对水源地危害较大的生态风险因子,更好地保护水源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区间数表示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区间数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导致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同时,建立模糊化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将风险评价标准分为低、低-中、中、中-高、高和极高6个风险等级,并运用综合评判法得出健康风险评价的等级。选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中多种污染物为评价因子,将基于区间数和模糊理论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9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广州、乌鲁木齐等3个城市水源地的水环境健康风险水平较高;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人年风险明显高于成人的个人年风险。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娱乐水体微生物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傅  沙婧  张一帆  刘彦华 《环境科学》2013,34(3):933-942
随着城市居民亲水娱乐活动日益增加,开展景观娱乐水体微生物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尤为重要.以我国南方某城市3个典型景观娱乐水体为案例,采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的方法框架,综合运用水质监测、社会调查、文献调研等方法开展暴露评价,并由此开展基于粪大肠菌(FC)、大肠埃希氏菌(EC)和肠球菌(ENT)的多微生物指标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基于FC、EC和ENT的多指标微生物风险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位于城市居住区的B河段不宜作为人体直接或非直接接触的娱乐水体,其对公众健康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用作家庭杂用水;位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C河段和风景旅游区的E湖可以满足现有的景观娱乐功能要求,其对公众健康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应重视与城市景观娱乐水体功能不匹配的无序利用(如作为家庭杂用水)对公众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饮用水水源受到基因毒物质和躯体毒物质所致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计算模型,并应用于西安市饮用水源地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评价,分别计算出了各类污染物的风险度。结果表明:(1)基因毒物质镉所致健康风险大约为10^-7a^-1,躯体毒物质所致风险在10^-12~10^-10之间。所以,基因毒物质是首先控制的污染物质。(2)对于躯体毒物质,铅的风险度是最高的,躯体毒物质所致的风险度大小排序为Pb〉NH3-N〉Hg〉挥发酚。(3)饮用水中的所有有害物质的健康危害总风险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a^-1,也没超过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6.0×10^-5a^-1。研究结果可直接确定该市地表水源水质的风险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顺序,为该市地表水源水质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广东省某河段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化学致癌物是该饮用水源地的主要污染物;化学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大小顺序为Cr6+>As>Cd,优先控制污染物为Cr6+;化学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并且远远超过非致癌物所致的风险;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大小顺序为Pb>F>NH3-N>CN>酚。研究结果确定了该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值、污染物的优先控制顺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规划与管理的角度,急需搞清楚一条河流在一定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下,为满足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和一定河道生态需水要求,究竟有多少可用和能够调配的水资源量,以及满足水功能区划目标所需削减的污染负荷。为此,论文综合考虑水量与水质的联合评价问题,提出“可用水资源量”的概念,并结合水功能区划目标,提出单元系统水量水质模型和多河段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评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滦河流域,经模型计算分析,1998年滦河未超标河段中在满足水功能区划目标下可新增取水5.1×108m3,水资源最大利用率为43%(现状为30%)。如果改变用水方式,重新配置水资源后水资源最大利用率可达到54%。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为了摸清流(区)域水资源总量中不同水质的水量分布与变化情况,急需探讨和建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联合评价的体系与方法。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分别从单元(集总)系统和复合(分布)系统出发,提出水量与水质联合评价的途径,以华北滦河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流(区)域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时空分布状况,能够为流(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和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因子指数集成的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建昌  严岩  刘峰  丁丁  赵鸣 《环境科学》2008,29(3):599-606
为掌握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的整体趋势,基于风险评价时,单个因子对系统某种风险的贡献率可能大于1且因子对系统风险贡献呈一定结构性的问题,定义了风险标准值的概念和算法,建立了系统风险多因子集成评价方法,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泸沽湖流域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泸沽湖流域面源污染流失风险处于较高的水平;系统风险多因子集成评价法在对多个同类系统间进行比较时,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方法可以与其他多种方法相结合对系统属性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城市水资源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水资源的社会循环,更好地揭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提出了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概念,并分别建立了城市水资源社会绝对再生能力与相对再生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城市水资源评价模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在构造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通过“虚拟城市”构造模型训练样本;由此将评价问题转化成人工神经网络所擅长的分类问题,并赋予评价结果实际的内涵,使得评价结果更直观且更易于理解.最后,以黄河流域的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绝对水资源再生能力与相对水资源再生能力分别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灰色关联方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