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新闻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类型。在形形色色的犯罪案件中,性犯罪往往受到媒体的争相报道,但性犯罪的特殊性导致媒体在报道时很容易因操作不当陷入伦理与法律的困境。本文通过比较性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区别,指出了性犯罪报道背后蕴含的权利冲突问题,强调媒体在报道性犯罪时应特别注意报道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并对李某某案相关报道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与分析,总结了性犯罪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媒体失范行为,为规范性犯罪新闻报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新闻报道关注环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以《人民日报》关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相关报道为例,分析我国媒体在环境报道上的不足,认为作为媒体在环境新闻报道中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百度新闻搜索引擎下的一些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网络新闻报道进行筛选和抽样分析,发现媒体在对"老太太"的报道中,通过强调卖点内容,妖魔化报道和剥夺老年人话语权等方式,给老年女性群体贴上各种负面标签,以此形成对中老年女性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本文解析了网络新闻报道对"老太太"形象构成污名化的过程和后果,并提出去污名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媒体的代表,CNN对新疆突发事件如何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CNN对新疆鄯善暴力恐怖案等报道为例进行分析,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为争得舆论的话语权,借中国国内敏感事件,不断在新闻报道中进行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5.
管窥新闻联播2008年冰冻灾害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8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严重的冰冻灾害,《新闻联播》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研究这些报道,发现存在如下三个方面问题:灾害事件的突发性和新闻报道的滞后性;灾害事件的破坏性和新闻报道的趋利性;灾害事件的客观性和新闻报道的主观倾向性。究其原因,《新闻联播》缺乏深入调查的工作作风,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的判定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所以,新闻报道只有平衡“党群关系”,改变“机关作风”,向草根媒体汲取营养才能促进主流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和西方媒体关于"马航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媒体在本次事件中暴露出诸多局限,如缺乏"独家消息"、报道过度煽情、谣言大行其道等。并对产生这些局限的原因进行反思,探讨我国媒体应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未发生事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与求知欲,再加上传媒业受众为本的大环境,对事件的预测性报道便应运而生。相较于对已发生事实的报道,预测性报道更加考验媒体对新闻事实及事件真相的把控,在传播的各环节出问题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本文从传播过程的五个环节分析2012年业界沸沸扬扬的铁道部改组新闻报道,探讨预测性报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东一直是世界政治的热点地区,叙利亚则是其中的代表。本文着重探究中美新闻报道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区别。美国官方媒体和民间媒体对此的报道都极富介入性与煽动性,中国媒体则相对谨慎。这是因为两国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和报道取向。对此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摒弃狭隘,讲求实事求是,践行与坚守新闻人的价值与责任。  相似文献   

9.
重大突发事故往往会成为当时的舆论热点,媒体对事故的报道如果成功,可以很好地引导舆论,疏导民众情绪。如果报道不成功,则不利于对事态的控制,容易激起民怨,甚至引发群体事件。所以,事故类新闻报道是媒体实践中必须要紧抓不放的课题。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区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我国媒体对这起事故高度关注,形成了全国性的舆论态势。本文以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此次事故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对事故发生后一周内的新闻进行三个层级的结构分析,探讨我国媒体在事故类报道中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传媒集团都在推行改革和创新,不断细分受众市场,而地方电视台的改革举步维艰,特别是新闻报道。本文以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探析地方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特点,并从新闻报道内容来解析地方台媒体固化了的新闻报道模式,让新闻报道回归到新闻本位的理念中来。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可视化新闻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国外一些主流媒体的可视化新闻发展与国内相比,无论是从观点理念、技术手段还是制作团队上都要更加成熟和完善。本文从英国《卫报》中可视化新闻的一些特点出发,分析国内可视化新闻报道存在的差距,初步地对新媒介环境下可视化新闻报道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这一新的报道样式持续发展留下有益注脚。  相似文献   

12.
会议是新闻素材的重要来源,在党报报道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如何报道会议新闻,使之既能准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让广大群众愿意看、愿意接受、愿意思考,是当代新闻人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提炼会议新闻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会议新闻报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出通过改进和创新会议新闻报道的形式、语言,挖掘会议背景和环境,做好会议的宣传报道,使广大群众接收到重要和全面的会议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快速反应和持续关注是报道突发新闻的基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民众亟待从媒体获取关于事件的各种信息,这时会出现庞大的信息缺口,而率先填补这个缺口的媒体则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短暂的信息稀缺时期获得大量的受众关注。在报道本地突发新闻时,地方媒体因其接近事件发生地而更具报道时效的优势,更适合做填补信息缺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社会境遇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的"盲流"到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经由媒体塑造的农民工形象,让受众对农民工的理解不断加深。本文重点关注2006年之后的农民工形象塑造的变迁,揭示媒体在农民工报道中的得与失,为之后的新闻报道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微博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丰富了新闻的内容,而同时信息的真伪也常常受到质疑。微博信息如何为传统媒体所用?新闻报道如何强化微博价值,提升影响力?这是当代媒体人亟待思考的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微博传播与传统媒体新闻互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突发新闻报道想要做得出彩,电视记者不仅要把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交代清楚,还要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尽可能地捕获现场所有的信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些感官综合地传达给观众。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作为党的宣传喉舌的电视新闻媒体,更应当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然而,以民生新闻报道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地面电视频道,在人文关怀的认识和实践中却存在误区。在新闻报道中正确展现人文关怀,既符合受众心理,也有利于新闻媒体自身社会功能的实现,是一个"双赢"的抉择。  相似文献   

18.
面对重大的灾害性突发事件,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我国的传统媒体对重大灾害的报道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新闻报道价值的倍加重视,信息公开中的浓重人文关怀,携手网络媒介多维度、深度报道等三个方面。这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传统媒体在灾害报道中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深度报道。新闻周刊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对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报道,来阐释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周刊应坚守的阵地——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闻报道也随之进入了多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利用新技术改进自己的报道,建立起自己的网络媒体,以此拓展新闻报道的空间。近年来,人民网在重要会议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很多探索,本文以人民网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为分析样本,从内容和形式上对人民网会议新闻报道特点做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