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春之声     
<正>美妙的声音"美妙的声音"不在于它本身有多好听,而在于自己对这个声音的理解和内心的触动,这个声音可以是大自然的声音,也可以是生活的声音……一、开头部分:开门见山,突出"美妙"的特点,写出"美妙"带给我的感受,表达对美的理解。二、中间部分:重点说说这个声音是什么样的声音,为什么美妙,美妙在哪里,可以用上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三、结尾部分:照应开头,升华主题,以抒情的笔调进行精彩结尾。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环保局长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一不小心就面临问责,不少同志发出"命不好、干环保"的感叹。辞职或变相辞职,有的交流了岗位,有的提前退休。的确,环保部门不像其他部门,工作按部就班,事可以多干,也可以少干。环保局长更不能这样,工作必须做,而且得做好,否则面临追责。人要在风口浪尖上立得住,既要有强大的内心,更要有  相似文献   

3.
张琦 《环境导报》2003,(14):38-38
本次活动选择大自然中的声音和色彩,让幼儿通过听觉和视觉,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活动要求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引导幼儿倾听并记录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观察并涂画各种色彩,不断感受、了解自然界的声音和色彩,从而初步感知自然。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录制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和色彩,加深对声音和色彩的感受,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赏反映大自然有趣美妙的录像。让幼儿听各种声音的录音,并猜猜这是什么声音(风、雨、雷、鸟鸣)?感受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自然现象。组织幼儿回忆并开展讨论: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你觉得什么声…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充满灵性和韵律,音乐给生命增添了快乐和安宁,它让世界变得奇妙多姿,音乐能洗濯心灵,可以培养完善的品行,能够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学以来,一心营职,倾注身心,天长日久,略有所得,今列举如下。一、师生须互动,教学要科学音乐心灵的驿动,音乐和其他的学科比较起来,更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情绪能够直接感染学生,师生之间如桴鼓相应,教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投入,音乐教学本身就共同演奏了一曲动人的音乐之歌。比如钢琴,科学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愉快、迅速地掌握弹奏的技巧,要让学生注意小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的今天,更加提倡乐学、趣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使其快乐地获取知识技能。要想搞好音乐教学,首先就得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音乐教学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一个"小宅男",完成作业后,就会在家看书、看电视,不过有的时候就"宅"不住喽!因为我也喜欢亲近大自然。"小宅男"和亲近大自然可是一点也不矛盾哟!下雨天,总是有些不方便,出门要穿戴雨具,但我想,还是会有很多人喜欢春雨吧!我就特别喜欢不带雨具,在毛毛细雨中感受春的脚步。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我仿佛变成了春天里的一棵小草,浑身舒展,鼓足了劲。  相似文献   

7.
1噪声危害噪声是声音的一种,从物理学观点看,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的杂乱无章的声音就是噪声;从心理学观点来讲,凡是环境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不需要的声音就属于噪声。  相似文献   

8.
在日前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中央强调了在城镇化建设中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理解和悟透以上精神,也就是在今后的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中,要立足于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让青山绿水成为城镇化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小白 《环境》2009,(6):94-95
雕塑园的灯光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远方居然亮起了灯!这“灯”一闪一闪地向我们靠近,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夜黑草乱,游移不定的光亮,让我紧张得毛都竖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专家问答     
<正>问:怎样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答:有些孩子一听到音乐就高兴,手舞足蹈,挥拍击手,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平淡,甚至无动于衷,这种先天对音乐敏感性的差别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应该承认,音乐感觉的后天培养也很重要,而且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1.把自己同音乐联系起来感受音乐人的听觉有时可以很敏锐,一丁点儿响动都能辨别;有时也可充耳不闻,声音近在咫尺也听不见,显得迟钝。听音乐也是一样。可我们如果学习音乐、学习钢琴可不能对音乐没有敏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正>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让每一个面对它的人,不自觉地因为它的美,而被震撼。"大自然往往让我们所有人惊叹不已。"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首席市场官Richard Loomis说,"事实上,保护事业的精髓在于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这些照片  相似文献   

12.
<正>"乐感"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吧!乐感是判断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高低的主要依据之一。乐感好的人,演奏出来的音乐生动感人;而乐感差的人,演奏出的音乐则是味同嚼蜡、平淡无奇。有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培养。但实践证明,乐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获得。那么,你认为乐感应该怎样培养呢?我觉得,乐感应该是天生的吧,是一种很自然的感觉,没必要特意培养吧?有的,小孩刚生下来不久,还不会说话,但一听到音乐就会随着音乐的拍子做各  相似文献   

13.
<正>在音乐教研学中,我们思考最多的就是:音乐课堂终究是要带给孩子什么呢?听着身边大家激烈的讨论,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创造了全美教育奇迹的雷夫老师,一位音乐的"门外汉",在他身上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雷夫在他的教学中提出看谱的态度,就像读书一样认真。我要让学生成为终生的音乐演奏者,而不是为了在学校盛会上表演而受训的海豹。由于欠缺继续学习的知识,重回乐团的学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工具,语言的表达形式要通过语音来实现,标准的语音发音是语言表达容易被理解的主要因素。不论学习哪门语言都是为了沟通交流,达到信息传递及理解对方话语含义的目的。通俗点讲,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了解其意思,听到以后可以讲出来。如果发音不标准,听者就很难理解,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沟通。将介绍英语教学中发音教学的重要性,从如何开展语音教学,让学生准确掌握,确保英语教学质量各方面展开讨论及研究。  相似文献   

15.
激情张勇 高高的个子.清瘦的脸庞.洪亮的声音.灿烂的笑容。听到好音乐,会不自主地打起节拍;行走路上,步履矫健轻盈。常常会兴奋得像个孩子。他干了三十年的环保工作.始终充满激情,乐观豁达,呼吁担当。在他身上,找不到社会舆论赋予环保人的惆怅,看不见一点沉重。在他看来.环保人就应该活出自己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6.
当我写这篇文字时,书房里放的音乐是美国 音乐家丹·吉布森的《独自一人》。这部组曲的主题分别是草原、海滩、山岭等等,每个曲子都将幽远的乐调与大自然的风声、鸟声、海浪、泉水相融合,真是静坐冥想的好伴侣。但此刻,听着这天籁般的旋律,我的心在动,笔在动,脑海里想的却是另一个人——珍·古道尔,要理解这位二十几岁就深入非洲原始森林,为观察黑猩猩度过38年野外生活的英国动物学家,我似乎一定要借助音乐。只有如此,我才能体会到为什么一个人在险象重重的原始森林中从不感到孤寂,因为她与四周的一草一木皆可沟通,更何况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科综合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音乐教学与音乐性存在较大的偏差;对于民主气氛的理解存在偏离,而且音乐课堂的纪律性也不是很严格;"赏识教育"理解片面,对于教学的评估不能够从整体上进行。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健全小学音乐教师队伍,音乐类课程的安排要合理,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安全工作做得如何 ,不仅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也是领导班子素质的具体体现。因此 ,要真正实现安全生产 ,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起科学的安全观念。1长久观念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必须天天讲、时时抓。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要经常抓 ,做到常抓不懈。”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要做到一段时间的安全是不难的 ,难的是长期永久地做到安全。重视抓安全 ,就不能时紧时松 ,也不能抓抓停停 ,更不能是出了事故才抓安全 ,上级有了要求才抓安全 ,上级来检查才抓安全 ,这些都不…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我就自己应用多媒体实践教学创设"快乐数学课堂"的经验略谈几点看法。一、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索、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就要调动  相似文献   

20.
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蓝的。天天,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全部答案裹起来,把一切苦难与罪恶裹起来,让人们以各种姿势在天底下猜测它为何蓝得让人生疑,蓝得叫人伤心。天天,天蓝,白天黑夜地“蓝”着地球之巅的人们。有一回,一朵巨大的乌云忽然飞过来,久久凝固在布达拉宫的上空,大鹰的翅膀撞击乌云的一瞬,布达拉宫呈现红白分明。神速的光从天洞里漏下来。天底下的世界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黑。有的地方不亮不黑。面对这极致的自然景光,少有人说话。只有一个年迈的喇嘛抬起头,喃喃自语:蓝了这么长时间,你终于肯发言了。我笑了,知道他对蓝天有了特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