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对其的颁奖词中写到:"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hallucinatory realism)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在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谵妄现实主义做出比较后,笔者认为应将"hallucinatory realism"理解为"谵妄现实主义",并以《蛙》为例试图得到论证,着重分析带有莫言特色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是一种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上的"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媒体的"富矿"与核心资源,新媒体也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式,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传播风险。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的发展,既面临着技术问题,也面临着策略重构的问题,将对未来的媒体生态和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爆发时,媒体要发挥其能动作用:及时准确的更新相关信息;建立互动机制;在"灾难报道"和"人文关怀"之间掌握平衡;粉碎谣言,引导舆论;反思疾病,普及防疫。在大规模流行疾病爆发时,媒介更应该进行健康传播,促进媒介的正效应,激发媒介的潜效应。但是纵观当下,仍面临诸多问题,媒体未来的路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娱乐节目是电视媒体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为了提高收视率,各大卫视纷纷引进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但是,在现代技术更新和商业利益的双重驱使下,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呈现"三俗"化倾向。本文从歌手、观众、节目组等多方面指出娱乐节目鱼龙混杂的现状,并从市场、经营者以及受众角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就如何使电视娱乐文化走出"三俗"泥潭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千万别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推广垃圾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几乎是一夜之间,上海市打响了一场垃圾分类"全民大战"。2019年7月1日生效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拒不整改,则个人最高可被罚款200元,企业单位最高可被罚款5万元。"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传成了段子,猝不及防的分类知识开始刷新所有人的认知。媒体也开始摇旗呐喊,宣传劝导人们快快加入这场全民垃圾大作战。大众媒体(包括自媒体)普及常识助力改革自然是好事,然而,有的媒体、环保组织和专家却开始担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受众对信息需求的增加,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宽,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司法报道领域中却出现了媒体审判这一异化现象。如何规避这一现象对于媒体自身发展和司法公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避免出现这一现象,需要立法、司法、受众等各方面的努力。本文主要从媒体方面进行探讨:媒体应该加强自律,既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同时要能做到"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要闻7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在会上介绍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A公众、参与、媒体监督作用大张波表示,这次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新闻界和民间环保组织都很给力。媒体把一些问题摆在桌面上,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有力推进了这项工作;而民间环保组织、广大市民的监督把黑臭水体亮出来,督促政府认真整治,整治效果依然接受公众监督,形成一个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接二连三的暴力袭医事件折射了医患间的信任危机。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媒体叙述往往"偏向"相对弱势的患者。正是这种对医疗行业的不客观评价,助推了医患间的不和谐。媒体应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大局出发,立足搭建医患沟通的平台,在监督报道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正面典型,从有利于社会的角度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廖敏利 《环境》2012,(Z1):177-177
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公众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乃至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都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阐述面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做到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等。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是准确核定污染源的产、排污数据,现行污染源管理模式存在"部门分割、各管一面、数据不统一"的弊端,亟待对其组织形式、部门分工、管理模式等进行调整优化。通过SWOT分析方法论证污染源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风险,探讨污染源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按照实现企业排污申报登记"三表统一"、提高环保工作效率,实现污染源数据"三库合一"、统一环保数据,实现环保部门"三权分离"相互制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企业负担等目标,对环境保护各职能部门业务分工进行梳理、重新整合配置,确立基于信息共享的新型环境保护业务流程的实现途径与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媒体宣传常具有轰动效应.当卡吉尔公司和道化学公司决定承担"用玉米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大风险项目时,媒体欢呼雀跃说,它是大工业能走绿色之路的证明.当孟山都公司帮助创造出"金米"作为向穷人提供β胡萝卜素的手段并以此战胜因缺维生素引起的失明时,似乎大公司准备投入主要具有社会效益的产品了.对这些我们需要作仔细的分析,看看这些公司的真实动机到底是什么.但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不得不接受严峻的考验,考验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在这些创新基础上我们是否的确朝着可持续性的社会在前进?恰恰相反,答案令人费解是一个洪亮的"否".  相似文献   

13.
推特媒介政治传播中事件描述与言语描述的错位,会话合作原则与不合作原则的对立,以理服人与各抒己见的抗衡以及礼貌原则与不礼貌原则的互斥等传播特征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政治话语体系对"四个世界"规则的偏离,这些强加于新型社交媒体受众的政治传播的预设框架大多体现了对传统媒体政治传播关系准则的改变、修订或颠覆。这本质上体现了当下社交媒体政治话语体系中不平等的意义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上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笔者认为,面对传媒新语境,传统主流媒体采编人员应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制作标题、融合共进应对热点。  相似文献   

15.
<正>在灾难报道中,媒体的报道能力固然重要,不过其前提是:不能有违新闻伦理。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面对伤亡现场,媒体不能一味满足新闻的好奇心,不能过度放纵媒体的私心,决不能通过消费灾难来博取眼球。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效果,不顾伦理禁忌,将灾难现场的血腥、恐怖乃至暴力细节不加遮挡地呈现出来,刺激公众的神经。有媒体借口道,干干净净的东西公众不关注,人们的眼睛是嗜血的,贪婪的;我若不血腥和刺激,别家媒体也会不择手段,大  相似文献   

16.
碧声 《环境》2004,(4):26-27
转基因(GM)农作物和食品是英国媒体长盛不衰的话题,若有哪个星期报纸、电视或网络上不出现几条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新闻,简直就要算意外的平静。各大连锁超市无不宣称自身品牌的产品不以转基因农产品为原料,连后街上的肯德基快餐店也特意贴出告示,保证本店产品决不含转基因成分。每次看见这告示我都想“没事,俺一点也不在乎”。相比起来,我更担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为反腐利剑,"网络反腐"也进入了学术界视野。然而,我们必须反思一个现实,即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延伸至"反腐"领地时,往往选择性失明,从而产生"新闻不反腐"的伦理质问。从媒介伦理出发,可以发现传统新闻在"反腐"中陷入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国和西方媒体关于"马航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媒体在本次事件中暴露出诸多局限,如缺乏"独家消息"、报道过度煽情、谣言大行其道等。并对产生这些局限的原因进行反思,探讨我国媒体应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19.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任务涉及水污染控制的十大领域,通常被媒体称为"水十条"。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以净为本,本文根据"水十条"中关于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的任务部署,梳理了现阶段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该条任务内涵,概括总结为"保水质、防风险、缩差距、促直饮"的战略方针,提出优先解决水源水质不达标和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大水源地依法管理力度和污染治理投入,全面提高水源保护区及其上游区的风险防范水平,大力推进城镇管网延伸和水厂提质增效,加快从水源到龙头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此外,还提出要加快建立饮水安全保障综合协调机制,切实履行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合作以及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等保障措施,旨为各地在贯彻落实"水十条",进一步强化水源保护,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的工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精确新闻报道自上世纪60年代末被提出以来,在西方以及我国的媒体行业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应用上的困惑。本文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时代精确新闻报道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