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东  龚桂红 《环境科技》2005,18(Z1):188-190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公民环境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由污染引发的环境诉讼案件呈快速上升趋势.原告在诉讼过程中,由于自己所处的弱势地位,很难举证到位以实现诉讼目的,因此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环境侵权特殊案件中,由于被告方对案件事实或者相关的专业技术有举证的优势,而应该承担对案件事实证明的义务.其法律效力在于,如果被告不履行该义务,就要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举证责任倒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6,(11)
正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放射性的废物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非法处置危险化学物质,不仅构成环境污染犯罪会面临刑罚,而且还可能要承担巨额的污染治理赔偿金。日前,惠州市博罗县法院对一起由博罗县环境保护局提起诉讼的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件进行公开宣判,被告何某与薛某因违规倾倒、存放废机油,被判处污染环境罪获刑一年,且需承担近百万元的机油清理费。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旭菁 《环境》2006,(7):92-93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方面的侵权和诉讼纠纷不断增多。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环境侵权更需要立法加以保障并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而传统的救济方法难以达到这一目的。为此,有的学者提出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这种新型制度。本文拟从环境公益诉讼这一概念出发,着重讨论其诉讼主体范围以及制度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是一项很重要的司法救济制度。不论是从环境侵权的现实发展角度,还是从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发展角度,我们都需要探索环境公益诉讼体制,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环境侵权诉讼中虽然适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但亦并非原告完全不负举证责任.当被告一旦提出对他们自己有利的证据时,原告不能做出反驳,原告就可能败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立法的推进,气候变化相关法律诉讼开始成为油气行业法律诉讼案件的主要议题,油气企业的相关法律风险显著提升,近五年来,针对国际油气集团的气候诉讼案件显著增加.本文在分析气候法律和诉讼全球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总结了诉讼案件的真实诉求,即敦促企业采取更激进的低碳减排措施,地方政府通过侵权诉求获得更新基础设施的资金...  相似文献   

7.
环境陵权是指因为产业活动或者其他人为原因致使自然环境遭受污染或者破坏,并因而对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环境权益或公共财产造成损害的事实。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伴而生,又与环境资源的稀缺密切相关。在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就是环境侵权纠纷。与其他的侵权纠纷相比,环境侵权纠纷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环境侵权纠纷主体的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8.
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是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因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引起争议后被告或被申诉方否定原告或申诉方提出的侵权事实需负举证责任的一项法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十四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1)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可见,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环境纠纷、侵权问题日益凸显,而传统的诉讼在保护环境方面显得软弱无力,为了有效保护环境,维护最广泛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我国建立健全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自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境资源案件大量增加,但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数量并没有出现预想的大爆发,特别是由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并不多,本文就其中产生的原因及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中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一些媒体类网络公司屡屡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影响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本文阐明了公民隐私权与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并对“传播虚假新闻、人肉搜索的滥用、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等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媒体类网络公司保护网络公民隐私权的途径,以实现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的提升.最终保证整个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13日,全国首例由环保部门提起的环境公益民事侵权诉讼案--大龙潭水污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昆明市环保局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人(原告),状告昆明三农农牧有限公司和昆明羊甫联合畜牧有限公司.昆明市检察院作为支持公益诉讼人参与了诉讼.  相似文献   

12.
许凯 《环境保护》2013,41(10):74-76
跨国环境侵权一般指一国领域内的环境侵权行为造成了其他国家领域内人身或财产损失,或对环境产生损害与损害危险。这种国际性环境侵权事件一旦发生,所涉及的受害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经常位于不同的国家,因而当一件跨国环境侵权诉讼在某国法院被提起时,法官首先遇到的难题便是法律选择问题,即究竟应当以哪一国的环境责任法作为审理案件的实体法?因为每个国家发展水平存  相似文献   

13.
陆幽诉黄健翔案,范冰冰诉黔讯网及毕成功案使得不具名新闻侵权受到人们关注。不具名新闻侵权报道是指在文中虽未指名道姓,却以影射的方式侵害了特定对象权益的报道。不具名侵权报道一般通过典型描述或排他性描述、背景事实联系、缩小范围等方式影射受害人,其对被影射的受害人的伤害并不亚于指名道姓的报道,却由于其报道对象有表面上的隐匿性,给受害人维权带来困难。当务之急是通过明确影射的认定标准、完善举证规则来规制不具名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4.
陈巍 《环境保护》2011,(12):34-36
环境污染事件中,受害人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补偿,就不得不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环境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环境侵权案件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法院在审理环境侵权案件时,如果拘泥于一般诉讼机制,忽视了环境侵权案件的特殊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审判结果的不公和司法效率的低下.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引入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作为因环境侵权的受害人进行诉讼的手段,一方面有助于环境侵权中受害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威慑作用,预防企业做出环境侵权的行为。但是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现面临着挑战,其适用只在私益诉讼中,适用条件有待完善,损害结果的要件应须明确,惩罚性赔偿金的标准还未统一,赔偿金的作用和请求权主体尚未明确,应适用有自身特色的赔偿金判罚标准,合理判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从理论来源和现实实践两个方面来阐释新闻自由的"相对"合理性,说明新闻自由需要立法保障,运用媒体的过度商业化和隐私权侵犯等新闻实践问题来论证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异常活跃,也出现了新闻评论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如新闻侵权、诽谤、敲诈、欺骗等行为的发生等。提高媒体公信力,防范伦理道德失范,需要提高社会各阶层的道德修养,改善相关法律法规,以让新闻评论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8月27日,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河北分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省内和中央及香港驻冀4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9.
陈雅楠  杨帆 《环境保护》2016,(13):58-62
在因环境问题导致的侵权案件中,原被告之间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信息不对等,往往会导致因果关系难以证明。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外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分配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阐释了我国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证明制度的转变,建议在我国的环境侵权案件中可以引用部分因果关系学说理论,以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推动环境诉讼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新闻业的产业属性确立起来,由此带来受众意识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新闻媚俗、新闻侵权四种问题有增无减。市场驱动力在构建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也对其起了消解作用,我国未来新闻业的发展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发挥市场驱动力的作用而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