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为反腐利剑,"网络反腐"也进入了学术界视野。然而,我们必须反思一个现实,即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延伸至"反腐"领地时,往往选择性失明,从而产生"新闻不反腐"的伦理质问。从媒介伦理出发,可以发现传统新闻在"反腐"中陷入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必须更加深入,发挥伦理道德的非权力性社会规范作用。本文概述了新闻传播伦理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语境下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新闻传播伦理的原则和规则,阐述新闻传播伦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法国是西方新闻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类似于其他欧美发达国家,法国在新闻伦理道德方面也陷入了困境,本文通过对法国争取新闻自由进程的阐述以及法国新闻伦理问题产生背景的分析,从中阐释法国的相关新闻伦理规约,评析法国新闻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在灾难报道中,媒体的报道能力固然重要,不过其前提是:不能有违新闻伦理。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面对伤亡现场,媒体不能一味满足新闻的好奇心,不能过度放纵媒体的私心,决不能通过消费灾难来博取眼球。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效果,不顾伦理禁忌,将灾难现场的血腥、恐怖乃至暴力细节不加遮挡地呈现出来,刺激公众的神经。有媒体借口道,干干净净的东西公众不关注,人们的眼睛是嗜血的,贪婪的;我若不血腥和刺激,别家媒体也会不择手段,大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作家按照意识形态的要求,把政治伦理放到了小说叙述话语和叙事策略的最突出位置。设置话语主体的尊贵身份,加强政治伦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直接或间接引述政策条文凸显政治伦理的思想意蕴,最终达到教育民众入社以实现政治伦理的目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6,(4):101-106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的不道德、欺诈以及丧失社会责任等,都是违背经济伦理的具体表现。为了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经济伦理是必须永远坚守的信条,也是富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践行经济伦理的基本前提是,在"经济的内部"竞争者之间制定与遵守市场规则,并且"积极推动其生产力无阻碍地发展"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当下,新闻传播呈现出了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征,其对新闻传播受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文关怀内容的渗透也在逐渐增多.新闻传播渗透人文关怀是当前媒体生态对新闻传播提出的现实要求,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本文将结合《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第三版)》一书,分析当前新闻传播的特征,思考其人文关怀的体现与缺失,并总结提出将人文关怀渗透于新闻传播的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新闻相比,数据新闻是"在事实本身之上进行深入的挖掘而获得表面事实背后蕴涵的故事",其生产过程包含五个方面:新闻选题、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故事化。本文分析了网易"数读"、搜狐"数字之道"、新浪"图解天下"、腾讯"数据控"等栏目的数据新闻,并随机选取网易70篇数据新闻对网易"数独"产品进行分析后发现,网易的数据新闻基于大量的数据进行新闻挖掘,"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新闻居多,而且大都用圆形类图标进行可视化呈现。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民生化是城市电视台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政新闻民生化会使时政新闻的新闻本体得到很好体现,新闻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和彰显,同时,也会有效提升城市台时政新闻的"喉舌"功能。要真正做到时政新闻民生化就必须切实转变报道理念及模式,学会用百姓语言说百姓故事,在采制新闻时做到接地气深挖掘,并注意"点亮"新闻标题和导语。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直接影响了媒体本身和新闻实践层面的新闻记者,最突出的就是新闻职业操守的缺失。在实现"中国梦"的语境下,恪守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就显得更加迫切。笔者认为,恪守职业操守共筑中国梦是当今时代新闻工作的主题,应勇于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积极因子",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坚决杜绝"有偿新闻"、严格遵守新闻纪律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恪守新闻职业操守的社会环境和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实践活动进行如火如荼,本文以"走转改"实践活动下的新闻作品出"精品"的角度考量"走转改"的实际成效,举例佐证了《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通过开辟"社区新闻"版块,挖掘基层"活鱼"的成功案例,从中分析"走转改"的实际内涵在作品中的体现,从新闻作品的选题、采访、细节和语言写作等,多角度探讨"走转改"新闻报道值得借鉴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成为新闻档案,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价值判断,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这是"把关人"进行"把关"的具体体现。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新闻档案工作在面临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厘清问题、找出对策,对提升"把关"水平、促进新闻档案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报界有"三步五秒"之说,就是指读者到报摊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走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在新闻与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现代受众获得新闻的渠道更为广泛和人们对新闻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一则新闻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标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能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为新闻的本身"添彩",更能产生"广告"的作用,向人们"推销"一条新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说,制作"出彩"的标题,不论对编辑还是媒体本身,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曾建平,1967年生,江西新干人,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井冈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主要从事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研究。。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伦理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伦理学会会长,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先后16次被评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工作认真负责专家。  相似文献   

15.
现代工程实践创造了生活世界中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我们已经栖身于一个由工程产品构建的"第二自然"之中;另一方面,工程活动的系统化开展,技术创新的迅速蔓延,工业文明的深化进展,触发了我们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忧思。然而目前,学界过多地关注工程实践中具体伦理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对工程伦理形而上层面的道德哲学依据的探讨与研究。后者既为工程伦理的存在提供理论前提和现实依据,又为工程伦理的建构确立逻辑支点和价值根基。明确与承担责任能够使工程共同体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预防多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它是工程伦理的基础;追求并实现正义既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也是工程伦理的社会目标,它是工程伦理的展现过程;崇尚与践履德性是每个个体实现幸福生活的必经之途,它是工程伦理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1、避免"文"而不"实"。并不是说新闻语言就不需要文采、不需要艺术,如果一味追求"实"而忽略"文",新闻语言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新闻语言也需要创新、需要适合新闻语言的艺术创造。2、逐"新"而不害"真"。为了跟上人们对新事物"三分钟热度"的新鲜感和关注度,一些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不惜滥用新词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出现了网络新闻"标题党"等现象,也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处于行业"劣势"的地方电视台,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竞争力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地域性是地方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本文以地方电视台立足本土出发,从民生新闻的内容、形式以及新闻策划等方面阐述如何提升地方台民生新闻竞争力,从而将地方电视台的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发展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8.
作为UGC的一种形式,新闻众包的出现是对"传者中心论"的有力回击。本文对新闻众包给新闻内容生产带来的变革以及新闻众包中的角色转化与认知进行论述,并提出新闻众包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认为新闻众包对于未来的新闻传播活动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喉舌论"的提出并非新闻理论的逆生长,恰恰相反,我们对新闻的道德期许需要纠正。唯有拓宽新闻的定义,新闻学的发展前景才会随之变得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其创建者沃尔特·威廉姆斯所确立的"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的新闻教育理念,以及独特的新闻教育模式"密苏里方法"对全世界的新闻教育事业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及模式,可以为我国高校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