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舆情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衍生物,是根源于公众舆论的相关研究,是21世纪以来国内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关于网络舆情的定义很多,笔者经比较分析后认为: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形成或体现的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网民趋同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和情绪等,是舆情的网络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百度为数据获取渠道,综合分析了以下几类环境保护网络舆情:(1) 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网络舆情分析,包括网民关注热点和网民特征;(2)"十二五"期间,网民对"空气"、"水资源"、"生活垃圾"、"噪声"、"土壤"等问题的总体关注度;(3)"十二五"期间,网民对"空气"、"水资源"、"噪声"、"土壤"四类问题的关注焦点.把握网络舆情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加强引导和管理,将有助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网上舆情     
对中国的环保事业而言,政府执法、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三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媒体作为舆论的代言者,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舆论监督越来越重要的时代,第四媒体网络在新闻舆论监督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作用。鉴于此,本刊从本期开始,新增“网上舆情”栏目,刊登与每期内容相关的广大网民的意见,用以加强公众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网上与情     
《环境保护》2007,(7B):87-87
对中国的环保事业而言,政府执法,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三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媒体作为舆论的代言者,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舆论监督越来越重要的时代,第四媒体网络在新闻舆论监督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作用。鉴于此,本刊从本期开始,新增“网上舆情”栏目,刊登与每期内容相关的广大网民的意见,用以加强公众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产生、扩散、高潮、消散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演变动力。本文着眼于网络舆情的扩散期,从舆情事件本身的特性、利益相关方表达意愿、意见领袖的助力、媒体的放大四个方面阐述网络舆情事件扩散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3·1昆明暴恐事件"的分析,对其引发的网民"群体极化"、部分媒体"失语"、政府在微博上公信力降低等舆情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减少舆情风险。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正确的认识和应对网络舆情,理解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是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和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特点、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与趋势以及政府与媒体受众之间的关系,探讨政府如何在网络时代利用好新媒体,建立起全面、系统的传播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126-127
网络改变了高校相关人员或群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拓宽了其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可是高校网络舆情与和谐校园,甚至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对此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和作用,进一步寻找其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传播途径包括新闻网站舆情传播、"意见领袖"舆情传播、网民舆情传播,具有交互式、跨时空、多媒体、虚拟性、广泛性的特点,传播规律包括信息相对价值规律、信息梯度转移规律、信息循环规律,在监测时要把握网络舆情的负面性、模糊性、突变性、集中性特征,并加强对舆情信息级别的判断和部门间舆情监测处置的协作。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新型社会化媒体形式不断诞生,信息的传播获取日益迅捷,公民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已发生质变。与此同时,舆情传播的新特征也对作为舆情客体的政府提出新要求。各级政府应充分借鉴组织传播中的事件开发原则,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监督制度,改变在舆情传播中的被动局面,提升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网络的日益普及,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平台,网络舆情成为校园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来自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需要。针对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地震舆情信息的深入感知和有效管理,能够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地震舆情感知平台,基于Hadoop和MongoDB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实时地震舆情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基于Word2vec和LSTM的融合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震后网民的情感识别,为舆情预警提供支持.以台湾5.8级地震舆情数据为例,对该...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深秋入冬时节,北京等城市连续遭遇大雾弥漫天气,引发网民对空气质量的担忧,细颗粒物PM2.5也由此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网络微博和媒体热议话题.回顾整个事件,对媒体网络的舆论焦点与走势进行梳理,从最初网民的意见释放,到媒体持续关注再到政府积极回应,媒体与网络关于让监测数据与公众对空气质量主观感受一致起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将PM2.5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等热点问题的激烈讨论,一步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对2018年3月3日至20日两会期间舆情分析发现,两会期间共形成5日"政府工作报告"、13日"组建生态环境部"及19日"李干杰部长就任"三次舆情高峰,且舆情发展趋势未受两会期间重污染天气影响。横向来看,与其他话题相比,两会期间生态环保话题关注度总体较高,以官方传播为主;纵向来看,近十年来环保关注度快速上涨,2018年略有下降,关注热点由空气污染逐渐转为生态。从关注内容来看,两会代表关注话题涉及固体废物回收及处理、环境经济政策、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全网主要关注农村环保、生态环境、垃圾处理等方面,"环保部发布"重点关注大气污染和生态文明,与两会代表及全网舆情关注重点有所不同。对于3月17日部长记者招待会,媒体更关注"大气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公众更关注"自然保护区"、"新环保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让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网络成为舆论的一种新的载体。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下,迅速演变为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网民、新媒体、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了"媒介审判"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量迅速增长,然而网络谣言也应运而生,各种网络谣言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网络谣言的内涵入手,梳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对遏制网络谣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网络社会崛起,网民数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信息的发布与扩散中来,一系列事件都在网络舆论的漩涡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网络正成为舆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的风起云涌,一方面表明我国网民的网络使用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网民存在媒介使用水平不高、媒介素养缺失等弱点,构建完善的网络舆论机制,发挥网民的作用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加上意见领袖的空前活跃,给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带来了不确定性。如何有效的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意见领袖通过意见影响他人的判断,改变他人的想法,这种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通过对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倾向化表达的研究,探索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如何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廖敏利 《环境》2012,(Z1):177-177
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公众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乃至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都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阐述面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做到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以及廉政建设的深入推进,网络反腐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关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社会层面的得与失,为进一步探索其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