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话说大清帝国掌管军政、外交及经济大权的李鸿章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开幕前要奏各国国歌。当问及李鸿章时,他急中生智将其在妓院中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场哼出让人录谱,权且作“国歌”。茉莉花确实是娇小清香,惹人怜爱,有“小家碧玉”之状,但作为一大国的标志,恐怕不及梅花高洁、牡丹富贵。因此,中国的国花是梅花、牡丹、禾及茶。我国文人士大夫们将梅、兰、菊、竹称为“四君子”。我国古都洛阳盛产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中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2):112-118
刻本韦珪《梅花百咏》是日本文人以元刻本《梅花百咏》手抄本为底本,并参照《夷门广牍》与《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中峰明本梅花诗校订而成。通过对日刻本韦珪《梅花百咏》的考察,加深了对日本文人接受韦珪《梅花百咏》态度的理解,以及明确了韦珪《梅花百咏》与释明本《中峰禅师梅花百咏》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日本文人在勘校的过程中,对一些原文进行了修改,这反映了日本文人的梅花诗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3.
<正>从教10多年来,听过的课近千节,每节课都让笔者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但记忆中有两节课给印象最为深刻:一节是一年级的《小猫种鱼》,一节是四年级的《放弃射门》。这两节课同样出现"意外",但教者处理方法不一,效果各异。《小猫种鱼》的执教者基本功很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可是在最后一个教学生字的环节中,却出现了下面的一幕。师:"谁能用‘种zhòng’组词呢?"生:(纷纷举手)"种田、种地、种小麦、种西瓜、种稻谷……"师":对!真棒!"这时一个男孩突然举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日至3日晚,全国首部节能主题原创舞台剧《越节越能》在国家话剧院举行公演,连续三天。中心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领导,节能用能相关企业工作者,及社会人士观看话剧演出。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许多同志全家老少一同来观看话剧,退场后还津津有味的讨论着情节。舞台剧《越节越能》提炼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做法案例,以戏中戏的表达方式,寓教于乐,使大家观剧同时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这部由国家节能中心出品、社  相似文献   

5.
听雨     
正雨最值得品味的地方,是落在瓦上,落在泥土中,落在小河里,然后落在我们心里。越听越觉得,雨是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听出雨的深味的人,才不会太世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一向迷醉张志和《渔歌子》的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久久不愿回家。诗人在听雨,听得如痴,他要在湿润的空气中深呼吸、再呼吸,把心脾都要染绿;他要聆听细雨与江河的一次长谈,把自然的律动纳为知己。  相似文献   

6.
哲学(philosophy)一词是由希腊文的"爱"和"智慧"结合演化而来。在我国《尔雅》中有"哲,智也"的解释。哲学是"对认识的认识",是"思想的思想"。哲学能帮助人们找到生活的目标、根据和意义,使人的心灵得到安顿,不致在充满浮躁和铜板味之气的时代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人教版2013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题《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经济开发》节选为例,提出了"文史结合"会让历史与社会课堂更精彩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2):110-115
胡适《尝试集》展现出五四时期早期白话诗在初创时语言与形式探索方面的过程与芜杂。在"诗"的寻找过程之中,语言与形式是新诗发生的中心问题,正是在不断的"试错"之中,胡适试图以白话诗在语言与形式方面超越文言诗,在形式与审美之中确定新诗。胡适的"尝试"给人一种清晰的过程感,新旧因素的存在与替代发展变化极为鲜明,是在不断的扬弃之中而取得不断的"进步"。在胡适《尝试集》的一些诗歌之中,可以看到白话文的叙述平实、语义连贯而又有所象征,能够表明内心的愤懑之情。基于语言与表现之间较为融洽的联系,这时可以说白话新诗基本能够成立了。  相似文献   

9.
从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出台,到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包括规划环评在内的我国环评制度一直在频繁地变动中。制度力量越弱,制度更替越频繁;变革制度成本越低,越缺乏维持制度长期运转的内生动力。本文从制度安排与制度构建视角,分析规划环评的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文件,剖析规划环评制度乏力背后的根源和影响,总结规划环评制度的不足,为未来规划环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至今,已施行了38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海洋污染防治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本文在梳理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的1次"大修"和3次"修补"的基本情况和分析了各次修法的时代背景、主要目的和修改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必须进行第二次"大修"。本文分析了再次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必要性,研究提出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同时建议将《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6月19日,日本公布《第4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以下简称《第4次计划》),与《第3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着眼于"循环的质量",聚焦于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与自然共生社会三者的整合有区别,《第4次计划》将视野扩大到经济、社会层面,以落实2015年9月通过的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日本"社会5.0"(Society5.0)为目标、通过"在必要时间将必要物品和服务向必要人  相似文献   

12.
正"垃圾围城"是很多国家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尴尬局面。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世界难题"。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垃圾革命将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垃圾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近两年来,我国从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固体废物治理等方面,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  相似文献   

13.
孙正聪 《环境》2016,(4):72-73
正"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句曾经是用来歌颂梅花的诗句,今天套用在另外一种雪中怒放的花朵身上也十分贴切。这种花叫做金缕梅,首次在南粤大地发现,又改写了我国一种植物分布的记载。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作通讯》2009,(11):F0003-F0003
2009年9月28日,由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辽市环保局、山东轻工业学院联合完成的《味精行业喷浆造粒烟气污染治理技术》科研项目在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验收并得到了验收组专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画的一幅我国古时农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在巴黎胜利闭幕,历经四年艰苦的磋商和谈判,各方最终达成了关于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协议。巴黎气候大会成果丰硕,而熟悉这一进程的人更觉其来之不易,《巴黎协定》不仅凝聚了各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意愿和决心,更是涉及各方切身利益的艰难博弈。《巴黎协定》的成功既得益于对"协商一致"原则的尊重,更依靠多边主义下的大国推动,特别是中  相似文献   

17.
刘华 《环境保护》2012,(10):8-10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为系统总结"十一五"环保工作、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全面部署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所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8.
<正>王建中(1933~),作曲家、钢琴家,10岁开始学习钢琴,17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25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建中先生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以钢琴改编曲最为突出,如《百鸟朝凤》《梅花三弄》《彩云追月》《陕北民歌四首》《浏阳河》等。这些经他改编创作的钢琴曲,不仅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而且还常成为国内各级钢琴比赛、考级的规定曲目  相似文献   

19.
绿色壁垒:贸易保护的工具与环境保护的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协议并没有使用"绿色壁垒"的提法.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中,相应的提法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技术性贸易措施"(简称TBT措施);在《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中,相应的提法是"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简称SPS措施).而我国学术界首创的"绿色壁垒"这一提法则比较生动、明确、简练,更容易被非专业人士所理解.WTO《TBT协议》和《SPS协议》所指的与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生命与健康有关的TBT措施或SPS措施也是绿色壁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三疑三探"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这种能力通常是在"运用拓展"这一环节得以真正体现。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编题、学会展示至关重要。怎样引导学生学会编题呢?本人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如下体会:一、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积累词句知识,夯实基础1.积累优美词汇,掌握词汇辨析的技巧在学习《学问和智慧》一文后,我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