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阿莫斯·纳楚姆(Amos Nachoum),美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探险家,探险旅游公司BIG ANIMAL(大动物)创始人。他曾在2008年、2009年获得"BBC野生动物摄影金奖"。"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方式不同,有些人通过写文章,有些人通过做音乐,我则是通过照片来表达我的主张。"阿莫斯在一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活动上这样说。他不断带领拍摄团队"出征",40余年来足迹遍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驻山东青岛市小记者杨怡凡神秘兮兮地报道:我家有个"吝啬"的姥爷,他虽然"吝啬",我却十分喜欢他。那天和姥爷一起出门,我一直搂着他的胳膊。姥爷不解地问:"今天怎么了,怎么对我那么亲近?天这么热,你都要把我的胳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正>关掉当西瑞尔到他最不喜欢的侄子家做客时,他不得不听他侄子演奏钢琴。一曲终了,他侄子问:"您觉得怎么样?"西瑞尔答道:"你应该上电视。"他侄子高兴地说:"您认为我弹得很好吗?""不,"西瑞尔说,"你要是上了电视,我就可以把它关掉了。"作弊高招考场上,考试进行中。突然,一同学举手高喊:"老师,我24题看不清。"没过一分钟,另一同学举手高喊:"老师,我24题的C选项看不清。"  相似文献   

4.
<正>儿子16岁了,16岁的他已长成一个小小男子汉。16年来,为了让那个小不点儿成长,我陪他读书,努力让他向下扎根;同时,我又尽量放手,给他一片天空,让他向上成长。读书,是向下扎根的过程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儿子还很小时,我就把他带进阅读的世界。读小学时,为了培养他的阅读习惯,我们设定了"家庭读书时"和"家庭读书日"———每天晚上7~8点,是我家的"读  相似文献   

5.
儿子的爱心     
<正>一个星期天,儿子去同学家玩。我去接他的时候,他兴奋地提着一个笼子,喜笑颜开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养一只小仓鼠啊?于佳送我一只小仓鼠,我想养。"我想都没想,就说:"不可以!不要看到别人家的好东西就想占为己有,这样不好!"儿子辩解:"我才没有想占为己有呢,是他看我真的喜欢,所以才要送给我的。"我说:"老鼠又脏又臭,还会传播鼠疫。"儿子据理力争:"才不脏呢!我会每天定时给它打扫笼子的。还有一种白粉是防鼠疫  相似文献   

6.
<正>楼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一桌,两椅,抽纸一盒。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阳光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阳光?四年前,它的开设,带给师生的不仅是好奇,更有追问和思考……今天,全市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识:走近"心时代",向"心"要成功幸福未来。嘀嗒、嘀嗒……心理咨询室墙上的挂钟不知疲倦地奔走着,一如既往。它应该记得,清晰地记得,这些年来过这里的人,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我们一起成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8月30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爷爷对我说:"诗琦,我为你种了两亩地的花生。"我高兴地说:"哇,这么多!"我抬头看看爷爷,他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地弯着腰。我焦急地问:"爷爷,您怎么了?"爷爷说:"我没事。"我心想:爷爷一定是累坏了,我帮他捶捶背吧!这样爷爷会舒服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记忆片段--一个双休日中午,家中电话"嘟嘟嘟"地响起,一接听,另一端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曾荣又向我询问有关安全杂志的联系方式,为他的安全漫画找"婆家".我告知他几个最新找到的地址,随后又关切地问他最近"新作"如何?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谈不上什么新作,我就喜欢画一些,也不知道能不能被刊登,投稿试试看吧……"  相似文献   

9.
<正>睡着了儿子不想睡觉,爸爸坐在他的床头开始给他讲故事。两个小时过去了,房间里一片寂静。这时,妈妈打开房门问":他睡着了吗?""他睡着了,妈妈。"儿子小声地回答。(广西南宁市横县峦城镇峦城中心小学五(2)班滕慧宇/荐)找妈妈五岁的小明与妈妈走散了,他哭着向过往的行人打听:"您有没有见过一个妇女,她带着一个长得非常像我的男孩?"(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第四小学六(3)班刘贤超/荐)  相似文献   

10.
<正>"李嘉伟(化名)同学,请你到办公室,班主任找你。"这句熟悉而又普通的话语,经常在学生的耳边响起,也时常从我的"通信员"口中说出。这是为什么呢?李嘉伟同学是我的一名学生。他虎头虎脑,思维敏捷,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学生,由于家庭的矛盾而影响了学习。他的父母离异,只好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家庭的不和睦,让他一度不完成作业,卫生脏乱差,衣服都能闻到馊味,每次写作业,黑乎乎的小手把作业本按出了两把"小刷子"。别人的作业干净整洁,而再看他的作业,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意图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学校老师实行大循环,2013年秋季开学,我告别了九年级的大孩子,迎来七年级的孩子们,心理上感觉很不适应。更让我感觉不适应的是我班的一名叫振帮的男生。他高高的个子,小学毕业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成绩总共才16分。开学那天,振帮的妈妈对我说:"让他坐后排吧,他有多动症,正吃药,上课打瞌睡属于正常现象,其他没什么。"认识振帮的老师见到我就开玩笑地说我"中了个大奖",我以为振帮只是成绩不好,打瞌睡又不会影响他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一生著述颇丰,所关注的内容涵盖了哲学、语言学、历史诗学、精神分析、社会理论等,"我与他人"问题一直是他理论思考的主线。他在该问题视域下考察了我与他人相处的对话性——对话理论,我与他人之间的审美创造关系——作者与主人公之关系,我与他人相处的理想状态——狂欢化理论。从理论层面来说,他的思考有助于破除主体性哲学所导致的"唯我主义"和"自我中心论";从现实层面来说,有助于解决当前网络社交中出现的诸如网络暴力等问题;尤其是他的外位性思想对于如何构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文化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然之于人类好似大写的"他人",巴赫金对"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经常有"准琴童家长"询问我早期音乐才能如何开发,我的回答通常是"多听、多接触音乐"。但早期开发没有标准的指导手册,以下是我的一些回忆和经验总结,仅供参考。一、亲子间大量的交谈——音乐启蒙从语言启蒙开始交谈一般被当作语言才能开发的手段,最初我和吴韵喆交谈时也没有将它与音乐才能相联系。韵喆出生后,我就对他"说话",他则用表情、动作和各种有趣  相似文献   

15.
王军涛,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四矿采油25队专职安全员。平时,他时时处处谨小慎微,劳保用品数他穿戴最整齐,夏天再热也不肯丝毫马虎。安全帽戴不好绝对不上井,如果安全带没有系好让他爬抽油机,打死他也不肯上去,嘴里还嘟囔:"我胆小,上有老,下有小,还是饶了我吧。"久而久之,"胆小鬼"成了职工们脱口而出的绰号。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7,(10)
听着夏嘉祥的侃侃而谈,一方面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风之子";而另一方面,从筹备论坛到募集资金,从设计课程到经营产品,从教育培训到宣传推广,我又觉得他俨然就是个一专多能、事无巨细的"大管家"。  相似文献   

17.
<正>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的今天,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比以前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常常发言踊跃,无所顾忌。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描述学生小H是个活泼外向的小男孩,数学成绩很不错,而且十分稳定。一年级刚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老师的注意,因为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老师、同学分享他在书上或长辈那里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气,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开始注意他是因为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他总围着我问问题:"老师,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答案,有的时候我会假装糊涂故意问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而他会非常乐意地、滔滔不绝地把他了解的讲给我听。有的时候我不能确定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回家查一查,明天把答案告诉你吧。"他第二天一碰到我总会追着我问正确  相似文献   

18.
<正>题目1留下配额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文学大师梁实秋在世时,作家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刘墉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梁大师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  相似文献   

19.
<正>一转眼,小竣跟随房老师学习小提琴已经8年了。一天下午,正在练琴的小竣突然停下,走过来对我说:"妈妈,我想在你的电脑上听听那些大师们拉的《流浪者之歌》。""为什么?"我很自然地反问了一句。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我颇感纳闷,因为过去往往是我提出让他听听别人是怎么拉的。这次是他主动,这很少见。"我对谱上这个音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20.
<正>最美乡医侯方杰行医60年7年义诊减免医药费22万出生于中医世家的侯方杰,14岁开始独立行医。1984年,他为自己缝制了三件蓝色雪花呢风衣。"蓝色比较醒目,多远都看得到,我一直穿着蓝风衣出诊,别人看到衣服就知道我来了。"现在蓝风衣已经成了侯方杰的标志,也正是蓝风衣伴随他走过了万里行医路。2002年9月,他为了救一位病人落下了终身残疾。他说:"我左腿虽然残疾了,但救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