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这片世界最南端的森林提出的一个主要森林管理和家具木材生产方案的可能影响 ,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对这些原始森林的未来所给予的注意 ,突出说明了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冲突 .火地岛的公共当局和居民处在一个能指定他们合意的生活方式与环境质量的地位 ,而且能参与旨在以适合于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条件和期望的方式确保可持续性的决策 .  相似文献   

2.
为这片世界最南端的森林提出的一个主要森林管理和家具木材生产方案的可能影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对这些原始森林的未来所给予的注意,突出说明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冲突.火地岛的公共当局和居民处在一个能指定他们合意的生活方式与环境质量的地位,而且能参与旨在以适合于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条件和期望的方式确保可持续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Fran.  JL 《产业与环境》2000,22(2):75-78
为这片世界最南端的森林提出了的个主要管理和;家具木材生产方案的可能影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对这些原始森林的本来所给予的注意,「突出说明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冲突,火地岛的公共当局和居民处在一个能指定他们合意的生活方式与环境质量的地位,而且能参与旨在以适合于其社会、经济和生态和条件和期望的方式确保可持续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一组众所周知的化学药品已被划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s)1.它们的性质包括高毒性、在环境中保留时间长、在大气中可长距离传播和能在脂肪组织中累积.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直接接触可以导致急性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用作农药的事故,例如,已经有使农业劳动者致死或重病的例子.氯丹是被分类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农药,过去广泛地用于控制农作物和森林的虫害.它也应用于家庭和工业,包括木材和木制品的白蚁防治.它被标明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大剂量的氯丹能够破坏神经系统或肝脏.人们还发现氯丹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它能引起…  相似文献   

5.
城市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研究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上海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基于森林清查数据和遥感技术的城市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研究.首先,根据选取上海市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设置森林植被样方,测量反映植被生物学特性的特征参数,包括林龄、胸径、树高和叶面积指数(LAI)等,采用能反映林龄和蓄积量共同影响的生产力回归模型估算了样方NPP,建立了基于LAI的样方NPP回归模型;其次,利用一景相近时相的SPOT5影像,经进行几何纠正和辐射定标后,计算出能较好地反映植被特征和消除土壤背景影响的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建立了基于MSAVI的区域森林LAI遥感估测模型;最后,根据建立的样方NPP回归模型以及区域LAI遥感估测模型,进行尺度化转换,估算出区域尺度上的上海城市森林净初级生产力.通过比较与前人运用传统方法研究估算的NPP,精度可达到89%,且本模型简单可行.因此本研究可为快速定量评估城市森林碳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处热带边缘的西双版纳地区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热带森林逐渐被单一种植橡胶林所替代.探讨森林-橡胶林镶嵌格局对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节肢动物群落分布格局的驱动因素,以期为残存森林的保护提供相关科学数据.以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不同景观梯度下的片段森林和橡胶林为研究样地,采用马氏网诱集法,结合宏基因组...  相似文献   

7.
森林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海军  马建章 《生态环境》2008,17(2):866-871
旅游资源的评价、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是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而森林自然保护地是一类重要的生态旅游区.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外自然保护地的定义与分类方式,可认为我国的森林自然保护地主要应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公益林场三种类型;森林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单纯地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价与核算,二是从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对资源的可开发性进行评价,其侧重在于找到保护与开发的的科学平衡点;在森林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研究上,必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才能实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由于经营目的和保护级别差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公益林场的生态旅游研究与实践尚存在发展不均衡、功能不突出等问题,随着生态旅游事业的深入发展,一些非热点和低等级的森林自然保护地在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与开发实践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降水和气温对中国森林降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频繁的降水或干旱,降水量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根据全国17种类型的森林、1 266个森林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不同类型森林的降水利用效率(Rain-use Efficiency,RUE)差异、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以及其他环境因子对RUE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森林的RUE平均值为1.21 g m~(-2) mm~(-1),RUE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2)阔叶林(主要由被子植物构成)的RUE均值显著高于针叶林(主要由裸子植物构成),阔叶林比针叶林更适应降水量的变化;(3)落叶林的RUE均值显著高于常绿林,随着降水量增加,落叶林的RUE值降低直到达到一个阈值,而常绿林的RUE值与降水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4)纬度和年平均温度是复合环境因子中RUE的主要限制因子.综上所述,随着降水量增加,中国森林群落的RUE下降直至阈值,气温是影响中国森林RUE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核心环节。干扰能够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养分循环,进而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过程。文章通过整理干扰对森林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成果,从凋落物质与量、微环境及分解者类群等方面阐述了干扰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机制,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未来合理经营森林,增加适度干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有的研究表明,间伐等干扰会显著减少森林凋落物产量,改变凋落物化学特性并促进凋落物分解;干扰对凋落物分解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对温湿度的调节,间伐能增加林内贯穿雨量,从而对湿度有显著提升作用;干扰对土壤动物的短期负面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则显著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凋落物的分解,这主要归因于干扰改变了微环境与凋落物底物的质量;干扰通过改变土壤条件进而影响相关微生物分解酶的活性,酶活性越高,分解越迅速。干扰对林分结构、分解环境等影响因素的改变与凋落物分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其中的机制与机理仍有待明晰;不同方式及程度干扰对森林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分解模式的研究尚有待加深;建立干扰梯度以研究森林地上部分对地下部分的调控及反馈应受到重视;如何进行合理的森林经营以促进凋落物分解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天然林林龄的模拟估算及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生态学意义.但是目前生态学调查中对天然林林龄的估算方法有一定缺陷.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森林有着相应的演替过程.已有林窗研究表明.长白山森林是按照一定次序演替,森林的径级结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由于总是缺乏足够的长期系统观测数据,因此作者采用数值模拟作为替代方法.应用校正过的林窗模型模拟0~600 a的森林演替序列,比较对长白山原始天然林的采样的结果,发现目前的林龄最接近400 a.这个估测结果可以从本地区历史资料记载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1.
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同化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_2,抑制其浓度上升的功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储量,不仅有利于解释全球碳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也有利于促进林业碳汇交易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的估算方法在具有一定适用性的同时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样地清查法、涡度相关法及应用遥感技术的模型模拟法三种森林碳汇估算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单一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结合来估算森林碳汇,以便提高估算精度;应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内部联系及数据时空转换、插补的研究,并充分发挥各方法的优势,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连续观测系统和区域监测网络的建设,降低估算方法中的不确定性,为大尺度估算提供合理的参数和数据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2.
雨林联盟是一个认证森林和农田为可持续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认证了3600多万英亩的森林.并且已经认证了15%的国际贸易香蕉和14%的咖啡以及其他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热带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研究其蓄积量估测对我们了解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但遥感估测森林生态参数的精度如何,还是个不确定的问题.利用LANDSAT-TM数据,基于森林清查数据和遥感技术,以尾叶桉和加勒比松为例,对中国南方地区人工林蓄积量估测进行了尝试研究.首先,通过测量样方胸径、树高,建立森林蓄积量估算模型.其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植被指数与森林蓄积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植被指数组合,建立多元回归和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单波段TM数据和大多数植被指数与蓄积量相关性并不好.神经网络比回归分析模拟效果好.而多元回归和神经网络模型大大提高预测精度.本研究方法对大面积的森林蓄积量估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川西亚高山3种典型森林土壤碳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森林转化对土壤碳矿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法对川西亚高山3种典型森林(天然林、桦木次生林和云杉人工林)土壤碳矿化过程进行219 d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碳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增加而下降,矿化积累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层碳矿化速率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矿质土壤层;在土壤有机层,天然林和桦木次生林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云杉人工林,而在矿质土壤层3种森林无显著差异.培养结束时,3种森林有机层矿化积累量占总有机碳比值分别为11%、8%和11%,矿质土壤层分别为4%、6%和4%.森林群落、土壤层次和培养时间及三者交互作用对土壤碳矿化和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土壤生物化学特性与土壤碳矿化率和积累量显著相关.单指数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土壤碳矿化特征.综上所述,森林转化对川西亚高山土壤碳矿化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层.  相似文献   

15.
森林康养是利用森林资源、辅以医学疗养技术和必要的设施设备来增强人们身心健康并实现养生养老目标的所有活动总称.全面评述了森林康养及产业含义、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意义、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状况与森林康养产业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森林康养及产业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和碳汇,其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规律即根冠比(R/S),对于精确估算森林生物量,尤其是对建造森林地下生物量估算模型具有重大参考意义.为探究大尺度上气候、林分因子对中国天然林根冠比的影响,对1 109块天然林样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天然林R/S平均值为0.26,阔叶森林的R/S要显著高于针叶森林,落叶森林的R/S要显著高于常绿森林,年均温、林龄及水分可利用性与中国天然林R/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年均温是影响中国天然林R/S变化的最主要因子.综合纬度、经度、年均温、降水、林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现,纬度、林分密度是影响R/S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精确估算森林碳储量和森林生物量分配时必须考虑纬度和林分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土地、森林利用状况等有关资料为基础,从土壤和森林对降水形成径流的影响,调节水资源的数量和方式,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作用3个层次,详细地剖析了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结果指出,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能够调节水资源,其潜力非常大。合理利用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可以蓄水保土减蚀,削减洪峰,减少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8.
青年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一个关键因素 .尤其年轻的成年人 ( 1 8-2 5岁 )已经能通过其作为专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决策影响市场和家里所发生的事物 .1 999年 2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青年人是一个重要伙伴和一种投资 ,从而推出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青年与可持续消费战略 .该战略基于下列考虑 :1 .青年构成一个独特的消费者类别 ,其性质要求一种有别于可持续消费活动中迄今所采用的理念 .2 .一大部分家庭消费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年轻人影响 .3 .青年必须看成是明天的消费者 .今天获得的消费方式和欲望将影响他们成年时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4.青年…  相似文献   

19.
正ISBN:978-7-03-040677-4/Q·3312开本:16定价:88内容简介本书撰写了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森林文化、草原文化、湿地文化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海洋文化。因森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类型多样,书中特对森林文化中的自然保护区文化、森林公园文化、绿道文化、竹文化单独叙述。订购方式1:网上购书淘宝商城科学出版社旗舰店:http://kxcbs.tmall.com/;卓越亚马逊:http://www.amazon.cn/;  相似文献   

20.
活性氮增加:一个威胁环境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华  莫江明 《生态环境》2006,15(1):164-168
活性氮增加是当前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已经对全球氮素循环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人类活动,如燃料燃烧、氮肥生产、固氮植物的培育和畜牧业的集约经营等是引起全球活性氮增加的主要原因。活性氮增加正在引起大气污染、N2O等温室气体增加、森林退化、土壤和淡水酸化、海水富营养化、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环境问题。该文综述了活性氮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⑴活性氮的来源;⑵活性氮生产的历史与现状;⑶活性氮对大气、水体、森林、土壤等多种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并提出了减少活性氮产量和降低其环境危害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