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中高压脉冲放电可引起物理和化学效应 ,物理效应形成紫外光和冲击波 ,化学效应主要促使活性物质的形成。利用这一技术处理废水具有高能电子、紫外线、臭氧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是集光、电、化学氧化于一体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可大大增强处理效果。阐述了这一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原理、电源、反应器类型 ,以及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并对这一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硝基节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硝基芳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这些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展望了此类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采用生理处理及其他多种处理方法协同作用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硝基芳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硝基芳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这些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展望了此类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采用生物处理及其他多种处理方法协同作用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机械加工和制造业中,切削液被广泛应用于工件的冷却、清洗、防锈和润滑,产生大量废切削液。切削液废水中含有大量乳化油、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缓蚀剂、消泡剂),以及废油、粉尘和金属屑等杂质,排放前需经过严格的处理。切削液废水处理大致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法3大类。不同的处理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物理法中的膜分离技术具有效率高、占地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处理切削液废水的有效技术;但膜污染问题限制了膜过滤技术的大规模引用,开发机械强度高、亲水性的新型膜材料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混凝法处理成本较低,然而混凝产生的大量矾花沉淀还需进行二次处理。氧化法能够将污染物矿化为无害无机物,但处理成本很高。由于切削液废水的成分复杂,具有生物毒性,无法对其进行单独的生物处理;可将生物处理单元与氧化过程联用,先通过氧化法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进行成本低廉的生物处理;这样既能够节约氧化剂用量,也可完成切削液废水的深度处理。本文在综述切削液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现有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的思路,可为切削液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粉末活性碳—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强化生物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方法以及在不同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粉末活性碳—生物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能提高废水的综合处理效果 ,而且运行成本不高 ,并可改善活性污泥的结构 ,技术和经济上均可行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酵母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酵母菌既具有细菌单细胞、生长快、能形成很好的絮体、适应于各种不同的反应器等特点,又具有真菌细胞大、代谢旺盛,耐酸、耐高渗透压、耐高浓度的有机底物等特性,因而可用于多类难处理有机废水的处理,并且具有处理效率高、污泥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可回收用作饲料蛋白等特殊的优越性。酵母菌废水处理技术有望成为常规好氧和厌氧处理技术的重要补充而在工业废水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卡罗来纳的P·O·汉斯兰开发了一种新的废水生物处理专利技术,该技术可显著地降低废水中磷的水平.该废水处理系统自1992年运行,每天可处理1200万加仑废水.在运行的第一年,该系统在不投任何化学添加剂的情况下,可将废水中磷含量降至0.27毫克/升.要达到该处理水平,该系统的3个独立工序将共同运行.主流工  相似文献   

8.
二恶英及类似有毒有害物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恶英、多氯联苯、多环芳香烃及化学武器等有毒有害物的处理技术已取得长足进展。这些有毒有害物的处理技术可概括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降解法。本文从概念、应用场合、分解效率以及操作条件等方面对这些方法分别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和评述了吸附和催化法,以及应用前景很好的生物降解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电镀废水进行回用和重金属回收,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解决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问题。总结了电镀废水的来源与成分构成,并较系统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生物处理法以及电化学法等的应用现状,最后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有毒,难生物降解废水-苯胺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及基本原理。这些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处理废水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游离微生物固定于载体材料内部或表面,并加以有效利用。该技术具有微生物活性高、单位空间微生物密度高、耐受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综述了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装置,阐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废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氨氮的去除机制,并展望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领域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黄磷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磷废水成分复杂,含P4、F^-和CN^-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严重,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目前国内黄磷废水处理通常采用物化法,其又可分为沉淀氧化法和闭路循环法。分别就这2种技术方法的处理过程及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药物合成废水处理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氯唑沙宗、枸橼酸莫沙必利化学原料药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浓度高、成分复杂及处理难度大等特点(COD高达80000mg/L左右),采用催化氧化-生物化学方法,试验研究了药物合成废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合成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8%,SS去除率可达96%,色度降到50倍左右,其去除率约为98%。该系统运行费用为0.4~0·5元/m3废水。经过3个月的工程运行,表明催化氧化-生物化学处理药物合成废水系统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运行管理方便、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处理类似制药废水这样的高浓度有机废液,上述废水处理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种工业废弃物治理印染废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三种工业废弃物:烟道灰、瓦斯灰、铁屑为处理剂处理印染废水的新方法。三种废弃物可组成腐蚀原电池,以电化学作用 主,兼有还原降解脱色,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等机制处理印染废水,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在水处理中应用 (一)钢铁工业废水处理这是目前磁性分离技术应用最多也是最成功的领域。国内外都有许多实用的例子,用它取代老式的沉淀池—快滤池处理系统。这是由于钢铁废水均含有大量磁性粒于,SS整体显示磁性,直接通过HGMS就可获得很高的SS  相似文献   

16.
鸟粪石结晶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鸟粪石的形成机理、形成的影响因素。在废水处理中采用鸟粪石沉淀法脱氮,具有氨氮去除率高、反应速度快、污泥体积小的优点,同时可以回收氨氮。作为缓释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重点介绍了鸟粪石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目前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技术在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药物合成废水处理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氯唑沙宗、枸橼酸莫沙必利化学原料药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浓度高、成分复杂及处理难度大等特点(COD高达80 000 mg/L左右),采用催化氧化-生物化学方法,试验研究了药物合成废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合成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8%,SS去除率可达96%,色度降到50倍左右,其去除率约为98%.该系统运行费用为0.4~0.5元/m^3废水.经过3个月的工程运行,表明催化氧化-生物化学处理药物合成废水系统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运行管理方便、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处理类似制药废水这样的高浓度有机废液,上述废水处理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序 言 日本水质污浊的状况,总的来说虽有改善的倾向,但是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水质的水域还很多。今后的重要课题:一是实施水质总量控制,二是确立环境中残留的化学物质的更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 迄今为止曾有人研究了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氧化法,以及化学氧化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很多看法。  相似文献   

19.
酵母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酵母菌既具有细菌单细胞、生长快、能形成很好的絮体、适应于各种不同的反应器等特点,又具有真菌细胞大、代谢旺盛,耐酸、耐高渗透压、耐高浓度的有机底物等特性,因而可用于多类难处理有机废水的处理,并且具有处理效率高、污泥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可回收用作饲料蛋白等特殊的优越性。酵母菌废水处理技术有望成为常规好氧和厌氧处理技术的重要补充而在工业废水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普通生物处理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本文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载体及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以后的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