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明德 《绿叶》2012,(9):8-12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民环境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环境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公众参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当下,唯有充分发挥和实现政府的环境责任,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获得行政司法救济,才能避免环境群体事件的发生,有效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是一个在现代广泛使用的概念。环境权的确立有利于公民关注环境,提高了公民的环境意识,从而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环境权与生存权和发展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三者又不完全相同。现阶段,要完善有关环境权的立法确立公民的环境资源利用权、环境状况知情权、环境侵害请求权及诉权。  相似文献   

3.
冯嘉 《环境教育》2010,(1):37-39
环境行政诉讼介绍 行政诉讼俗称为“民告官”,是公民或社会组织针对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的违法行政行为而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维权方式,公民可以通过提起环境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环境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害了其环境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诉讼类型。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烈勇 《青海环境》2002,12(3):125-127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公示制度、环境违法行为有浆举报制度和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是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制度的实践创新,这些制度的实施对维护公民的合法环境权益,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促进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朝霞 《绿叶》2011,(8):101-107
修改后的《刑法(修正案八)》通过调整犯罪客体、改变客观方面使环境刑法从保护传统的"人身、财产权益"拓展到维护"环境权益",其积极意义有三:一是可以加大刑法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广度,扩大刑法的适用范围;二是可以显著前移刑法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时机,强化刑法的保障作用;三是可以大大降低因果关系的证明难度,有助于走出环境刑事诉讼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周训芳 《绿叶》2012,(9):27-31
在世界范围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公民行使环境权的基本方式,申请政府环境信息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开端,提起公益诉讼是保护公民环境权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决定着公民环境权能否实现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走出目前的环境信息公开困局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主动适应公民环境权的发展趋势,尽早实现环境管理模式的生态化,使环境信息成为福音,而不是负累。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09,(4):55-55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形下,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不受损害,针对有关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对于保护公共环境和公民环境权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燕 《绿叶》2012,(9):51-56
国家的环境管理职能决定了政府环境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因而政府环境信息是衡量环境管理能力和判断环境质量状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环境知情权、环境保护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的基础。尽管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也有多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权益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在建立环境权益损害诉讼制度和保障国家和公民环境权益方面目前应做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文革 《绿叶》2012,(9):32-36
环境知情权既是公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前提,又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民主程序。本文在分析中国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环境知情权保护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公民环境权是在环境危机产生后才愈加受人关注.本文通过对公民环境权的定义的探讨,对公民环境权的性质进行剖析,并且认为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法定权利,它是由生存权发展而来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期待高位阶的法律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基本人权一项重要的补充,公民环境权的概念源起于20世纪60、70年代,1970年《东京宣言》提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和当代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然而我国多数公民对这一点并不十分了解,也缺乏自我保护的手段,但事实上,我国已经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公民环境权的概念我国学者将公民环境权定义为:公民享有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据此公民环境权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公民环境权的产生、性质及内容。分析了公民教育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我国公民环境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环境污染纠纷日益增多,并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所以·充分认识其特点·有效地防范和治理,是当前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课题。环境污染纠纷.就是排污损害环境者与被污染损害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争执、每个公民和法人都享有合法的环境权益,并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当这种权益受到污染损害的时候,就必然发生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的矛盾和争执。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这种矛盾和争执是不可避免的。正如人们的生存需要不断地吸收养分和排泄废物一样,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玉红在2015年环境权益维护实践情况通报会上说,"2015年是环境公益诉讼元年,经过多年探索和推动后,在立法层面已经基本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社会组织正在以原告、支持起诉方或资金支持方等角色参与到环境公益诉讼中。所谓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形下,为维护环境公共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的虚假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生态主义法哲学、代际公平理论和环境公益论的影响下,环境权理论研究出现了将权利主体范围扩大的倾向,即把自然、后代和人类整体都视为环境权的主体。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来源于误读了环境权是调整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实质,过分强调了环境利益的公共性,忽视了公民个人依据环境权享有的环境利益,夸大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冲突,混淆了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公民环境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公众越来越主动地参与环境保护,维护自身环境权益。那么,作为大众舆论的新闻媒体,在环境维权中有着怎样的功能和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蔡守秋 《绿叶》2011,(8):9-19
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关键或重点就是确认环境权特别是公民的环境权。明确了环境权也就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开展环境维权行为奠定了法律权利基础。建议在修改《环境保护法》时明确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决策、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的权利";"一切单位和个人,对污染破坏环境、侵犯环境公益的行为,都有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立法较为完善但环境执法不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环境管理权力与公民环境权利的失衡,提出构建我国环境法治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崔安妮 《四川环境》2022,(6):289-293
随着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公民生态环境权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处理力度。虽然农药污染领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了一些探索,但仍存在立法空白、政府治理缺失、司法机关未高效纳入共治体系、检察建议约束力淡化、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参与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完善农药污染领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提出制定农药专门性法律、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社会多主体高效共治体系、提升检察建议质效等建议,进一步发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保护公民环境权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