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和方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中国国家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现状,概述了中国城市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进展,总结国际通用的城市清单方法(Urban Inventory Methods),包括以排放为中心的IPCC和WRI/WBCSD温室气体排放模型、以需求为中心的混合生命周期方法和中国现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阐述在目前的城市温室...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中国城市,主要是北京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和排放状况,结合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的城市清单方法,梳理北京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利用收集的北京市基本资料进行相关分析,作为北京和洛杉矶温室气体清单比较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需要大量精确的数据作为支撑,但目前由于在统计口径上与国际上通用的排放清单有差...  相似文献   

3.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信息库软件是基于《IPCC导则》1995年版本提供的方法设计的。与清单相关的网页将为国际互联网用户提供三项内容的服务:清单简介,中国若干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以及排放清单信息库软件的下载。  相似文献   

4.
区域层面温室气体清单不确定性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做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中不确定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以编制包括省级、地市级在内的区域层面温室气体清单为背景,就不确定性分析的难点、来源和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研究对适用于区域层面温室气体清单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进行说明,进而提升不确定性分析的可操作性和透明性,为完善温室气体清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发展一种估算石油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一致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获得有意义的温室气体清单,重要的是清单中包括的内容的方法论和定义应该是一致的.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国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者协会(OGP)以及美国石油学会(API)已经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和报告的准则.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TCA)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石油工业指南的重点是放在石油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和报告上.为了提供排放估算一致的方法论,美国石油工业协会制定了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论概要.从美国石油学会可以得到一个估算排放的工具--SANGEATM能源和排放估算系统.  相似文献   

6.
要获得有意义的温室气体清单,重要的是清单中包括的内容的方法论和定义应该是一致的.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国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者协会(OGP)以及美国石油学会(API)已经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和报告的准则.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TCA)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石油工业指南的重点是放在石油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和报告上.为了提供排放估算一致的方法论,美国石油工业协会制定了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论概要.从美国石油学会可以得到一个估算排放的工具--SANGEATM能源和排放估算系统.  相似文献   

7.
要获得有意义的温室气体清单,重要的是清单中包括的内容的方法论和定义应该是一致的.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国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者协会(OGP)以及美国石油学会(API)已经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和报告的准则.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石油工业指南的重点是放在石油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和报告上.为了提供排放估算一致的方法论,美国石油工业协会制定了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论概要.从美国石油学会可以得到一个估算排放的工具——SANGEATM能源和排放估算系统.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4):F0003-F0003
2010年9月,陶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天津市列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试点地区,明确提出加快推进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为此,斟家设立了雨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编制省级2005年温室气体清单(试点省份)及其他省份能力建没”(2010CB955605),7个试点省市分别承担分课题研究仟务。任务下达后,天津市高度重视清单编制工作,确定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作为清单编制技术支持单位。在天津市发改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筹备组建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建立清单编制:专业队伍并多次听取国家清单专家组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已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田土壤是这三种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文章概述了农田土壤CO2、CH4和N2O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机制,系统总结了国内对这三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观测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技术对策,并对目前的研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控制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农田生态系统作为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在全球温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生物质炭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碳汇和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特别是对土壤碳的增汇减排作用,已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生物质炭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中、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等地。然而由于受空间地域、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差异,众多学者开展生物质炭作用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也未曾见有报道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综述对比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生物质炭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并从生物质炭的种类、施炭量、应用的土壤类型以及耕作方式和施肥条件等因素探讨了生物质炭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旨在通过改变生物质炭的种类和施炭量等条件,从而为抑制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乃至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综合各项研究发现,秸秆炭在抑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要优于其他种生物质炭;40 t·hm-2的施炭量是一个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实现固碳减排目标的较好选择;单作物耕作方式和合理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肥料的施用选择上,施用氮磷钾有机肥比普通氮肥更能有效地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综合排放效应。然而,从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的角度深入探讨生物质炭作用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微观机理及其温室气体减排还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冬小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测定,研究了巢湖流域圩区农业生态系统春季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温室气体通量与温度等因素正相关,与土壤水分质量分数负相关,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也有重要影响。土壤系统维持持续的CO2气体排放,土壤是CO2气体的净排放源;CH4的情况则较为复杂,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土壤可以吸收少量的CH4气体,随着温度的上升开始出现CH4的净排放。与对照相比,优化施肥、减量施肥+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可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折合CO2体积当量分别相当于减排12.0%、20.5%、17.6%,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刘睿  翟相彬 《生态环境》2014,(7):1164-1169
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无法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到2030年将有超过1亿人因此而失去生命,且全球经济增长将削减3.2%。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燃煤发电是中国CO2主要排放源之一,因此实现燃煤发电碳减排对降低中国碳排放总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地计算燃煤电厂产生的碳排放量是进行碳排放权交易、低碳火电厂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最终实现燃煤电厂碳减排的前提条件之一。本研究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的计算工具首先界定了本研究对于碳排放计算的范围,其次阐述了不同电厂应针对其使用的燃煤进行工业分析的精细化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对两组不同机组类型的中国火电厂进行了碳排放量计算和对比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了大容量、高参数的燃煤发电机组相比小容量发电机组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相对减少因生产电能而产生的CO2排放。其次,燃煤电厂CO2排放中煤炭固定燃烧占有绝对比例,脱硫及外购电力所占比例较小,但排放的绝对总量并不小。再次,由于大容量、高参数机组与小容量发电机组相比在生产单位电能所消耗的燃煤量更少、其排放的废弃中的CO2浓度相对较高,应此更适合安装碳捕捉系统,有助于提高捕捉效率,降低捕捉CO2的成本。因此,建议在未来建设碳捕捉系统时应优先选择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单个燃煤电厂的煤质、考虑电厂脱硫、外购电力的因素,根据电厂对煤质不同程度的工业分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目的在于更?  相似文献   

13.
温室气体排放与中国粮食生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中国用占世界8%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粮食生产已经基本满足了现有人口的需求。但是,生产粮食会向大气释放大最的温室气体。面对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在粮食生产中,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固定能力及减少N2O和CH4的排放,直接关系着中国粮食生产的未来发展。文章分析全球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粮食生产的作用和意义;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和中国农业生产数据库,估算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动态和N2O排放;通过情景分析(Scenario),预测在不同方案下,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和N2O的排放量;提出了我国未来粮食生产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温室气体排放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8年天津市主要领域碳排放情况为基数,采用IPCC指南中的计算方法,选取IPCC指南明确的五大领域中,对天津市而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内容,对2008年天津市全市碳排放量进行匡算.匡算结果表明,能源活动(化石燃料燃烧)为天津市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且其比例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能源活动中工业和发电行业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大,分...  相似文献   

15.
垃圾填埋场的甲烷减排及覆盖层甲烷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波  林晔  黄泽春  黄启飞  王琪  张维  刘学建 《生态环境》2010,19(8):2010-2016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备受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垃圾填埋场产生填埋气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文章从垃圾填埋场的CH4产生、CH4减排技术和覆盖层CH4氧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全面认识垃圾填埋场的CH4减排提供参考。目前,填埋场CH4减排技术包括填埋层原位减排、资源化利用和末端控制技术等,其中准好氧填埋技术和生物覆盖层甲烷氧化技术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大量中小型填埋场CH4减排要求的技术。填埋场覆盖层的特性如温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pH值、孔隙率、CH4/O2比、植被和无机氮等都会影响其甲烷氧化能力,是填埋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研究和调控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花莉  张成  马宏瑞  余旺 《生态环境》2010,19(10):2489-2492
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壤碳截获对于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炭具有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具有调控作用等特性。因此,生物质炭对增强土壤碳截获能力及减少土壤CO2气体排放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实验室盆栽的方式,以黑麦草为目标植物,对农业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农业秸秆制生物质炭应用于农田土壤能产生多方面的环境效益。与对照相比,添加1%~4%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增加了25%以上,土壤呼吸度降低了23%~50%,同时,添加生物质炭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添加4%秸秆炭的处理的黑麦草生物量增加了68%。此外,秸秆生物质炭的添加对土壤中的养分具有较好的持留功能,与比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淋出液中氮和磷质量浓度显著降低,说明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减少水冲刷造成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所致,为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各领域迫切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农业是一个重要的GHG排放源,农业领域采取减排措施对于减少我国GHG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阅读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业领域主要的减排管理措施,主要从农业活动、农村生活和生物质能源利用三方面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各措施的减排效果和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农业活动的水肥管理是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地域和管理流程上的差异,对措施的减排效果尚存在争议;农村生活中存在巨大的减排潜力,采取恰当的减排措施不但可以减少GHG排放,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状况和环境卫生条件;农村生物质能源有很大发展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消耗,缓解能源危机,减少GHG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总之,在农业领域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有助于国家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源污染和GHG排放,减轻环境压力,转换农业发展模式,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水田甲烷排放通量的研究进展及有关的土壤和环境因素作了综述。指出用于减少水田甲烷排放的措施不应导致水稻的减产和引起其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应开展落干期间水田作为大气甲烷汇的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