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两套大气细颗粒物(PM2.5)水溶性离子在线监测仪与蜂巢式固气分离器膜采样系统作对比,评估了在线监测仪器对主要水溶性组分SO24-、NO3-和NH4+的测定结果.美国URG公司生产的在线连续监测分析系统(AIM URG-9000B)对NH4+和NO3-的监测结果较好,但对SO24-的测定结果存在明显高估,其原因是AIM的平板溶蚀器系统无法完全去除大气中高浓度SO2,从而对SO24-的测定结果有干扰.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两个溶蚀器串联并用5 mmol.L-1H2O2+5 mmol.L-1NaOH混合溶液作吸收液时,高浓度的SO2(甚至达到260μg.m-3)可以被完全吸收而对SO24-的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由荷兰能源研究所(ECN)、Metrohm和Applikon共同研制的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MARGA,ADI2080)对NH4+和SO24-的监测结果较好,可以满足实验要求;但NO3-的测定结果偏高,其准确性需作进一步评估.新型监测仪器在不同大气环境中投入使用前需进行对比测试,以确定其准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中富含有机物质,这类化合物种类多、浓度高,在色谱分析中,容易与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毒物形成共流物,干扰分析。根据四极杆质谱检测器和离子阱质谱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5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选择性离子监测和2级质谱法监测方法,确定了选择性离子监测方法所选的离子范围,2级质谱法监测所选的母离子、CID电压,对比了选择性离子监测和2级质谱法监测的检测限。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将两种质谱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简便准确,可有效减少前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市政污水TOC与COD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有机碳(TOC)相对于化学需氧量(COD)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而且TOC测定仪操作简单,数据准确,用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有利于实现监测仪器化,自动化。通过对市政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COD与TOC监测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理论值范围方程,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挥发性气体与人类的健康安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物挥发性气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与自然的协同进化而产生的。一方面,植物挥发性气体的产生受昆虫、微生物、人类的干扰的影响;另一方面,植物的挥发性气体能对昆虫、微生物起到抑制作用,减少自身受伤害。目前国内外对植物挥发性气体的研究多从植物与昆虫、微生物的关系来进行,并形成了以化感作用研究为核心的化学生态学;而植物挥发性气体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人体健康安全的研究很少。文章结合作者的初步研究结果,综述植物的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原因、主要成份和对环境与生物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体健康安全的负面效应,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挥发性气体和评价它们对人体健康安全的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车辆管制前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于2007年8月15日-20日,在北京市车辆管制期间对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共检出84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中所占比例以芳香烃为最高,其次是烷烃.VOCs各类物质的平均质量浓度在车辆限流前后有明显变化,8月15日和16日车辆限流前VOCs平均质量浓度的总和为348.9μg·m-3,限流后8月17-20日VOCs平均质量浓度的总和为150.5μg·m-3,交通限行后VOCs减少了近57%,其中芳香烃和醛酮类降低最为显著,降低比例分别达到55%与67%;烷烃、卤代烃分别降低46%与48%.限行前后VOCs呈现类似的日变化趋势.在2点到4点浓度较高,8点和18点左右出现峰值.整个交通管制期间苯和其它苯系物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苯系物具有同源性;甲苯/苯(B/T)浓度的比值为0.49-0.55,几无差别,证明汽车尾气是VOCs首要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室内空气化学组分复杂,包括各类氧化剂、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在空气中或室内表面发生均相和非均相反应生成危害性更大的二次有机污染物.检测室内空气中未被发现的新有机污染物并揭示其室内形成机制,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室内空气质量,也有利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精准控制.本文总结了室内空气化学近十年的重要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室内化学研究中3种代表性的实时在线质谱分析技术,这些实时在线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对室内污染物及其化学过程的理解,对评估室内空气暴露风险、精准防控室内空气污染、改善我国室内空气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六氯苯作为模型化合物,建立了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样品净化的气相色谱方法.采用进样阀切换载气吹扫的进样方式,通过保留间隙柱和溶剂放空装置实现大体积进样,经过气相色谱分离后将分析物所在的半挥发性组分选择性冷凝在收集管中.本方法对模型化合物六氯苯的制备回收率为90%,对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样品净化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广泛、组成复杂,是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且其中一些组分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VOCs的主要排放方式包括点源、面源和无组织源排放,排放过程具有瞬时性,难以控制和监测。与传统的离线监测和在线监测相比,走航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大、响应快速、机动性强的特点,但中国VOCs的走航监测研究还鲜有报道。该研究通过使用装载了单质谱分析仪与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走航车对珠三角沿海城市某工业集聚区进行VOCs走航监测,走航过程中对环境空气中的TVOCs进行快速监测并对TVOCs质量浓度高值点进行采样及VOCs组分的成分和浓度分析。该次走航共监测到32种优控污染因子和CW加油(加气)站、JH加油站、G空调电器生产企业的两器车间及南门货场等多个TVOCs质量浓度高值点,并通过分析进一步判断VOCs排放源。结合监测结果和实地调研推断:加油站的VOCs高值主要来源于油气挥发及机动车尾气排放;G空调企业的VOCs高值则主要来源于两器车间的喷涂、烘干、洗网工序及厂区内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尽管VOCs走航监测技术目前还存在一定不足,该方法的应用能够为掌握区域VOCs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实现VOCs精细化管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膜技术应用在电镀漂洗废水处理与回用中的运行效果及成本分析的实例。将连续膜过滤技术(CMF)用于反渗透的预处理,采用微滤膜在线连续反冲洗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中空纤维膜易堵塞,不能连续工作的难题,保证了系统连续稳定运行。采用一级二段式RO(反渗透)系统,产水率65%,制备纯水180 m3/d,既提高了产水率也可满足生产用水要求。将抑菌剂、阻垢剂、在线监测和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系统性、集成性引入连续微滤和反渗透装置,为其应用于废水脱盐深度处理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付晓辛  王新明 《环境化学》2012,31(2):243-248
研究调查了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销售的14个品牌,15种不同香型,共26个盒装空气清新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分.通过顶空GC-MS分析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空气清新剂的成分组成差别较大,即使是相同香型的产品,其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百分比浓度都不尽相同.定性出94种化合物,包括烯烃18种,醇类15种,醛类14种,酮类4种,醚类5种,酚类1种,酯类25种及其它化合物12种,其中萜类化合物约占总化合物数量的40%.β-月桂烯、罗勒烯、苧烯、苯乙醇、乙酸苄酯、β-蒎烯、β-水芹烯、伞花烃、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里拉醇等化合物在各种清新剂中出现频率为100%.空气清新剂中萜类化合物与臭氧反应,可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9年6月和8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及周边6个点位进行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观测研究.利用苏码罐采样-三级冷阱预浓缩-GC-MS/FID技术测定环境空气样品中56种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分析该地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计算各组分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结果表明,工业区、商业/交...  相似文献   

12.
牛艳华  田森林  李英杰  杨志 《环境化学》2011,30(10):1731-1736
采用重量法研究了典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40、Tween-60、Tween-80)对以甲苯为代表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增溶作用.通过计算甲苯在初始和平衡状态的质量变化,确定甲苯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增溶量,比较了重量法与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并计算分析4种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下甲苯...  相似文献   

13.
《环境化学》2012,31(1):130-13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生物蓄积型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极地地区,对人类监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决定对12种POPs物质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或消除它们的产生.这12种有机污染物包括9种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六氯苯、氯丹、  相似文献   

14.
因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化学性质活泼,其存储装置内壁通常要进行惰性硅烷化处理以降低内壁对VOCs的吸附氧化。惰性硅烷化技术仅被国外两家公司所掌握,具备绝对垄断优势,因此,我国长期依赖昂贵的进口监测设备。本文介绍了我国团队自主研发的惰性硅烷化技术及研制的苏玛罐产品,详细研究了VOCs气体在国产硅烷化苏玛罐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国产苏玛罐与进口产品同样能够长时间稳定存储VOCs。该团队突破美国“卡脖子”技术封锁,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国内唯一掌握不锈钢表面惰性硅烷化技术的团队,为我国大气VOCs提供存储新技术,显著减少成本,促进我国大气VOCs监测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晋华  王雷等 《环境化学》2001,20(4):356-361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了水稻土中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该土壤中有硫化氢(H2S),羧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三种气体释放,当土壤中加入半胱氨酸后,COS和H2S气体的浓度有了明显增加,并有CS2和CH3SH测出,而DMS的浓度变化不大,这些结果表明法胱氨酸的分解可能是COS,H2S,CS2和CH3SH的产生源之一,在好氧(正常大气)条件下,H2S,COS,CS2和CH3SH的释放量低于氧(氮气氛围)条件下的释放量,DMS则高于厌氧条件下,这表明水稻土中半胱氨酸分解产生H2S,COS,CS2和CH3SH需较强的还原条件,产生这四种气体的微生物需要严格的厌氧条件,产生DMS的微生物则比前者需要高一些的含氧量,在光照条件下,各含硫气体的释放量普遍高于无光照条件下的释放量,释放含硫气体的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的含水率为50%且对土壤的pH值有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6.
Lee  R 李滨 《产业与环境》1992,14(1):25-27
由于执行水污染控制法令(WPCO)和公众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为了产生质量令人满意的废水排放,香港工厂中安装的废水处理系统必须正常运行。为确保装置的平稳运行和保证排水质量,一个好的监测程序是操作者和工厂管理的基本工具。监测必然涉及采样,良好的和有代表性的样品采集是工厂有效监测的关键步骤。本文叙述了监测和采样的原理及技术,并通过涉及连续的和间歇式的生物处理系统的使用的实例研究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两次相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氯代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6种水中挥发性氯代烃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两次相平衡/液上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系统推导了气液等体积和非等体积平衡,只分析气相就可测定水相浓度的理论关系式,研制了可变相平衡器。  相似文献   

18.
《环境化学》2021,(3):F0002-F0002
大气有机胺是重要的碱性挥发性有机物,是促进大气新粒子形成与生长的重要前驱体。然而,目前由于有机胺在硫酸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机理的不确定性,严重制约了如何采用大气模型正确评估有机胺对大气细颗粒物生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同时采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对模型进行变量筛选,建立了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定量结构-色谱保留(QSRR)关系的8个变量和5个变量模型,两种QSRR模型的建模计算值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7和0.931;留一法(leave-one-out)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01和0.90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废物,其中含有数量相当可观的重金属,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会有大量重金属因为高温而挥发进入烟气,一部分富集于焚烧飞灰中,而有少部分重金属因其挥发性较大而排放于大气中,最终随大气及雨水沉降而进入土壤和植被中,从而会对焚烧厂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了解焚烧源挥发性重金属(汞(Hg)、镉(Cd)、铅(Pb)和砷(As))的排放对焚烧厂周边土壤和植被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结果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焚烧源挥发性重金属的研究多限于焚烧中挥发性Hg对焚烧厂周边土壤的污染的调查研究,而对于焚烧源Cd、Pb、As对周边土壤和植被污染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学者已有的关于垃圾焚烧源重金属(Hg、Cd、Pb、As)对土壤和植被的污染研究只停留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总的浓度和存在形态的研究,而对于挥发性重金属在焚烧源周边土壤和植被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方面的研究很缺乏,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和植被中的蓄积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较少。文章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对挥发性重金属在焚烧厂周边土壤中的污染特征及其在土壤层以及植被中的蓄积总量和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这对于焚烧源挥发性重金属的污染防治以及对已被挥发性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植被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