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阪神地震与日本地震保险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运生  袁丽 《灾害学》2000,15(2):82-85
以日本 1 995年 1月 1 7日阪神大地震为例 ,介绍了日本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希望为我国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本地震灾害保险体制的形成及其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减轻灾民的经济负担,快速有效地进行灾后重建和复兴,日本建立了一套地震灾害保险体制。对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地震保险制度的内容以及地震保险的普及状况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同时对日本政府和地震再保险公司在地震保险中的地位、作用、各自的责任以及相互关系作了详细地介绍,最后就日本地震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课题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地震地面运动影响地面建设结构的控制 1996年美日两国开始实施地震安全政策。该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防御和减轻地震易损性(人员、建筑物生命线设施、社会经济、心理和心智等),以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项政策认为,地震安全既要依靠技术实力,也要依靠经济实力,科技投入和科技研发是减轻地震灾害挑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地下深处的岩层,由于某种原因突然破裂、塌陷以及火山爆发等而产生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这种现象称为地震.世界每年平均发生五百万次地震,而造成严重破坏的每年约十几次.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随时间和地理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尤其是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地震保险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华  罗奇峰 《灾害学》2003,18(3):61-65
从承保方式、保险金额、费率和理赔几方面叙述了国内外现行地震保险政策。回顾了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建议在我国可实施局部强制地震保险、实行低费率政策和提供无偿最低救济金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和企业财产的损失已经成为地震灾害损失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关于地震保险的讨论,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首先在阐述我国地震保险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在总结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地震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11日,当地时间14点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根据日本警视厅资料(截至3月23日18时),此次地震已造成9452人死亡,14672人失踪,为日本自二战以后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灾害。但是,大部分的伤亡主要都是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海啸造成的,地震后的核泄漏,更是引起全球关注。这次地震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不足200人,究其原因,日本2006年后建立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来临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的预警大幅降低了地震伤亡人数。  相似文献   

8.
对地震保险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研究地震灾害规律和保险经营特点之间的矛盾入手,叙述地震保险经营的困难,剖析我国现行地震保险体制的缺陷,提出了建立一个新的,相对科学和合理的地震保险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地震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地震史料和近代地震调查资料,总结得出辽宁省的地震灾害有以下特点:(1)类型较多,除了浅源地震外,还有由人类生产活动诱发的矿震、水库地震和塌陷地震。(2)发生频繁,近100年来共记录到烈度6度以上的构造地震14次,近年来破坏性矿震每年都有发生。(3)分布范围广,成灾方式不一,全省90%的地区都遭受过6度以上的震害,有的一次成灾,有的灾害系由多次地震累加造成。(4)损失严重,辽宁省经济发达,而灾害频发区集中在中部城市群,因而使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04,(4):10-11
2004年7月12—14日第三届大陆地震紧急救援暨巨灾保险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会前亲切接见了出席会议的部分中外代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中国地震灾害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依据地震工作三大体系的要求和建设首都圈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地震灾害系统工程的设想,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论证。分析研究表明,地震灾害系统工程可以涵盖地震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系统化、法制化及高科技等特点,对我国实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约有500万次,虽然仅仅只有100次左右能造成灾害,但由于其造成的灾害常常是毁灭性的,仍然是全球自然灾害之首。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始终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工作做出过重要指示,这次由国务院组织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化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将防震减灾工作提升到了相应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防御地震灾害必须构筑三道防线,专业的语言叫做“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要筑牢这三道防线,需要全体公民具有相应的防震减灾知识并积极参与和配合。  相似文献   

14.
国际救援     
《防灾博览》2008,(3):57
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世界各国也向我们同时伸出了援救之手:联合国1998年以来在中国进行了首次救灾行动……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新加坡的4支国际救援队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救援队伍,携带专业的救援工具陆续抵达四川,赶赴  相似文献   

15.
<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部门职责、社会参与、条件保障、科技支撑和法律责任的同时,也首次对防震减灾活动过程的标准化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总则第十条提到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这既体现了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充分体现了标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城市面对的严峻震情和震灾,介绍了国际社会城市防震减灾的理念和思路,并着重论述了我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减轻城市灾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防震减灾事业开始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邢台地震后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等单位开始建立地震观测台站,并于1971年成立了河北省革委会地震办公室,组建了河北地震队,1976年改建为河北省地震局。从1983年起河北省地震局实行中国地震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依法履行防震减灾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负责建立河北省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与次生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习惯于用震中来描述地震的位置。实际上,大地震不是一个点,而是绵延数十到数百公里的线。这条线是地壳被撕裂而形成的伤口,称为地震地表破裂带。描述地表破裂常用破裂长度和位错量两个参量。如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大于200  相似文献   

19.
震后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将多源异构灾情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编码,对增强灾情信息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情获取方法的现状与特点,介绍了几种新兴的灾情获取方法。分析了地震灾情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研究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信息的分类体系。阐述了灾情信息的编码方法,提出了多源异构地震灾情的编码结构与编码存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