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动物身上保存的危险病原体很多都能够直接感染人类,它们因此成为人类病原体巨大的自然储存库。这些病原体造成的传染病在非洲肆意横行,其中一些甚至成为全球的威胁。蚊子,疾病传播的帮凶蚊子是重要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在已知的500多种病媒病毒中,从蚊子体内分离到的占到了近50%。疟疾疟疾是人类社会最为灾难性的传染病之一,这种传染  相似文献   

2.
徐娜 《民防苑》2009,(6):17-18
最近,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已传播到其他国家。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增多;随着交通的发展,世界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因此,来自动物的传染病也越来越多,这些传染病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近年来常见的那些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晓宜 《防灾博览》2002,(3):36-36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各种细菌大量繁殖,引发各种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更是该季节的常发病。 肠道疾患主要是细菌污染了食品及饮用水,这些不洁饮食由于细菌的作用,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促成饮食物的感官性状恶化,营养价值降低,饮食用品严重腐败,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并且产生有害的毒性物质。痢疾、伤寒、肝炎等传染病都是通过不洁饮食途径传染的。 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细菌有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卷土重来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痨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是人类健康的长期掠夺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又称"白色瘟疫"。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9,(5)
针对夏季霍乱、菌痢、乙脑等传染病和登革热等病媒传染病容易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上海市卫生局4月20日作出部署,医疗机构5月1日前必须全部开设或恢复肠道门诊,而且"有泻必检",全部进行霍乱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对于新涌现的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人们称之为"怪病",常以鬼神作祟来解释。现代医学表明,一些新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往往是由病原体引发的。新型病原体非常可怕,一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不认识它们而不能及时地抵御,二是因为科学家要找到对付新型病原体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伤亡。诺如病毒:病毒界的法拉利从2012年12月以来,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  相似文献   

7.
白雪 《防灾博览》2009,(3):80-81
甲型H1N1流感病毒: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8.
李妮  唐争艳 《灾害学》2020,(4):33-37
为了解乡镇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常见传染病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并分析其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培训方式。随机抽取陕西省某市某镇5个行政村65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常见传染病的认知与需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乡镇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常见传染病的关注度普遍较高(平均得分9.01±0.25分),而认知水平较低(平均得分5.03±0.33),其关注度和认知水平均与学历、职业和月收入有关。低学历组、低收入组和在家务农以及偶而外出打工的居民,关注度较高但认知水平较低,高学历组、高收入组和常年在外打工和有固定工作单位的居民,关注度和认知水平均较高。绝大多数乡镇居民十分愿意深入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其培训方式需求依次为手机短信和微信推送、设置宣传栏和发放宣传单、专家当面讲授、专家义诊咨询。建议对低学历、低收入和常年在家务农以及偶尔外出打工的人群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9.
《民防苑》2003,(4)
非典型肺炎(SARS)使传染病的潜在威胁再受关注。人类历史上,传染病一直对人类的危害较大。某些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非常惊人,例如,全球因肺痨病而死的总人数,每年约有两三百万人。流感病毒每40年肆虐一回上世纪最可怕的疫情是流行性感冒,这种一般被当成不严重的“小病”,经常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21,(3)
重大传染病风险评估是国家制定卫生安全战略的参考依据。通过构建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风险指标体系,从潜在威胁、社会脆弱性、疫情后果三个维度并采用熵权法对各省区进行风险评价,研究发现:(1)三个分维度中,社会脆弱性对疫情风险影响作用最大,疫情后果其次、潜在威胁最小;(2)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风险空间差异显著,具体表现在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不平衡性,其中潜在威胁差异最凸出,社会脆弱性差异最不明显;(3)各分维指数存在空间格局差异,潜在威胁、疫情后果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相关联。研究认为,应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高疫情抵御能力;既要对高风险地区重点防控,也要平衡区内风险;疫情防控需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