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噪声自动监测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其各项规范还没有随之确立,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噪声自动监测实验,以获得各项规范确立的指标。通过在四个类别的标准适用区进行的噪声监测试验,利用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噪声Leq小时值的统计特征,对四个类别的标准适用区各日标准方差进行计算,获得标准方差最大与最小对应的日期,分别对其进行小时噪声等效声级进行抽样,以确定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有效时间。经计算对任一类别的适用区日均值的获得至少需要连续监测,也就是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有效时间是18个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计算机解决复杂的问题,往往把一个大的、复杂的问题根据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完成一独立的功能.如果每一个模块用计算机语言来实现,那么当所有模块都实现时,即为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最大子段和问题就是一具有独立功能的小模块,在很多大的问题中都涉及到此问题,用不同的算法解决此问题,并分析其优劣.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交通干道车流量与噪声污染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铁军  王翔  田良 《交通环保》2005,26(1):13-16
兰州市受河谷地形限制,用地紧张,交通问题突出。近年来,市内车流量呈显著攀升趋势,噪声污染基本保持平稳。近期监测表明,市内交通干道车流量较大,声环境质量较差;典型路段车流量变化时间规律明显,车流量与Leq均值在工作日与休息日有显著性差异;公交车站噪声比站旁道路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大气颗粒汞及其干沉降通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1999-07~2000-01,监测了长春市5个功能区及一个对照点的大气颗粒汞浓度.非采暖期,市区颗粒汞浓度范围为0.022ng·m-3~0.398ng·m-3,平均为0.145 ng·m-3,对照点平均为0.084ng·m-3.采暖期,市区颗粒汞浓度范围为0.148ng·m-3~1.984ng·m-3,平均为0.461ng·m-3,对照点平均为0.211ng·m-3.采暖期颗粒汞浓度平均超出非采暖期2倍以上.燃煤与地面扬尘是大气颗粒汞的2个主要来源.地面扬尘对颗粒汞的贡献约占8%~30%.应用理论模型估算汞的干沉降通量,市区颗粒汞干沉降通量为43.06μg·(m2·a)-1,对照点为21.28ng·(m2·a)-1.  相似文献   

5.
盐城滨海湿地春季温室气体通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盐城滨海湿地进行植被调查、气体以及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探讨温室气体通量与植被状况、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下的滨海湿地,温室气体通量表现各异,其中CO2在滨海湿地5月份表现为碳源,且有植被覆盖的互花米草滩和芦苇滩的CO2排放通量明显大于无植被覆盖的光滩,盐蒿滩植被的盖度和密度较低,故排放也较低,光滩、互花米草滩、盐蒿滩以及芦苇滩CO2通量分别为26.99、865.2、100.87和1 942.03 mg(/m2.h);CH4在光滩,互花米草滩,盐蒿滩上则为弱汇,在芦苇滩为弱源,通量值分别为-0.13、-0.14、-0.02和0.55 mg(/m2.h);光滩和芦苇滩是N2O吸收汇,为-12.29,-56.83μg(/m2.h),互花米草滩和盐蒿滩为源,为18.56,25.64μg(/m2.h)。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粒径与容重均是光滩最大,互花米草滩最小,盐蒿滩、芦苇滩居中;TN、TOC、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均是光滩最小,互花米草滩最大,盐蒿和芦苇居中;C/N为互花米草滩和芦苇滩较大,而光滩和盐蒿滩则较小。全盐分布表现为互花米草滩>盐蒿滩>光滩>芦苇滩。pH表现为:芦苇>光滩>盐蒿滩>互花米草滩。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得出CO2和CH4通量与箱温、1020 cm沉积物温度以及pH呈显著相关,而N2O则主要与pH、全盐、容重、微生物生物量N的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底泥营养盐释放对淀山湖湖区造成的内源污染不容忽视.采用室外采样和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春夏两季淀山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氨氮、硝态氮、可溶磷的的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92.79~315.82 mg/(m2?h)、-19.04~5.29 mg/(m2?h)和-1.35~2.31 mg/(m2?h),平均值分别为76.65 mg/(m2?h)、-3.29 mg/(m2?h)和0.64 mg/(m2?h).夏季三者变化范围分别为-74.15~91.91 mg/(m2?h)、-70.71 mg/(m2?h)~8.65 mg/(m2?h)和-10.02~18.86 mg/(m2?h),平均值为4.85 mg/(m2?h)、-42.16 mg/(m2?h)和9.47 mg/(m2?h).淀山湖区春夏两季总氮(TN)、总磷(TP)的交换总量分别为-1769.22 t,1539.40 t,淀山湖底泥可以有效去除上覆水体氮负荷,但却是水体磷的释放源.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铁路应急物资配送的快速响应能力,将应急物资配送与失效线路抢修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指出了在应急救援初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铁路网随失效线路抢修时间会不断变化.以追求最小化配送物资总延时和总的物资未满足量为目标,加入了线路抢修时间窗约束,建立了铁路应急物资配送和失效线路抢修的多目标集成优化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  相似文献   

8.
津北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元素通量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干湿沉降是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天津市北部的蓟州区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征:(1)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元素年沉降通量从大到小依次为Zn>Pb>Cr>Cu>Ni>As>Cd>Hg,Zn、Pb是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元素中最主要的元素,山区年沉降通量小于平原区,表明山区空气环境质量相对于平原区好,与天津城区、北京平原区、全国相比,津北蓟州区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各元素年沉降通量均相对较低;(2)大气干湿沉降物输入浓度中,Cd、Pb、Zn、Hg显著高于蓟州区土壤含量平均值,尤其是Cd,表明大气干湿沉降可能是土壤中Cd的重要来源;(3)根据大气干湿沉降物环境地球化学评价结果,大气干湿沉降物环境地球化学单指标和综合指标评价结果均为一等,表明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很好.  相似文献   

9.
杨光  孙涛  安思危  马明 《环境科学》2017,38(11):4774-4781
为了揭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大气界面释汞通量及其交换特征,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4种典型植被覆盖类型(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以及草地)为研究对象,连续同步监测不同植被覆盖下土/气界面汞释放通量,同时考察各环境因子对土壤释汞的影响.结果表明,缙云山在4种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汞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总体表现为楠竹林[17.77 ng·(m~2·h)~(-1)]草地[17.58 ng·(m~2·h)~(-1)]灌木林[16.87 ng·(m~2·h)~(-1)]常绿阔叶林[14.32 ng·(m~2·h)~(-1)];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释汞通量在季节变化上呈现相似的规律性,但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暖季汞释放通量高于冷季;缙云山地区不同林植被覆盖下土壤释汞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气象因素光照强度、气温、土温和相对湿度,对土/气界面汞释放通量影响也不相同,气温为常绿阔叶林,灌木林与楠竹林的主要影响因子,光照强度为草地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降雨入流影响下水库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及沉降特征,在华东地区最大水库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的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分别对应街口、小金山和大坝这3个水质断面)布设水体沉降物自动捕获器和水质高频自动监测浮标,结合定期水样采集分析,开展了为期1 a的水体颗粒物沉降通量及其营养盐效应观测研究.结果发现,水库水体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SS)、颗粒物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入库流量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浊度与SS的相关性最好(R2=0.86);在降雨较多的春夏季,SS空间差异明显(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而秋冬空间差异不大;颗粒物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空间上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分别为27.82、 4.34和0.26 g·(m2·d)-1],时间上春夏季>秋冬季;结合全湖60个点位四季悬浮物浓度调查估算,全库颗粒物沉降通量为2.57×106 t·a-1,其中春夏季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街口、小金山和大坝捕获沉降物中颗粒态氮含量(PN)...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安徽及邻区的10个GPS连续观测站数据,分析了站点NEU坐标时间序列、基线座标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站点的NEU座标时间序列水平方向变化趋势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观测网络"25个站点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基线座标时间序列在各个构造地质区域内的变化特征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太湖地区农田NO排放不连续测量最佳时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南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生态系统的旱地阶段为例,在通过自动连续测量揭示NO排放的时间变异规律性基础上,讨论了NO排放不连续测量结果矫正及最佳观测时间选择.根据自动连续测量结果,NO排放表现出日间极大值型和夜间极大值型2种规律性日变化形式.前者发生在温度比较适宜,但植物生长较弱的情况下,此日变化形式直接与温度有关;后者发生在植物旺盛生长的情况下,且主要取决于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而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在植物生长强弱变换的过渡期,日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不连续测量结果的矫正因子也因植物生长状况而异.当观测时间选择不当,又不进行任何矫正处理时,根据不连续测量结果估计的NO排放可能偏高12% ~47% 或偏低18% ~68% .无论哪种植物生长情形,15v00~16v00都是NO排放不连续测量的最佳观测时间.这时的观测结果不需要日变化矫正,能直接用来代表日平均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