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品(肉、蛋、奶)生产的路子。试验方法:1.利用EM发酵精粗饲料,提高饲料品质,抑制腐败微生物对家畜排泄物的腐败分解;2.用EM饮水,促进体内的消化吸收机能,抑制腐败微生物对家畜排泄物的腐败分解,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排放;3:利用EM稀释液净化粪尿槽和家畜棚舍,抑制腐败分解,形成EM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试验结果表明EM工程技术可有效改善畜牧养殖场环境质量,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减少对周围水域、土壤、空气的污染,做到无害化排放。并能将污染源变为有效能源,进行再生利用。表3X38 9901515利用EM技术改善畜牧养殖场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EM生物技术     
《环境》1995,(11)
EM是英文‘有益微生物群’的缩写,它由五科十属八十多种微生物培养成的菌群。EM生物技术诞生于日本、农业是它的主要应用领域,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例如,在厨房的垃圾袋里撒上少许EM粉,避光封存起头,夏季三至四天,冬季十至十五天就可以发酵成无臭堆肥。处理生活污水时,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有效微生物(EM)对偶氮染料氨基黑10B进行脱色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 EM 茵种的培养务件的筛选试验.得到了活性强的、种类多的复合微生物茵群,其中酵母茵和乳酸茵占70%左右.其它茵种为光合细茵、放线茵以及霉茵等.而且该茵种在敞开静止培养方式、红糖质量浓度为lg/L、氨基黑10B的质量浓度为24mg/L条件下有利于生长.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效微生物群(EM)处理富营养化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初试条件下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处理南水塘藻型富营养化源水效果。结果表明:在容器中按V(EM)∶V(源水)为1∶10000的比例投加EM菌液并辅以低速间歇式曝气处理8~9d,藻类生物量得到明显控制,水样叶绿素a,TN,TP及CODCr去除率分别达90 49%,45 25%,55 48%及82 37%,出水水质接近国家地表Ⅳ类水质标准。处理过程中,水样pH与电导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应属2个独立的因子体系;EM微生物可改变源水氮磷营养盐水平及藻类生物量与氮 磷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成为影响或抑制藻类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5.
有效微生物群(EM)抑藻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细胞液体培养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3种常见"水华"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EM能显著抑制衣藻、四尾栅裂藻和盘星藻的生长,培养7d时,3种藻类生物量平均降低率分别达46 80%,99 07%和97 17%;培养温度、培养时间、EM投加量及培养基pH等对EM的抑藻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EM发挥良好抑藻作用(绿藻)的适宜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5d,EM投加量(V(EM)∶V(源水))为1∶1000~1∶10000,培养基pH为6 0~8 0。   相似文献   

6.
EM生物技术     
EM是英文‘有益微生物群’的缩写,它由五科十属八十多种微生物培养成的菌群。EM生物技术诞生于日本,农业是它的主要应用领域,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例如,在厨房的垃圾袋里撒上少许EM粉,避光封存起头,夏季三至  相似文献   

7.
有效微生物对生物膜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环境微生物技术和生物降解技术的手段,采用投加外源微生物共培养生物膜的方法,对轻质陶粒填料的生物膜系统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值6-7时,EM 复合茵群的生长状况良好,光密度(OD)在第三、四天达到最大值;在水温为15-25℃的条件下,可在20天左右完成挂膜过程,投加EM复合液的试验样可比对照组提前5天左右完成;生物膜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表现出一定的降解效果,投加EM复合液的试验样对CODcr降解效果可比常规生物膜系统提高10%~15%,最高时可以达到25%.它对生物膜系统的有效作用周期约为5天.  相似文献   

8.
上澳塘水体生物修复试验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徐亚同  史家  袁磊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0):480-484
生物修复,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就地降解成CO2、H2O,或转化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试验采用美国Probiotic Solutions公司的水体净化促生液,对徐汇区上澳塘黑臭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该净化促生液具有促进水体好氧洁净状态生态系统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及向良性生态区系演替的作用,可促进污染水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替,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同时,还可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并有助于水体增氧,可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下微生物和纤维素酶对发酵猪粪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恒温发酵培养试验,研究了5℃和25℃时分别接种纤维素酶(X)、枯草芽孢杆菌(K)和EM菌(E)及其组合对新鲜猪粪发酵中的全氮、铵态氮、有机质、p H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条件下,猪粪中微生物生长受抑制,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低于25℃,发酵终期猪粪有机质含量为70%~83%,p H值为7.16~7.36;25℃条件时,发酵终期猪粪有机质含量降至61%~72%,p H值升至8.09~8.94.与对照相比较,25℃下添加微生物和纤维素酶的处理有机质含量降低了2.95%~7.70%(除了K和XE处理),C/N值降低了4.04%~37.59%(除了XK处理),p H值增加了1.7%~26.8%.在总的添加量一致的条件下,发酵剂组合KE、XE、XK、XKE对猪粪发酵的效果优于单一发酵剂的X、K、E处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外源微生物(美商复合菌,MS;中加发酵菌,ZJ)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工厂化堆肥,在堆肥过程中,分析了小分子有机酸及大分子腐殖酸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堆肥前期小分子有机酸含量,在堆肥后期又呈明显的降低趋势.而腐殖酸与胡敏酸则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堆肥过程中有机酸、腐殖化指数分析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堆肥的腐熟度,并且ZJ发酵菌优于MS复合菌,而2种外源菌混合接种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环素与镉复合污染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水稻根系的影响机制,考察了四环素(TC)与镉(Cd)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水培分蘖期水稻根系生长、污染物积累和根系分泌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C与Cd单一处理时,根部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表现出毒害作用,低剂量的TC与Cd共同作用能够缓解其毒性效应;TC与Cd单一/复合污染均使根的伸长和植株蒸腾量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水稻根系对TC和Cd的吸收积累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且两者共存会改变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在根系的亲和力,从而协同促进TC和Cd在水稻根系的吸收积累,但更多的TC会与Cd络合导致根系Cd吸收减少.TC与Cd单一污染可显著抑制根系分泌物的分泌,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随浓度升高存在差异:低浓度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TC/Cd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且伴随蒸腾作用的增加,水稻根系分泌物增多;而高浓度时根系细胞完整性可能受损,进而抑制根系分泌物的分泌.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浓度时,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及衍生物类、有机酸类和糖醇类物质的分泌显著增加,可能是因为TC与Cd的络合作用使Cd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缓解了高Cd胁迫对水稻的毒性,促进分泌有机酸类、氨基酸及衍生物类和糖醇类物质,增强自我防护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建立有效控制抗生素-重金属类复合污染的根际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EM菌组成鉴定及其消除垃圾渗滤液恶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将EM原液加入到适合不同菌种生长的固体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分离,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生长出的菌落形态和数量,结合培养基适合培养的细菌种类,鉴定出组成EM有效微生物的主要菌种,并将其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除臭。结果表明:组成EM原液的有效微生物的主要菌种是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乙酸菌。当EM菌剂浓度为10%时,除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表面活性剂和营养盐强化电气石类芬顿联合微生物对PBDEs污染的高效土壤修复技术,分别选择两种氮源营养盐——氯化铵和硝酸铵,两种表面活性剂——TW-80和TX-100,考察它们的剂量及类型对电气石类芬顿去除土壤PBDEs效果及土壤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营养盐更能促进电气石类芬顿辅助微生物对PBDEs的降解,且修复效率最高可达75%;两种表面活性剂均能够促进电气石类芬顿辅助微生物对PBDEs的降解,降解效率最高可达76%.并且针对不同单体BDE,营养盐和表面活性剂均对促进低溴代联苯醚降解程度更高.氯化铵比硝酸铵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且高浓度的营养盐促进土壤中真菌的生长和活性效果明显;TW-80比TX-100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且较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促进土壤中真菌活性的效果更为明显.因此,不同类型营养盐和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地强化电气石类芬顿联合微生物对PBDEs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洁净生态微生物(CleanNatureMicrobion简称CNM)是一组具有特殊生物降解功能的高效微生物群落,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放线菌群、发酵系的丝状菌群以及醋酸杆菌等。它是由自然界中不同功能的五大类数十种微生物经独特的驯化工艺驯化培养、逐步筛选、优化而成。这些微生物以适当的比例共存于同一体系,借助于相互间的良性共生增殖关系,形成复杂而稳定的高效微生物生态系统。由于CNM对大分子有机物具有高效降解功能,因而在环保以及生态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CNM对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众所周知,大分子物质,特别是人工合…  相似文献   

15.
EM微生物技术由于具有微生物基质作用、原生动物基质作用、有机物的发酵分解作用等功效,在水环境修复方面表现出色。把EM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徐州老房亭河水质污染治理,结果表明水体经EM微生物技术修复后,黑臭现象逐步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也逐步得到提高,而且该工程设备简单,工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EM微生物技术修复城市水域环境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HAs(polyhydroxyalkanoates,聚羟基脂肪酸酯 )是许多原核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合成的细胞内能量和碳源储藏性物质 ,作为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酯而倍受关注。介绍了利用生物处理污水中活性污泥的混合碳源及微生物群体发酵合成PHAs的有关研究成果 ,包括微生物的种类、碳源及合成途径等 ,重点分析厌氧 好氧法活性污泥积累PHAs的量化关系 ,指出合理的工艺及适当的营养条件可以提高污泥中PHAs的积累量。此工作为污水处理资源化及污泥减量化、实现清洁生产提供了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牛粪生物堆肥有机酸变化及对腐熟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外源微生物(发酵菌,EM)进行牛粪工厂化堆肥,堆肥期间,分析了小分子有机酸及大分子腐殖酸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堆肥前期小分子有机酸含量,在堆肥后期又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腐殖酸呈先降低而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胡敏酸呈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富里酸呈一直下降的趋势。对堆肥过程中有机酸、腐殖化指数分析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但与微生物添加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其他     
X799 .3032(X) 101149优势复合菌群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新技术的研究/李捍东(中国环科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冈环科院一2(X)0,23(5)一14一16环图X一6 利用有效微生物(EM)对广西南宁某污水塘进行了水体净化试验,在考察污染水体pH、水溢等环境因素对EM影响的撰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EM技术对池塘水体各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污染指标已达到GB12941一91景观娱乐用于C类水质标准。EM技术容易操作,处理费用低廉,是废水稳定塘治理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图6表1参4X799 .303 200101 147分丑式膜一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  相似文献   

19.
普及EM技术促进水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M具有较强的分解污染物质的能力,在净化河流、湖泊、近岸海域水质,处理有机废弃物,制作发酵有机肥料,创造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节约型社会,发挥了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优势复合菌群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利用有效微生物 (EM )对广西南宁某污水塘进行了水体净化试验 ,在考察污染水体pH、水温等环境因素对EM影响的基础上 ,较系统地研究了EM技术对池塘水体各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各项污染指标已达到GB1 2 94 1 -91景观娱乐用于C类水质标准。EM技术容易操作 ,处理费用低廉 ,是废水稳定塘治理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