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对某海上设施噪声情况进行检测调查研究,评估噪声所致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的风险。结果显示,该海上平台噪声作业存在听力损失极高风险的岗位为甲板工,高风险的岗位为电气操作、仪表操作和吊车司机。建议平台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员工接触噪声强度的控制,减少听力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听力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我国噪声暴露工人听力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和有效率,选择噪声危害较大的某飞机维修公司的员工,进行听力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为员工提供耳塞和耳罩两种听力防护用品;员工的听力保护意识、使用情况较好,使用率达95%,但对听力防护用品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能够在工作中一直坚持使用的工人较少,仅占11%,影响工人工作时间使用听力防护用品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其舒适性。调查分析提示:在未来听力防护用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舒适性的技术;政府、企业和个人3方面共同参与,降低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工人听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我国纺织噪声暴露现状及听力损失情况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纺织业从业人员数量、工龄的统计和企业实地噪声情况的调查,借鉴ISO1999—1975(E)和其它相关方法预测我国纺织行业噪声暴露情况和从业人员的听力损失情况。经过预测,结果显示纺织从业人员暴露于85dB以下噪声的约有289.3万人,85~95dB约有381.2万人,高于95dB约有329.5万人;对于听力损失的预测,采用悲观和乐观法分别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约有100.57万人和21.61万人患有听力损失;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预测数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约有70.96万人患有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4.
农业领域作业者的听力防护问题极少被关注,以农机噪声、养殖场噪声及其对作业者伤害调查数据看,农业噪声对作业者的危害不容忽视,给予作业特点和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听力保护装备,并建立听力保护计划,保护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农业作业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发电厂噪声作业环境及接噪工人听力损伤情况的调查,表明噪声强度越大,听损率越高;接噪工龄越长,听损率越高;同工龄段高频听损比语频听损率高。指出保护作业人员听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噪声治理,同时不应忽视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进行定量风险评估,探讨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方法以某石油化工聚酯装置的短丝及聚酯生产车间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工艺过程噪声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劳动者职业暴露的特点、检测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并对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对个人使用的防噪耳塞防护效果进行分析,通过装置的噪声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化组织1971年发布的0a—45a间连续性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的关系表相结合,对聚酯装置噪声所致听力损害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牵伸工、卷绕工和切粒岗存在噪声暴露时间长、暴露强度高的特点;聚酯装置主要岗位噪声暴露强度为85.5dB(A)—99.7dB(A);卷绕机频谱带较窄;切粒工及卷绕工护耳器保护不足;卷绕工发生听力损害的危险率最高。结论对高噪声作业进行职业暴露评估是研究劳动者听力保护管理的重要方法,其中关键的步骤就是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通过开展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风险评估,可进一步探讨噪声危害的客观规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危害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说明噪声的职业暴露及风险评估在今后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子工业脉冲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子行业接触脉冲噪声的冲压工进行了调查,其脉冲噪声水平波动在102~112dB(八)之间(峰值),对作业工人听力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心电图在中高工龄组有改变。还分析了脉冲噪声引起听力损失与暴露时间有密切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化肥行业噪声危害调查及治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家大中型化肥厂的噪声调查,分析了化肥行业中的噪声源特性和岗位噪声暴露状况。对1601名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并得出了噪声危害和岗位噪声的剂量──反应关系。还对各厂已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进行了技术评价。最后,根据化肥行业的特点,提出了降低噪声和加强听力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某石化企业员工听力损伤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员工听力异常率达37.8%。本文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选取239个噪声监测点进行分析,发现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5.8~104.1 dB (A),其中有129个噪声监测点大于85 dB(A);33个主要噪声岗位每周40 h的等效声级为73.6~88.5 dB(A),有9个岗位为Ⅰ级噪声作业,24个岗位为0级噪声作业。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03年3月对洛阳市某石化设备厂的噪声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该厂104名铆工进行了健康检查,其中男性82名,女性22名,年龄20~49岁,工龄2~31年。另选择该厂行政后勤人员98名作为对照,年龄19~54岁,对两组人员进行相同的体格检查。1.2调查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测试规范》,车间噪声测定使用国产ND—2精密声级计,使用前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校正。听力检查在2人脱离噪声环境16小时后,在本底噪声≤30dB的隔离室内进行,使用国产AC-9.83诊断听力计,按照规定在500、1k、2kHz时双耳…  相似文献   

11.
噪声是石油石化企业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是长期性渐变过程,致命性危害小,职业性噪声聋受到的关注度不高。笔者通过对某石油石化企业下属20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进行调查,发现企业普遍存在职业卫生管理不足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改善建议,以期达到更好的听力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第14个‘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召开这次论坛,宣传爱耳、护耳科学知识,介绍职业噪声对广大劳动者听力健康的危害,研究探讨工业场所职业噪声的有效控制和听力损失的有效预防,提高广大劳动者保护听力的意识和能力."2013年3月1日,在由中国职业健康协会主办、3M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在首先表达了举办论坛期待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听力受损的过程一般都是无声无息、逐步推进的。听力损失发生的早期,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长期反复暴露在吵闹的噪声环境中,将会导致听力损失,而且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加强对工作环境中噪声危害的重视和听力系统的保护,不应仅仅是每年全国"爱耳日"的一次应景宣传,更应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2015年3月3日,是全国第16个"爱耳日",在这一天,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3M公司协办的第三届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旨在呼吁和号召对工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职业性噪声对工人的危害更大。研究人员发现,在低于120分贝的情况下,噪声对人听力以外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听力而起作用的。人们把对听力的危害叫做直接性危害;而把通过听力而作用的对人的其他危害(如对心血管、脑血管等)则称为间接性危害。因此,如果保护了听力,也就间接地保护了人的其他器官。 听力保护计划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是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工人免受职业性噪声危害而实施的一项综合工程。自八十年代以来,已在美国和西欧等国实行,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在我国属试行阶段,已在部分地区实施…  相似文献   

15.
噪声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安全和卫生危害因素,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职业危害就是听力危害。噪声引起的听觉敏感度下降、听阈升高、听觉功能障碍甚至听力丧失,总称为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分为两类:暂时性听力损失在强噪声环境中短时间引起的耳鸣和听力下降,听  相似文献   

16.
战场噪声是造成单兵听力损伤的重要原因,通常要求单兵处于大于85dBA的噪声环境中需佩戴听力保护装置。听力保护装置通常包括耳罩式和耳塞式。新型单兵用耳塞式听力保护装置具有听力保护、环境声音的监听、持续及脉冲噪声抑制、通信接入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听力防护用品是指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伤,预防噪声对人身引起不良影响的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的结构原理,类似人们遇到强烈音响振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双手掩耳,以减少强声波对人听觉器官损伤的情况。听力防护用品就是根据这种原理,通过一定的造型,使之能封闭外耳道,达到衰减声波强度与能量的目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适于佩戴的结构,形成一种以防噪声为目的的防护用具。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日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本文针对噪声的概念及噪声作业听力防护,分析了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主要损害,阐述了预防和控制噪声的个体防护装备,提出了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早发现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俗地讲,噪声就 是指人们讨厌听到的声 音。一般来说,低于85 分贝的声音对人的听力 是无害的,而职工们长 期暴露在超过90分贝的 噪声下,则会降低听力, 造成职业性难听和职业 性耳聋。声级越高,暴 露时间越长,危害也越 大。因噪声而造成的职 业性耳聋称为噪声聋。 绝大多数噪声聋是 渐进而成的。当人们刚 接触到强噪声时,常反 映听觉灵敏度下降、听 觉迟钝,感到声音发闷。并伴有耳鸣现象发生。这说明已经产生了暂时性听力损失,应及时采取措施,使听力逐渐恢复。否则,就可能逐渐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失。常此下去,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发展为职业性耳…  相似文献   

20.
<正>英国《作业场所噪声控制法》(Control of Noise at Work Regulations)虽然已经颁布10年了,但雇主在减少雇员的噪声性听力损伤(NIHL)时依然首先考虑让雇员佩戴听力防护装备。他们忽略了《作业场所噪声控制法》对噪声防控提出的新理念——应该将防控重点放在控制噪声源上。这种理念上转变是经过英国健康安全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