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力推进污染减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减排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进入了小康社会.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外贸总额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从经济结构发展来看,尽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但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所占比例较高,钢铁、水泥、煤炭等基础原材料生产均居世界前列.从资源消耗来看,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然而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和15%的能源,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粗放型经济增长不仅使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也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辽阔的水域,海水冲刷着五个大陆、十三个国家的海岸,它的未来和能源、采矿、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以及濒邻海洋土地的开发密切相关。同时,它占世界海域的1/2,仅研究它,我们就能了解整个世界海洋所固有的规律性了。太平洋底盆的构造运动产生了惊人的自然现象;致使海岸遭受严重损失的海啸。加里弗尼亚的地震,以及南美西海岸和几乎整个太平洋的火山都与这种构造运动有关,它不仅威胁人类,成为给人  相似文献   

3.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仅为0.03吨标煤/万元,位居全国同类高新区、开发区前列,成为北方地区的低碳先导示范区。近日通过评审的2011年度第一批10个节能减排项目共获459.44万元鼓励资金。滨海高新区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不断提升低碳产业和绿色GDP  相似文献   

4.
1958年始我国先后进行了全国近海综合调查、东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综合调查、全国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目前正进行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 1990年我国海洋产业的产值为438亿元,但海洋资源开发的水平很低,我国海洋经济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我国沿海陆域每年向海域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60-70亿吨,其中相当部分未经处理,使沿岸特别是一些港湾、河口及大城市的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海洋性”自然灾害,在全部自然灾害损失中占有重要比例。最近10年的年平均经济损失为前10年的4倍,1989年超过50亿元。  相似文献   

5.
研究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的角度,通过改进系统工程中的集对分析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省(市)滨海旅游业的生态创新以及其分项要素的总体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滨海旅游生态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沿海省(市)滨海旅游生态创新的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就其影响因素而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海洋科研经费收入、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旅游企业个数与生态创新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旅游总收入及旅游总人数与生态创新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方面,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科研经费收入、旅游总人数对生态创新水平的影响程度由南到北递增,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旅游企业个数的影响程度大致形成以东部为核心,向南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刘艳梅 《环境》2001,(9):8-9
旅游业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赢利最丰的行业之一,并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我国,199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5亿人次,外国来华的旅游者达到5120万人,旅游外汇收入102亿美元,旅游业总产值达2500亿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5旅游大国。在旅游业中,生态旅游更是方兴未艾,迅速崛起。根据最近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上公布的数据,全世界的生态旅游每年的产值为200亿美元,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  相似文献   

7.
李舟 《环境保护》2007,(5B):55-57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达3100万人次。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正努力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繁荣兴旺;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1%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表示,目前,我国国内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仅为环境保护产业产值的1%左右,这一数值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四成我国耕地污染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四成的化肥;我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相似文献   

9.
江苏环保产业发展坚持科技先行,依靠国内力量积极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同时,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使环保产品保持高技术含量,使环保产业成为江苏14个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环保产品产值达31亿余元,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1/4,处全国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全市地域面积1 2574平方公里,人口600万.全市海岸线总长度1906公里,共有226个各具特色的岛屿,海洋生物及滨海旅游、海盐、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丰富.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达到3131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3.4%.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振兴我国再生资源产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关注《经济参考报》于 2 0 0 3年 8月 1 5日在头版以“循环经济 :中国的必然选择”为题 ,报道了专家、业内人士谈如何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意见。其主要论点如下 :1 资源再生是实施循环经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循环经济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2 我国资源相对短缺 ,但资源再生利用率低。如在发达国家 ,废钢铁、废铜和废橡胶的回收利用率已达 90 %,而我国仅分别为 45 %、30 %和40 %;日本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已达 48万亿日…  相似文献   

13.
李舟 《环境保护》2007,(10):55-57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达3100万人次.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正努力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繁荣兴旺;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持续领跑宏观经济,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是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基础,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创新发展是旅游资源研究的关键。来自旅游地理研究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探讨了新时期、新阶段下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思路,从旅游发展的新特征、资源价值的新认知、开发与保护的新方式以及针对专项资源的保护开发的新对策等方面重新定义新时代旅游资源研究的重点,核心观点整理如下:(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众旅游方式变化推动旅游产业革新,旅游资源的内涵也相应不断丰富。新时代旅游资源的重构、泛化和组合的变化需要重新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划分和评价,未来资源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合理认知旅游资源的新特征和新价值。(2)新时代,传统资源开发的条件趋严,坚守生态底线是发展的基础。从供给端看,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面向游客新需求,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借助科技新手段,创新资源开发新模式,推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从而激发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属性,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资本、资产的可持续发展。(3)从需求端看,捕捉客群变化特征,构建社会规范和文明旅游新方式,从多方面引导游客主动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从而形成推动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调的新思路。(4)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决定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乡村旅游资源,要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其新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因地制宜,以产业集聚为突破,重视乡村社区利益,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针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活态利用,构建多方参与的新机制;针对人文旅游资源,需要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本真性,融入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针对山地民族旅游资源,在时代价值重新认知的基础上要重视其地域系统的独特性,基于人地关系整体化保护与开发;针对民宿旅游,重视其转化农村闲置资源的重要功能,强化生态保护,构建民宿旅游集聚区。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背景下可持续的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滨海旅游是最传统的、主要的旅游形式,也是现代旅游增长最快的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变化很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并且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通过使用交通运输系统尤其是航空旅行、旅游目的地住宿餐饮等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对全球变化做出贡献。可持续滨海旅游以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和管理为基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滨海旅游模式与产品类型转变、旅游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利益相关者协作等方面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优化开发和有效管理:以绿色思维指导低碳旅游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和替代性旅游等新型产品;提倡降碳减排、发展碳补偿和碳经济、制定碳排放标准、鼓励新型节油节能科技应用;鼓励社区参与,平衡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和兴趣,尤其是探察当地社区居民、旅游者和政府工作人员对全球变化的看法、态度、责任感和共识。这些措施将在规划-管理-监督-评估动态模型中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6.
提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经济效率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提出海洋产业用海分类体系,构建产业用海结构多样化指数、经济产值和经济效率数学模型,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用海空间资源使用现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海洋产业以渔业、交通运输业、工程建筑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为主,且在空间上呈集中分布;(2)我国海洋产业用海结构多样化指数整体偏低,海洋空间资源使用经济产值省际差异明显;(3)海洋空间资源使用经济效率与多样化指数基本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环境经济学     
X 196 9900080环境保护产业产值与价值评价研究/杨凯…(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2995,15(3)一206~209 环信X一58 环境保护产业的价值首先直接体现为可量度的环境保护产业的产值,由于环境保护产业具有全方位渗透特性,以往的环境保护产业产值统计难以全面完整地反映环境保护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贡献,环境保护产业应体现的价值远大于环境保护产业的产值。本文以环境保护产业的统计产值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产业关联渗透系数的环境保护产业产值评价模式;以及基于环境资源价值和环境保护产业产值权重放大系数…  相似文献   

18.
绿色地球——全球可持续旅游唯一认证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据统计,1996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达到5.92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423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1998年旅游入境人次6347.84万,旅游外汇收入126.02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自然与文化资源,海滨与山地,城市与乡村,名胜与市区,都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旅游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这些资源,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随着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旅游经营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在英国的调查表明,当计划一项休假和商业旅行时,大部分顾客把环境作为选择旅游经营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评价旅游经营企业的环境行为,判断其是否满足可持续旅游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分区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的背景条件,按照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将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划分为辽南,辽东,辽河三角洲和辽西4个旅游资源区,8个旅游资源亚区和20个旅游资源小区。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景观价值特征,环境氛围和开发条件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数学模型和综合评分的方式对于上述各区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海洋污染和损害的情况非常严重,对海洋旅游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海洋旅游资源和污染损害也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海洋旅游和海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的旅游发展行业,是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为了海洋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情况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希望对降低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