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工业可燃粉尘爆炸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粉尘爆炸领域有史以来的主要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内容涉及引起粉尘爆炸的可燃物质、影响粉尘云可燃性和爆炸性的因素、粉尘云在空气中的燃烧、引发粉尘爆炸的点火源、一次和二次粉尘爆炸、粉尘闪燃、杂混物的爆炸及粉尘云爆轰8个方面.回顾了粉尘爆炸的预防和缓解措施进展,指出了本质安全设计的意义.最后针对纳米颗粒粉尘的爆炸特性进行了探讨,通常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随粉尘粒径减小而减小、爆炸指数随粉尘粒径减小而增大,这种趋势直到粉尘粒径减小到1~10 μm一直存在,但这种趋势可能不会持续到纳米粉体级别,可能的两个原因是纳米粉体的难于分散和凝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对粮食粉尘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对粮食粉尘物理、化学、爆炸特性等参数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粮食粉尘爆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权重;运用模糊理论,建立粮食粉尘爆炸危险性分析模型,为粮食粉尘爆炸危险性的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粉尘爆炸特征和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粉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粉末产物日益增多.许多粉体加工企业对粉体的相关危害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些物质在安全生产、储存、运输和应用过程中,安全管理比较混乱,没有做到很好的防护,缺乏必要的防火防爆设施,再加上操作人员思想上的麻痹大意.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事故也频繁发生.粉尘爆炸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损失,已经越发成为工业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粉尘爆炸的基本特征出发,论述了粉尘爆炸的机理、条件、特点.根据粉尘爆炸需要的条件,从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个方面,提出了在实际生产中,预防粉尘爆炸的一些具体措施,以期指导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施倚 《劳动保护》2021,(11):98-98
主持人,你好!如何有效预防生产过程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发生粉尘爆炸,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工艺设备应如何安全连接,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置,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的防爆要求有哪些?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工艺设备的连接,如不能保证动火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1.2L Harttman管式与20L球型爆炸测试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粉体工业部门,因此对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危险性分析成为一种必然.粉尘爆炸的猛度参数是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参数,反应了粉尘爆炸的猛烈程度,同时也是设计和选用泄爆、隔爆、抑爆等不同防爆技术方法的基础.然而,对于不同的测试装置所测得猛度参数有所不同.本文分别利用1.2L Hartmann管与20L球形爆炸装置对玉米淀粉的爆炸猛度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对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的20 L球粉尘爆炸试验装置,探究了酒精蒸气体积分数、烟草粉尘质量浓度及环境温度对酒精蒸气-烟草粉尘耦合体系燃爆猛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香烟草粉尘相较于烘丝烟草粉尘的爆炸压力与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更高;酒精蒸气不仅会增强加香烟草粉尘的可燃性,而且会使其爆炸上限升高;耦合体系的酒精蒸气体积分数低于50%酒精爆炸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废弃硒鼓中残留墨粉的爆炸特性,对hpQ2612A型墨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实验测试其爆炸参数,判断墨粉的爆炸敏感性和强度,从而指导硒鼓资源化工艺设计中的爆炸预防和防护措施.结果表明:墨粉粉尘具有爆炸性,其爆炸压力中等,爆炸指数较大,爆炸下限较低;墨粉粉尘层不易发生自燃,在250℃时熔化,高于400℃时不着火;墨粉粉尘云着火温度较高,但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较低.说明墨粉爆炸敏感度较高,爆炸猛烈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江苏劳动保护》2014,(9):51-51
煤气爆炸、烟花爆炸容易理解,粉尘怎么会爆炸呢?事实上,会爆炸的粉尘不胜枚举,包括煤尘、木尘、塑料粉尘等,就连面粉、糖粉、淀粉也可能爆炸。镁、铝、铁等金属材料成为粉尘之后,很容易就快速燃烧爆炸。特定条件下,粉尘爆炸威力不亚于炸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200目(<75μm)以下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估,基于静电火花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粉尘爆炸的影响,对玉米淀粉的静电火花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质量浓度、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玉米淀粉爆炸危险性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喷粉压力为0.80 MPa,粉尘质量浓度在250~750 g/m3范围内,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着粉尘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其最小点火能量在40~80 mJ之间;在点火能量为10 kJ时,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在50~60 g/m3之间;在粉尘质量浓度为750 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为0.66 MPa;在粉尘质量浓度为50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为17.21 MPa.m/s,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Ⅰ级。  相似文献   

10.
对常见粮食粉尘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爆炸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常见粮食粉尘的粒度分布曲线.粮食粉尘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而且是一种流动性较差的物质,它在运输、流动、清理过程中易和粮粒分离.小麦、玉米粉尘中的无机成分约占一半左右,大豆的约为1/6,小麦、玉米粉尘中有机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进口粮食粉尘的层状、云状、着火温度、最小点火能、爆炸下限浓度明显低于国产粮食的,尤其是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浓度低2倍多,导致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进口粮食粉尘中有机物含量远远高于国产粮食粉尘,可见粮食粉尘的点燃灵敏度和其他爆炸特性参数的大小基本由粉尘中所含的有机物含量决定.  相似文献   

11.
热爆炸理论在粉尘爆炸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笔者对粉尘爆炸的几种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认为粉尘爆炸是由热爆炸引起的。在对粉尘燃烧过程作了较为合理的假设后 ,将热爆炸理论中均温系统的热爆炸判据 ,应用于粉尘爆炸中 ,得出了爆炸下限与粉尘粒径呈线性关系的结论 ,且与实验符合 ,并推导出粉尘的热爆炸判据。结果表明 :用热爆炸理论来解释粉尘爆炸机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粮食粉尘爆炸过程分析及泄爆面积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粮食粉尘在密闭设备中的爆炸发展过程,引用了等温爆炸模型假设、燃烧产物质量变化速率、压力上升速率的概念及公式,在此基础上对泄爆面积的计算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利用爆炸指数K st值诺谟图公式法和粉尘爆炸等级St诺谟图公式法对进口加拿大小麦在定容设备、斗式提升机及袋式除尘器储存输送过程中的泄爆面积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网状铝合金材料的阻隔防爆性能,基于多孔材料的阻隔防爆机理,采用抑爆材料抑爆性能测试装置和可燃气体爆炸箱及高速摄像机,研究材料在不同填充密度、不同留空率下对液化石油气的燃爆压力的影响,及液化石油气火焰在填充材料的爆炸箱中的传播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填充密度为35 kg/m3、留空率为5%时,材料抑爆性能最好;当抑爆材料在容器内的填充密度一定时,其燃爆压力随留空率增加而增加;与未填充材料相比,填充材料后火焰衰减;此外,得到填充密度、留空率和燃爆压力间的数学拟合公式。降低留空率、增加填充密度能够更好地提高阻隔防爆性能。  相似文献   

14.
瓦斯爆炸引起沉积煤尘爆炸传播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井下大型实验巷道对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爆炸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几次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爆炸压力以及火焰产生、发展、传播过程进行的分析,得出瓦斯爆炸引起沉积煤尘爆炸过程中压力波存在回传现象;在煤尘刚开始参与爆炸处,爆炸超压有一个较长的持续时间;爆炸火焰的传播速度在铺有煤尘段迅速上升,最后有一平缓的上升阶段,过了煤尘段开始下降;火焰区长度约为煤尘区长度的2倍等规律。实验研究发现的规律为有效的预防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聂百胜  王晓彤  宫婕  尹斐斐  彭超 《安全》2021,42(1):前插1,1-15
为探究瓦斯煤尘爆炸特性及抑爆机理,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瓦斯、煤尘爆炸的速度和温度等特征,提出利用图像相关系数法和辐射测温原理计算火焰传播速度及温度场变化,定量分析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以及产物变化规律,揭示煤尘爆炸的宏微观机制。结果表明:火焰分形维数可以用来反应瓦斯爆炸强度,即当分形维数更接近2.2937时爆炸反应最为强烈,其爆炸过程中自由基最终生成浓度与CH 4初始浓度呈倒U型关系;当量比对煤粉火焰爆炸压力及速度也有一定影响,在最佳当量比的2倍左右时可以达到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火焰传播速度。另外本文亦采用泡沫陶瓷对瓦斯的多次爆炸和连续爆炸进行抑爆,发现不同厚度和孔隙的泡沫陶瓷具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孔隙较大的泡沫陶瓷对爆炸能量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爆破毒气是爆破五大公害之一,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对其产生、传播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凝聚态爆炸危险源外壳对爆炸冲击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容器中或储罐凝聚态化学危险品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容器或储罐壁的厚度对事故后果是否有影响,有什么影响,笔者利用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程序ANSYS/LS-DYNA,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开阔空间带壳凝聚态爆炸危险源在空气中爆炸时,外壳厚度对爆炸应力波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易爆危险源壳体厚度的变化对爆炸冲击波的传播特性有显著影响。带壳易爆危险源爆炸作用场中的应力波峰值随距离的衰减指数与易爆危险源壳体厚度成线性关系,壳体越厚,衰减指数越大,应力波峰值随距离衰减越快。该结果为预测凝聚态易爆危险源爆炸事故后果,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矿井火区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危险性的判断 ,目前常用单纯的瓦斯爆炸三角形判别法。此法对实际的判断往往未综合考虑火区温度的影响。为此 ,笔者论述了矿井火区多种可燃性气体同时存在时 ,其混合气体爆炸三角形各参数的工程计算方法 :爆炸界限可用 Le Chatelier法 ,但需根据火区实测温度进行修正 ;爆炸时的临界氧浓度 ,则需用另一种三角形图示法予以确定。由此画出的混合气体爆炸三角形分析图 ,可用于矿井火区 ,尤其是矿井大面积火区的密闭和启封过程中 ,作为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危险性的综合判断及其防爆措施的制定 ,都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experiences and results of experiments with several metallic dusts within the nanometer range. The nano dusts (aluminium, iron, zinc, titanium and copper) were tested in a modified experimental setup for the test apparatus 20 L-sphere (also known as 20-L Siwek Chamber), that enables the test samples to be kept under iner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nearly until ignition. This setup was already introduced in earlier papers by the authors. It was designed to allow the determination of safety characteristics of nano powders under most critical circumstances (e.g. minimis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oxidation before the test itself).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passivation on explosion behaviour is investigated and additional tests with deposited dust were carried out to describe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all dusts. For a better characterisation all samples were tested with a 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is (STA). To minimise the influence of oxidation all samples were handled at inert conditions until shortly before ignition or start of the tes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李恩科  石焱 《安全》2007,28(5):24-26,28
粮食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1,2].粮食粉尘的产生一方面会对作业区内工人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损害和污染,其中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等的损害[3~5].另一方面,粉尘的产生还能加速机械部件的磨损,影响机器设备的寿命;建筑结构也会因积尘过多而遭受腐蚀和破坏[6].同时,粮食粉尘的存在也给粮食加工储运企业埋下了发生粉尘爆炸的隐患,而粮食粉尘爆炸是粮食粉尘导致的最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