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伊通盆地莫里青油田低孔低渗储层注水开发的需求,开展了储层损害评价和注入水改善措施研究。通过对该油藏储层岩性、物性与黏土矿物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储层存在速敏、碱敏及水敏等潜在损害;以储层敏感性分析为主要方法,借助前期注水状况分析结果,认为引起注入困难的主要原因为水敏、速敏伤害;针对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机防膨+无机防膨"的注入水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董陇军  邓思佳  闫艺豪 《安全》2021,42(10):前插1,1-10
为解决地下采矿和隧道工程开挖中,因受应力变化和工程扰动诱发的冒顶、片帮等岩体失稳灾害问题,本文首先对现有岩体失稳监测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其次分别阐述岩体环境中人机环系统监测数据的获取方法;随后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岩体失稳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含2种典型的未知波速的三维声源/震源定位方法;最后结合智能安全人机工程学,从灾害的系统预警与控制角度出发,概述了针对人机环预警的系统概念,提出集"监测数据→预警信息→防控方法"为一体的岩体失稳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可为岩体工程安全高效实施、运行和维护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的资源型城市,原油产量全国第一。在大规模开发建设50多年后的今天,大庆油田越来越注重能源与环境的和谐,秉持"环保优先、治用结合、注重效益"的理念,以"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作为城市的名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绿色油田"。节能减排大庆油田总体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地面上遍布着难以计数的油田设施,地下纵横交织着数千公里的管线,这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油田按照  相似文献   

4.
地下天然裂缝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机理研究是防灾的基础。轮南地区奥陶系天然裂缝的埋深在 5 0 0 0m以下 ,其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 ,且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发育而成 ,发育机理非常典型、复杂。笔者通过观察、描述岩心的裂缝发育特征 ,分析了深度、温度、围压等的变化以及剥蚀、裂缝充填对地下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进而建立综合数学模型 ,对裂缝发育概率分布和发育特点做出预测 ;根据计算结果 ,分析了轮南地区奥陶系天然裂缝的发育机理 ;通过天然裂缝分布与井内流体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裂缝分布对地下流体活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田在役石油井架安全检测及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石油井架风灾害分析人手,客观分析了油田在役钻机井架不能正常工作或倾倒的根本原因。基于相似理论和基本假设,建立了石油井架计算机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构有限元分析,并以JJ160/41-K型井架为例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的石油井架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能够满足当前石油勘探开发对在役石油钻机井架安全评价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油田生产过程中大量套管进行通径检测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油田套管通径装置,由通径规圆盘及控制机器人组成。机器人主体内主要包含运动控制系统、惯性定向系统、测速测程系统及遥控系统等。新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状态平稳、检测速度快和适用性广的优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消耗和人力投入,并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从石油井架风灾害分析人手,客观分析了油田在役钻机井架不能正常工作或倾倒的根本原因.基于相似理论和基本假设,建立了石油井架计算机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构有限元分析,并以JJ160/41-K型井架为例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的石油井架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能够满足当前石油勘探开发对在役石油钻机井架安全评价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地面塌陷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面塌陷已成为南京市主要的地质灾害问题,从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发生破坏机理等方面,论述南京市发育的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工程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等。总结发现南京市工程地面塌陷发生率逐年上升,危害范围呈现由郊区向城市中心扩展的趋势;过量开采地下水和地下矿产资源、疏排地下水、人工加载和扰动等是诱发地面塌陷主要的因素。基于南京地面塌陷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油田酸化作业井硫化氢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生  张绪平  张世荣  张志强 《安全》2010,31(11):6-8,11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属于一级危害物质,在安塞油田酸化作业中,部分井产生硫化氢。为保证酸化时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本文介绍了安塞油田酸化作业过程中H2S气体的产生机理,并从化学角度分析H2S气体防治措施,为降低酸化作业安全风险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根据煤层气的危害特性和赋存现状,开展基于已开采矿区的煤层气开发可行性分析和垂直钻井风险评估。以湖南湘中地区煤层气统计资料和地质结构特征为研究基础,先从地层、构造、煤储层物性以及含气量几个方面对该区煤层气开发潜力作出综合分析评价。然后从工程安全方面阐明钻探风险,提出有利于煤层保护、有效钻进减少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最后提出煤层气的赋存特性决定钻采开发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安全高效"来制定钻采开发方案,把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自 2 0 0 3年蓄水后 ,水对斜坡 (滑坡 )的软化作用和库岸再造大大改变了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库区移民迁镇工程 ,场地建筑安全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库区工程地质的特点 ,提出了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了场地建筑安全评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红石包滑坡进行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 ,利用稳态坡形、坡角工程地质类比法对红石包进行库岸再造的预测 ,对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红石包油库建筑进行安全评价。为库区移民迁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灾害是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事件,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大家族.分析我国常见地质灾害的种类及特征,探讨岩溶地貌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点,指出我国目前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且煤炭矿山重于非煤矿山,金属矿山重于非金属矿山;灾害类型与矿山规模、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及所处地域相关等特点,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工程灾害监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尾矿库区域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尾矿库本身安全、地质条件、气象条件、人为因素等4个方面分析了尾矿库灾害的影响因素;根据预警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尾矿库事故对下游人员和财产的影响,建立了尾矿库区域预警指标体系;选取尾矿库危险等级、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及条件、最新日雨量、5日累积雨量、采矿现象、爆破现象、下游人数、下游财产等9个指标作为尾矿库区域预警指标;根据尾矿库预警级别,确定了尾矿库预警指标的取值范围。尾矿库区域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为尾矿库的区域预警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是促进各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跨时代宏伟构想,更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一带一路”战略涉及范围达65个国家,其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强烈和致命的。对“一带一路”所经区域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呈现出逐年上升、以洪涝和地震灾害最为显著的趋势;东亚地区的地震和洪涝灾害,中亚、西亚地区的干旱灾害,中东欧地区的高温及洪涝灾害都显示出地区性的主要灾害影响特征;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一带一路”所经地带的自然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促成“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安全展开有着学术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具有灾种多、活动频繁、群发性强的特征。北京山区公路所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滑(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地面塌陷等。为了防止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笔者通过对北京山区公路所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等特点及其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应急与防治对策,以提高北京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隧道工程属于隐蔽性工程,工程岩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为了更好地探明隧道围岩体内的各种缺陷,并预测预报可能引发的隧道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和性质,为后续工程开挖与支护提供合理的措施,采用相应的地质超前预报是重要且必要的.根据隧道工程界常用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对其使用方法、作用原理及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气藏型储气库安全运营,保障天然气储配调峰系统的正常运转,对气藏型储气库进行完整性管理及风险识别.明确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完整性管理的对象为地面站场系统、储气库井、地质体3大模块,以地质体完整性管理为气藏型储气库完整性管理的特点及难点,并基于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提出气藏型储气库完整性管理的6步循环:数据采集,单元识别...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体积压裂过程中套管失效问题,基于页岩气水平井X-1h钻完井资料,提出了微地震数据反演方法,并结 合岩石断裂力学和岩石损伤力学,建立了X-1h体积压裂地层-多簇射孔-套管有限元模型。有限元结果表明:体积压裂范 围内的地应力场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张应力”区和“零应力”区的应力反转现象,该特征将不同程度地使套管在 地层中出现“悬空”状态,导致套管沿其径向产生一定程度的挠度变形,沿轴向套管呈现“S”型变形。适当增加压裂 段与段之间的间距,缩短多簇射孔压裂段的有效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或控制水平段套管的“S”型变形量。该研究方 法和研究成果为体积压裂技术的套管变形失效控制以及页岩气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煤层赋存条件差,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由于煤矿井下爆破采掘适应性强、初期投资小等特点,适应于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的源赋存复杂条件的中小型煤矿,因此目前贵州煤矿井下煤层采掘多采用爆破作业方式。但井下煤层爆破作业易引发煤尘、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灾害,因此研究煤矿井下爆破规律及其对煤矿各方面安全的影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通过比较选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现场实验的井下煤层爆破地震波信号进行分析,得出其能量、频率等特征,并分析了其对前方煤体瓦斯抽放量及瓦斯压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下工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采用的静态信息设计方法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提出巷道支护动态信息设计法,其实施过程为:在地质调查和地质力学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始设计;将初始设计实施于井下,并进行地质资料的现场再收集和工程监测;用监测结果检验和修正初始设计,按修正后的设计进行施工,并进行工程监测,如此不断循环,直至完工。该方法在煤炭行业获得成功,在金属矿山、交通、水利等岩土工程中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