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国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在联合国环境署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上,发布了<中国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国家报告>,该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国海区的基本状况特别是环境质量状况,将成为今后我国编制国家行动计划的基础技术文件.  相似文献   

2.
孙钰 《环境保护》2006,(20):4-7
联合国环境署"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议"于2006年10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审议全球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制订全球行动计划实施行动方案,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约7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对GPA协调办公室协调员范德威尔女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世界环境》2004,(2):91-91
日前,“中国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国家行动研讨会”在青岛市召开。会议由联合国环境署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协调处资助召开,旨在使各方对中国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工作的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整合思路、提出建议、协调力量和资源,并为下一步与环境署合  相似文献   

4.
胡勘平 《环境保护》2006,(20):11-14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景色宜人.10月16日至20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来自近100个国家的约700多名代表在此相聚一堂,参加由中国政府承办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议".会议期间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使"海洋环境保护"这一蓝色主题一时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险峰  韩鹏 《环境保护》2006,(20):68-70
近年来,我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形象.本着"以外促内"的原则,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规范海洋环境管理行为,努力提高海洋环境管理水平.国际海洋环境合作项目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在红树林、海草、珊瑚礁及湿地保护、防止陆源污染海洋、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刚刚在北京闭幕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海洋环保的国际合作途径和领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和平 《交通环保》1996,17(1):4-1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5年10月23日至11月3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了“通过《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全球行动方案》政府间会议”。在该会议上通过了《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全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全球行动方案》和促进该方案实施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华盛顿宣言》(以下简称《华盛顿宣言》)。《全球行动方案》将是今后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指导文件与交通环保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勘平 《环境保护》2006,(10B):11-14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景色宜人。10月16日至20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来自近100个国家的约700多名代表在此相聚一堂,参加由中国政府承办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议”。会议期间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使“海洋环境保护”这一蓝色主题一时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陆源污染防治的全球性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长期以来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与生活方式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其中陆源污染成为全球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几十年来,国际社会针对陆源污染的危害,通过采取全球性法律手段予以应对,为世界各国应对陆源污染问题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而中国区主题则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内外均举行了多种纪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暨全国绿色创建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讲话。本文为周生贤局长在会上的讲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王钦 《环境》2007,(8):31-33
7月12日在合肥举行的2007年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上,让湖泊"休养生息"被反复提到.针对目前我国湖泊存在的边治理边污染、富营养化严重等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更是强调要做好湖泊的生态治理与恢复工作,优先实施湖泊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然而,要让众多病得不轻的受污染湖泊恢复生态平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加强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2006年6月5日,作为第三十五个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之一的"中国生态安全高层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论坛开幕式由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发表讲话.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在论坛作了主题演讲,以警示全民提高生态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2006年12月12日,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副局长王玉庆、潘岳、吴晓青出席了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和计划单列市环保局,副省级城市环保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本刊全文刊发周生贤局长的讲话,以指导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赵华林 《环境保护》2006,(20):22-23
中国目前尚处于国家行动计划的编制阶段,但是中国在保护海洋环境防止陆源污染方面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相关的计划,包括国家层面的和地方层面以及区域层面的计划,这些计划均纳入了全国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之中.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今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均提出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纳入国家主流发展规划的思路.中国今后的重点工作将是按照国际社会倡议的GPA的有关理念,对这些流域、区域、海域的计划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中国的国家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4.
第二部分是环境管理。它的任务很广泛,包括实行综合规划以便为子孙后代而保护及改善环境。优先考虑的是,采取行动保护世界海洋免受污染。在斯德哥尔摩会议前已在奥斯陆签定了《关于在东北大西洋海域倾弃废物的区域公约》,并强烈要求将此项公约扩大到世界所有的海洋。行动计划敦促各国政府加强国际捕鲸委员会,并通过该委员会努力实行在十年内禁止商业性捕鲸;呼请国际社会采取行动保护世界上的遗传资源,因为遗传资源对于培育新  相似文献   

15.
杨新宅 《环境保护》2006,(20):30-34
为了确保海洋环境免受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的污染损害,作为防止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主管部门,中国交通部不断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有效保护了港区及沿海水域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08,(4):79-80
1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1月4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平主持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权、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等发言。  相似文献   

17.
《环境工作通讯》2008,(3):I0034-I0034
1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1月4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平主持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权、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等发言。  相似文献   

18.
8月大事记     
8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8月2日日元贷款环保项目成果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出席会议,并会见了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理事盐口哲朗。8月4日渤海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在秦皇岛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出席会议。同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京会见了挪威驻中国大使赫图安,双方就中国环保工作进展及中挪两国今后在环保领域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会谈.同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京会见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自然保护委员会主席阿里汉诺夫…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2011,(4):12-13
2月18日,环境保护部在京召开<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视频工作会议.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简要分析了南通市陆源污染物现状,提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海洋不是人类的天然排污场所,保护海洋环境的任务十分紧迫,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