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波-舟山海域环境容量研究I. 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河口、陆架和海洋模式(ECOM),引入干湿网格法变动边界处理技术,将模型应用于宁波-舟山海域,建立此海域的三维潮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较好的刻画出此海域分潮的潮流场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FVCOM模型在象山港三维潮流盐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非结构有限体积海岸和海洋模式(FVCOM)建立象山港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潮流盐度数值模型。该模型水平方向采用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使得能够更好地拟合象山港内众多岛屿和复杂曲折的不规则岸线边界,垂向采用σ坐标,考虑了湾口水道地形变化剧烈的特点。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了象山港内潮流盐度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浅水潮波模型,用显隐方向交替法,对大连湾进行了潮汐和潮流数值计算。其结果再现了大连湾潮汐、潮流和潮余流场分布状况,并且与湾内验潮站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溢油应急系统中的潮流快速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针对海上溢油动态预报可视系统中潮流场的预报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预报方法。首先按潮流数值模拟计算出连续15个周日各网格结点处整点时刻潮流的东、北分量、进而求出各结点的潮流调和常数。在溢油预报时,可用此调和常数迅速算出实时潮流场而不必进行数值计算,提高预报实效。经辽东湾海区试用表明,该方法可靠,快捷,特别适用于微机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多层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了流速场的空间分布,并利用表面流速及风的效应,计算了风及潮流作用下的油膜扩散输移。本文考虑了油膜在扩散输移过程中的挥发损失及破碎波对油膜的击落损失。通过计算表明,本文所考虑的方法是合适的,结果比较理想,可供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黑石礁湾水交换能力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理论分析,潮流速度场的剪变和潮流迟角的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水质点在周期性潮流场中产生净漂移,从而引起相邻水体之间发生交换。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黑石礁湾的水体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有利于湾内水体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填海造地对胶州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以胶州湾为全不杂交方法建立了胶州湾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重现了该海域的潮流分布规律,另外,根据几个填海方案,分别进行了预测计算,从而得以了各方案实施时对潮流、一、流通量等水动力因素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海面积越大,影响也越大,截流填海比顺流填在,强流区填海比弱流区填海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牛顿—拉夫逊算法是现在应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最常用的算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牛顿—拉夫逊算法的原理以及其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是如何应用的,并且通过流程图,介绍了利用牛顿—拉夫逊算法进行潮流计算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深圳湾游艇项目填海和港池清淤产生泥沙上浮可能对附近水域造成的环境影响,对填海和清淤形成的悬移质泥沙源强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根据作者研制的垂直平均二维潮流边界通用模型进行了潮流模拟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悬移质泥沙迁移模,对填海和清淤过程中伴随潮流涨落的泥沙增量分布进行了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华东地区地面SO2深度和空中SO2负荷量的同步实测数据,证明了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1;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线性方程,用方程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评判在±20%以内。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应用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江苏省如东县小洋口附近海域水质因子COD进行扩散场的模拟.模型采用正交曲线网格对整个计算区域进行剖分,对大、小潮情况下的流速、潮位及扩散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排放口附近的现场实测水文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动力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在大、小潮时各个阶段中,流速与流向对COD的迁移扩散起着决定作用,且小潮落憩时刻污水的影响范围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辽宁省兴城市曹庄海域潮滩为例,利用MIKE21建立该潮滩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在验证海域稳定深槽的潮位、潮流(流速、流向)基础上,对潮滩淹没过程的瞬时水边线和滩面潮流(流速、流向)进行验证,并分析潮汐特征及强风对潮滩水动力数值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潮滩大、小潮均可实现淹没,每个周日滩面(0.5 m以上)淹没时间的平均值为5.8 h;滩面流场极为复杂,高潮时滩面流速达到最大值,普遍为30~40 cm/s且流向基本平行岸线;6~7强风条件对计算流场有较大的影响,1#、2#测站的计算流速较无风条件下增大43.8%和29.5%。  相似文献   

13.
基于ECOMSED模型建立了长江口地区潮流和泥沙输运数值模型。模型验证情况良好,能很好地模拟长江口地区水动力环境和泥沙浓度分布。利用所建模型,对长江口北支中束窄工程实施前后,长江口地区的水动力和泥沙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中束窄工程实施之后,北支河道有较大程度的缩窄,北支径口也有较大程度的缩小,导致外海潮流对北支河道的侵入动力减弱,造成潮位降低,河道缩窄也使水流流速有所增加;北支河道内的泥沙浓度也随潮水侵入动力的减弱和潮位的降低而有所降低;北支中束窄工程仅对北支影响较大,南支及口门区域的潮位、流速、泥沙浓度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沉沙池内拦沙帘拦沙特性,以原型拦沙帘为研究对象,通过二维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拦沙帘的渗透系数和不同潮位时的截沙率,分析了不同因素(流速、潮位、泥沙粒径)对拦沙帘截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拦沙帘的渗透系数不仅与自身孔隙值大小、形状和连通性有关,也取决于所在含沙水体的运动变化情况,当水流流速越快时,拦沙帘横向渗透系数越小;拦沙帘对粒径较大泥沙的截沙率更高,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水流流速越快,拦沙帘下方逸沙空隙越大即潮位越高时,截沙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曹妃甸海域潮流、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分析了洪枯季曹妃甸海域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入海通量决定COD浓度空间分布,海域潮流运动控制COD动态迁移过程。曹妃甸甸头东部海域二泄大庄河口洪枯季均为COD高浓度区,最大浓度可达2.2 mg/L,大清河及二滦河COD浓度枯季明显降低,污染物涨潮向SW运移并向外海扩展,落潮沿NE向河口输运。甸头西侧海域COD浓度分布季节性变化不大,COD浓度主要集中于沙河口以及三友化工排污口附近海域,在NW-SE潮流作用下,COD呈涨潮向河口输运,落潮流向外海扩散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近海赤潮发生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近20a来的有关资料,综述了近海赤潮发生与气象,水文,化学及生物等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潮发生与气象,水文,化学及生物条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目前这些关系的研究多数只停留在定性分析上,而定量和半定量的研究则很少,有关环境条件对赤潮发生机理的影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风浪作用下海岸区域的酸性污染物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风浪和水流计算模型,综合考虑风浪作用的影响,建立了计算酸性污染物的输移扩散模型。通过计算三门湾海域在常浪向情况下四个时刻的污染物排放模式,将有无风浪影响的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初步分析了风浪作用下的酸性污染物扩散规律。结果认为:潮型、排放时刻、风浪等因素都会使酸性污染物的扩散面积与污染持续时间发生变化;并且在该方向风浪影响下,扩散面积与污染持续时间都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钱塘江感潮河段污染物迁移扩散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感潮河流由于受到潮汐的作用,污染物会因潮汐的涨落作用沿河道往复运动,影响用水安全.以高锰酸盐指数作为主要水环境指标,分析了钱塘江感潮河段上游富阳水文站监测到的持续高锰酸盐污染物输入情况下对下游河段的影响,旨在得到不同水期情况下之江站污染物出现的时间,作为取水安全预警指标参考.同时,基于潮流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污染物扩散方程,模拟计算了9种流况下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过程.结果显示,径流处于平水月份时,之江站最早受到上游污染物影响,其次是枯季,最后是洪季,说明径流作用有利于污染物向下游迁移扩散.在大潮作用下,之江站一般最晚受到上游污染物影响,中潮次之,最早受到影响的是在小潮情况下.说明在感潮河段,由于受到下游潮流的影响,对污染物往下迁移有一个阻滞作用,且潮流越强阻滞作用越明显.本文构建的潮流水质模型可作为污染物在感潮河段迁移扩散机理研究的模型基础,对于制定降低污染物迁移扩散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的FVCOM海洋模式,以K1、O1、P1、Q1、M2、S2、N2和K2 8大分潮调和常数为驱动,建立了大连湾海域的高分辨率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大连湾海域的水动力特征。在此基础上叠加DYE-RELEASE模块,模拟了大连湾整体和分区域的水交换过程,以半交换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水交换能力。模拟结果显示:示踪物质释放初始时刻对大连湾整体的半交换时间有影响,平均半交换时间为9.6 d~12.3 d。对比大、小潮期间的物质输运过程,大潮期间海湾平均示踪物质浓度下降速度更快,水交换能力更强。大连湾的半交换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距离湾口越近,半交换时间越短;相同距离下,西南部较东北部半交换时间短。大连湾中部水交换能力最强,其次是红土堆子湾,甜水套湾和臭水套湾最差。  相似文献   

20.
针对SAR图像进行内波参数提取方法的不足:非线性方法将跃层深度作为已知量,将跃层深度作为未知量却用了线性方法.本文将根据非线性内波KdV方程的频散关系,结合半日潮假定并利用从SAR图像上得到的半波宽度,提出了非线性框架下同时从内波SAR图像反演内波振幅及跃层深度的方法.然后利用实测数据和内波SAR图像数据对此方法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较理想.最后根据倾斜底地形内波波包的周期验证了文中所用半日潮假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