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执着的萌芽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那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不久以前,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07,(23):71-73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邢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小久以前,往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一个“建筑群——人海”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工环境基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是人类进化发展、繁荣昌盛的总体标志。因此,城市建设首先应为人的生存环境创造适生、优生条件。人类发祥于大自然,人的生存不能脱离大自然。所以。城市环境必须借助特殊手段使之接近于大自然。所谓城市绿色工程,说到底无非是在城市横向与纵向可能的空间领域,发展生物绿色,拓展绿量空间,尽可能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无私地赐于人类巨大的财富,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产儿。大自然决定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存在。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人类与大自然不能和平共处,环境则会翻脸不认人,从朋友变为敌人。再进一步说,如果环境发生重大突变,恶化到不允许任何生物存在的程度,环境也将决定人类社会的灭亡。 过去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神奇而无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大自然母亲般的养育,就没有人类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但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也不为当代人所独有,而是当代与前世和后代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维持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然而,由于人们在矿产资源利用活动中,不当的采挖和低效率的使用,会导致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过速枯竭,使人们对前景可虞。如何有效地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更好地造福人类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本文对河南的矿产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一、矿产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1.矿产资源特点河南省地处中原,矿产资源丰…  相似文献   

7.
纵观人类漫长而艰辛的奋斗历史,我们发现人类的奋斗史可以概括为人类与自然的斗争史.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交流中不断的发展.但人类贪婪的本性打破了原有的和谐.无休无止的掠夺之后.大自然终于忍无可忍,开始了它的复仇计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枯竭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这也是我们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许卓 《中国再生资源》1998,(4):23-24,34
众所周知,人口、环境与资源是困扰当今世界的三大危机。这是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人类依仗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生产力不断地争服大自然。人类自认为是大自然的主宰,可以对其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于是,地球上的人口飞速增长,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大量倾泄于自然界,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公害不断,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面对自然界的挑战,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及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类开始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人类实践的对象和…  相似文献   

9.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2)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利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快速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类依靠科技的进步不断进步,发现和认识大自然运动的一个又一个规律,发明和创造了一种又一种与大自然作斗争、征服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态建筑在人类保护环境、回归大自然的意识指导下应运而生。它是按照生态平衡原理建造的植物与居栖环境空间互相依存的多层次的新型建筑,是年轻的生态学与古老建筑学相结合的一种产物。这种植物生态建筑对绿化美化城市、保护环境、促进人体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受到人们重视。在国外已有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象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一切。正如中医经典著作《素问·六节藏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天地就是自然界。人类生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朝友麋鹿,暮猿与栖”,从吃到穿到用,哪一样不来自于大自然?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水是人类万物之母,因此,人与自然,鱼水相依。然而人类出于无智或自私吧,对自然界不仅拼命地吮吸、挥霍,还丧心病狂地猎杀珍禽异兽。曾几何时,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人类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在与大自然的改造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大自然同样给予了人类无情的回报:人口爆炸、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人类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生存的挑战.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产生,也必须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解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明智选择,也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我国的中心工作,然而,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改善和保护环境,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每月墙报     
《环境》1999,(6)
远古时代,人类处处敬畏大自然,时刻都感到苍天奥秘无穷,威力无比。在5000年的文化史后,人类摆弄出蒸汽机,似乎成了大自然的主人,开始了向大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历程。正是由于人类急功近利,造成森林滥伐、土地破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耗尽地下矿藏,污染水源和空气。人们认识到,在一个脆弱的星球上,地球不可能满足人类贪婪无度的掠夺,无力支持人口和经济急剧膨胀的发展。否则地球将透支自己的健康,加速死亡。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拯救地球的行列。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卫我们大家的身心健康,只有在碧水蓝天下生活,才能身临其境享受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大自然的清洁需要每个人去恪尽职守,不管是以企业为个体,减少污染排放,打好蓝天保卫战;还是爱护环境从我做起,都是我们应该践行的环境责任。华润电力(唐山曹妃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隶属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华北大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  相似文献   

15.
李莹  祝声 《环境》2008,(10)
绿色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宝贵财富,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环境里,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  相似文献   

16.
苕华 《环境》2011,(12):53-55
众所周知,大自然的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人类也可以模仿这种功能,将温室气体变为能源,循环利用吗?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生态经济:生态与经济的思考(接2009年第5期) 二、传统经济的局限与反思 传统经济的一个缺陷在于低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大自然,森林、湿地、珊瑚礁、河流和海洋等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产品,而且提供了极其重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服务,且服务比产品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态建筑在人类保护环境,回归大自然的意识指导下应运而生。它是按照生态平衡原理建造的植物与居栖环境空间互相依存的多层次的新型建筑,是年轻的生态学与古老建筑学相结合的一种产物。这种植物生态建筑对绿化美化城市、保护环境、增进人体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国外已有了植物生态建筑住宅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马文 《环境导报》1995,(5):34-35
长期以来,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不断改造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意大利塞瓦崇化工厂事故及森林死亡和臭氧层遭破坏都表明:不受约束的技术改进对人类并非完全有利;先进技术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剧增,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灾难。因此科学家们呼吁在“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促进质量的提高,大力推广预测和预防环境污染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发刊词     
消除污染,保护并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清洁的环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项工作不仅是为了保障全国人民的劳动和生活,而且是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资源,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