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光照对我国常见藻类的影响机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静思  朱佳  董文艺 《环境工程》2019,37(5):111-116
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初级生产者,藻类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在能源环境、医疗保健、食品和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光照是影响藻类生长和生理活动的关键环境因子之一,光照强度、光照周期、光谱组合、光强波动等多个因素都会对藻类产生影响,具体机制包括影响藻类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积累、影响藻类光合活性和酶活性、影响藻类色素组成和胞内物质组成、影响藻类新陈代谢产物等。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常见的41个藻种生长的最适光强或光强范围,分析了光照对藻类的影响机制,探讨该机制在资源型藻类高效利用和有害藻类科学防控中的应用,提出了未来光照对藻类影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藻类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藻类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不同藻类的预处理方法和吸附能力,总结了藻类吸附水中重金属的效果、影响因素、机理和规律,展望了藻类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解析湖库藻类群落演替过程及影响因素对于湖库富营养化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而当前我国大部分湖库缺乏历史藻类群落监测数据.为研究典型水库藻类群落演替过程及主要驱动因素,在于桥水库采集沉积物柱芯,采用137Cs定年和藻类色素反演的方法,重建了于桥水库藻类群落近80年历史演替过程,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藻类群落演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于桥水库历史主要藻类为绿藻、蓝藻、隐藻、甲藻、硅藻和裸藻,藻类群落演替经历了3个阶段,第Ⅰ阶段为1938—1958年,藻类生物量较低;第Ⅱ阶段为1958—1983年,藻类生物量逐渐升高;第Ⅲ阶段为1983—2019年,藻类生物量显著增长,主要以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种.②1959年建库后水动力条件改变导致藻类群落显著变化,藻类生物量和多样性增加;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域营养物负荷提高导致藻类生物量显著升高.③1951年以来气象资料时段的相关分析显示,TP含量、气温与藻类色素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5),表明TP负荷增加和气候变暖对藻类群落演替和生物量增加起到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水平下苦草对附着和浮游藻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苦草对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种藻类对不同营养盐浓度的响应,结果发现附着藻类在中高营养盐浓度下生物量较高而浮游藻类在中低营养盐浓度下生物量较高,虽然两者对营养盐的响应不一致,但其最大量都出现在中高浓度的营养盐状态下。在中低营养盐浓度下(ρTN=0.4~2.5mg/L),苦草促进附着藻类而抑制浮游藻类,即相比于浮游藻类而言,附着藻类对苦草的敏感性较低。在较高营养盐浓度(ρTN=4.5~6.5mg/L)下,苦草对附着藻类产生了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ρTN=6.5mg/L的处理条件下,苦草对附着藻类的抑制率近80%,但是在此营养盐浓度处理下,苦草对浮游藻类的抑制作用却减弱甚至消失了。  相似文献   

5.
藻类生长的水动力学因素影响与数值仿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王华  逄勇 《环境科学》2008,29(4):884-889
为了定量研究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影响,选择微囊藻进行了室内扰动实验.通过维持光照、温度、营养盐等生境因子的一致性,调整振荡器转速,研究了不同扰动强度对藻类生长规律的影响;提出了"水动力影响参数a"对藻类生长公式进行了修正,以内江为例建立了二维非稳态藻类生长模型.对不同方案下内江藻类暴发特征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影响明显,低流速有利于藻类生长,而在静止与高流速条件下,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内江引航道节制闸关闭后,流速减缓,藻类易于暴发,可能发生水华的水域面积约2.5 km2,占总面积的36.8%;完全静止状态以及节制闸开启后内江水动力条件改善条件下,藻类暴发程度有所减小,可能发生水华面积分别为0.78 km2和0.18 km2.  相似文献   

6.
藻类净化污水的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利用藻类净化污水是一项污水资源化生物技术。常规的藻类处理系统难以达到藻类高性物量生长及发挥净化潜力。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有关藻类培养和污水处理环境调控及其净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发展了几种新型的藻类处理系统,包括超浓度培养、固定化藻类、渗析培养、藻垫以及光生物反应器研制,以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克服占地面积较大、停留时间较长、藻类收获难等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藻类净化污水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体中藻类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藻类对水体的危害;近几年国内外藻类控制方法的研究近况;提出了一些今后在藻类控制芳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京密运河及北京排污河进行了不同季节的藻类生态调查,根据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对河流质量进行评价,并将河流水质划分为五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藻类数量和生物量与水质相关性显著.根据藻类组成、分布特征及河流水质选出了作为评价京密运河和北京排污河污染程度的几种指示藻类.  相似文献   

9.
对江苏泰州溱湖湿地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溱湖湿地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调查共鉴定浮游藻类6门45属72种,绿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和蓝藻,优势种主要以蓝藻门的微小平裂藻为主。根据藻类各项指标值,溱湖湿地已遭受污染,水体为富营养型。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揭示出溱湖湿地藻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指数与溱湖湿地水质之间的关系,为溱湖湿地的防治提供浮游藻类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附植藻类对沉水植物狐尾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了解附植藻类对沉水植物的影响,以狐尾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有无附植藻类情况下,狐尾藻根长、株长、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POD以及CAT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添加藻类处理组中狐尾藻的生物量最大是添加藻类处理组的2.49倍,实验末期未添加藻类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是添加藻类处理组的1.87倍,说明附植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影响狐尾藻生物量的合成,降低狐尾藻的叶绿素含量;添加附植藻类处理组的POD和CAT酶活性在实验后期均显著高于无附植藻类的处理组,且实验末期狐尾藻的MDA含量显著上升,说明附植藻类的大量繁殖使狐尾藻细胞膜损害严重,影响了抗氧化保护酶系统,最终导致狐尾藻衰败显著.附植藻类的大量繁殖是沉水植物衰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深水型水库藻形态功能组(MBFG)的季节演替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毓  卢金锁  张颖 《环境科学》2017,38(1):121-128
以藻类形态功能组(morphologically-based functional groups,MBFG)藻种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为基础,对具有相同形态特征的藻种进行分组,形成了面向藻类集群形态属性的功能组别.为了解藻类形态功能组在研究深水型水库藻类变化规律中的应用及藻类演替特征,于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对西安市金盆水库进行采样分析,采用形态功能组分类方法对金盆水库中检测出的藻类进行了分类,结合冗余分析探讨了藻类形态功能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黑河金盆水库中的藻类可以分为5个形态功能组别:Ⅱ、Ⅳ、Ⅴ、Ⅵ、Ⅶ;水库中春夏季多种藻类形态功能组共存,秋冬季藻类形态功能组结构较为单一;在沿水深的纵向演替过程中,各形态功能组的生物密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在影响形态功能组演替的各个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水库表层藻类形态功能组Ⅳ和Ⅵ影响较大;表层以下各研究水层,TN的质量浓度为藻类形态功能群组Ⅵ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太湖藻类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太湖藻类发生的内因、外因作了阐述,就有关的环境因子与藻类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对太湖藻类的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水库生境扰动对藻类水华的作用机制,以中度扰动理论为基础,结合藻类群落生境选择学说和藻类生态功能组,开展了不同温度扰动周期、相同扰动幅度下藻类多样性变化特性和群落结构演替特征的室内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适度的扰动会促进藻类的生长且增加其多样性.中度扰动组Δ22℃/48 h藻类生物量最大,但多样性最高,不存在绝对占优藻种,而高频次扰动组Δ22℃/24 h生物多样性较小,但可降低藻类生物量.2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浮游藻类群落的演替有明显的影响,优势种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藻类优势功能组演替基本规律为:X_1(小球藻)→J(栅藻)→S_1(席藻)或X_2(衣藻),群落结构呈现出C/CR型藻类先行占优向R型演替的趋势.高温扰动频繁时,R型藻类(S_1)明显占优;无扰动或低扰动时,群落结构组成特点以C/R策略为主.适度的扰动组Δ22℃/48 h形成了多种生长策略的藻类共存的格局,且耐受高温胁迫的S策略藻类(L_0)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典型藻类生长与环境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了草沙水源地特殊的地域水质特征,筛选并优化水库藻类监测因子,包括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和气象因子,形成三大综合临测指标:藻类生长环境指标、藻类增殖状况指标和饮用水安全指标,结合监测技术及监测方案设计等要素,初步构建青草沙水源地水库藻类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糖厂废水对博斯腾湖藻类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围隔式生态系现场模拟糖厂生产废水排放对博斯腾湖藻类种群结构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种群结构和生物量均会受到影响,藻类种群数随废水浓度提高而趋于减少,藻类优势种发生变化,低浓度废水会促进藻类生长,高浓度废水则会抑制藻类生长,结论是糖厂废水排放对博斯腾湖藻类种群结构和生长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婷  杜珣  陈义永  郭逍宇  熊薇 《环境科学》2023,44(11):6116-6124
浮游藻类是引起水华暴发的主要原因.为筛选潜在水华藻类,评估白洋淀水华风险区域,于2020年8月对白洋淀373点位展开浮游藻类调查.利用宏条形码技术分析,解析水华藻类群落组成,同时采用显微镜计数法统计藻密度.根据总藻密度对白洋淀不同区域的水华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进一步针对水华藻类群落,耦合淀区水质条件,探究白洋淀不同区域水华藻类群落空间差异驱动因子,以甄别影响水华藻类群落结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95%以上采样区域无水华风险(藻类密度<2×106个·L-1),仅5个样点存在轻微水华风险.但水华藻类群落分析共检测到了90种水华藻类,其中优势水华藻种有20种,隶属于以绿藻门、蓝藻门和裸藻门为主.水华藻类群落结构在不同区域上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P<0.05).关键驱动因子解析结果表明,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4-N)是造成水华藻类群落结构差异的关键因子.其中,门水平上,蓝藻门水华藻类与以上关键因子显著正相关;种水平上,硅藻门和绿藻门水华藻类与关键因子响应更显著.因此,水华藻类群落...  相似文献   

17.
对京密运河及北京排污河进行了不同季节的藻类生态调查,根据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对河流质量进行评价,并将河流水质划分为五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藻类数量和生物量与水质相关性显著.根据藻类组成、分布特征及河流水质选出了作为评价京密运河和北京排污河污染程度的几种指示藻类.  相似文献   

18.
地表水体中藻类水华频发,会严重影响自然水生生物多样性,导致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水质大幅下降。为了完善对现有藻类治理体系的认知,文章分别从水体水质、气象条件和水文地质方面总结了藻类爆发的影响因子,详细分析了水体中营养盐含量、温度、降水、光照和风速风向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此外文章还总结了现有的藻类预警防控及常见防控措施,重点分析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除藻的技术和应用效果,以期为藻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促进科学、有效的水质治理体系形成,保证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供水中藻类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藻类及其副产物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难度。本文对饮用水中藻类各种去除技术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并系统分析各技术去除效果、局限性,展望了藻类去除技术发展前景。指出目前控制饮用水中藻类污染必须将水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预氧化工艺、优化常规工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高效藻类塘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高效藻类塘在国外研究和应用较多。文章着重介绍了高效藻类塘中藻类和细菌的作用,污染物、氮磷的去除机理,塘内藻类的去除及不同季节塘内的优势藻种。与传统的稳定塘比较,高效藻类具有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费用低等优点,为处理小城镇及农村的污水提供了一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