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海岸带海洋污染调查资料为依据,对粤西近岸海区底质中的汞含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含量在0.004~0.158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0.060mg/kg。  相似文献   

2.
广东东部海区底质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重金属的毒理性质,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科学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日益增多。近几年来,有关海洋底质环境中重金属的分布、转化、迁移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报道(2.3.4.5.6.7)。1982年何悦强等人曾报道了广东沿海底质中某些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探讨(5),但对广东东部沿海底质中重金属的研究较少。为  相似文献   

3.
粤西海区是指广东省西部海域。我们于1978年9月,1979年3月、9月。1980年3月,在上川岛至雷州半岛的浅水陆棚区域布设28个测站,分别在夏季和冬季采集海水和沉积物,并测定其石油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了本海区水质与沉积物中石油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拥有陆架?陆坡体系中最不稳定的峡谷群沉积环境,不仅是海洋有机碳沉积区域,更是陆架和深海之间物质传输的通道。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采集一统峡谷和东沙群岛海域陆坡的上层沉积物样品(0~30 cm),研究其有机碳含量和红外光谱吸收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陆坡环境有机碳的迁移和沉积规律。结果表明,一统峡谷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由坡上、坡中至坡下逐渐降低,依次为1.14%~2.02%、1.01%~1.46%和0.60%~2.15%;东沙群岛海域陆坡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为0.52%~1.35%;4个站位有机碳的垂直变化不具有相似性。研究区域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呈现500~1500 /cm、2300~2500 /cm和3400~4000 /cm 3个集中出峰区;一统峡谷坡上沉积物中有机物红外光谱吸收特征与坡下相近,吸收强度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坡中沉积物中有机物红外光谱吸收强度随深度变化不显著;东沙群岛海域沉积物中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率在中间层次出现突然增加的现象。研究区域峡谷沉积物中有机物主要由相邻峡谷坡上通过滑坡碎屑流直接运移到坡下,在坡中难以稳定存留;坡中沉积物中有机物被不断扰动而上下混合,其组成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南海东北部珠江口盆地柱状沉积物的表层(0~1 cm)、中层(20~21 cm)和底层(40~41 cm)3个样品中古菌群落结构及其垂向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古菌主要可被划分为奇古菌门、Woesearchaeota、深古菌门和广古菌门。表层样品中的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最低,类群Marine Group I(MGI)占绝对优势,中层和底层样品中的古菌则以MGI、Group C3、Marine Benthic Group B、Thermoplasmata为主要类群。执行氨氧化功能的亚硝化侏儒菌属(Nitrosopumilus)是研究区域的优势类群,预示该区域的氮代谢过程较为活跃。定量结果表明,古菌丰度为2.00×107~8.20×107copies/g,且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南海沉积物中的古菌群落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南海东北部沉积物间隙水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14年10月至11月秋季,对南海东北部海区5个站位的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结果发现,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NO3-N、NO2-N、PO4-P、SiO3-S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20、11.62、3.05、7.42、305.8μmol/L。其中SiO3-Si和NH4-N是沉积物间隙水中含量最大的两种组分,且NH4-N占无机氮的比例为57.4%~75.1%,是溶解无机氮的主要成分。通过实验室培养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进行估算,估算的营养盐NH4-N、NO3-N、NO2-N、PO4-P的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8.34、1.89、-0.89、0.41μmol/m2/d。整体上沉积物作为NH4-N、NO3-N和PO4-P的源,不断地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物质,对南海东北部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及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步探讨了早期成岩过程中营养盐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沉积物中营养盐的积累和输运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大连湾海水和底质中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88年8月对大连湾海水和底质中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该湾海水和底质中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湾海水中砷的含量在1.44—2.86μg·L~(-1)之间,平均含量为1.85μg·L~(-1)。表层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在7.80—57.67X10~(-6)之间,平均含量为16.54×10~(-6)。海水和底质中的砷均呈现由西部近岸至东部湾口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南海东北部考洲洋海洋渔业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1999年考洲洋12个调查站的观测资料,按我国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质量指数法分级评价考洲洋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考洲洋的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轻微污染偶有发生,石油类是主要污染物,其次为PO4-P。2月(枯水期)在5测站的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略有超标,3测站海水和2测站表层沉积物受石油类轻污染,1测站的海水受Cu轻污染。8月(丰水期),5测站的海水受PO4-P轻污染。  相似文献   

9.
选择典型辽宁省工矿型城市葫芦岛,以东北部的龙岗区、连山区和南票区为研究区,基于1:25万土地质量调查获取的重金属数据,分析探讨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及污染来源.结果发现:研究区表层和深层土壤8项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辽宁省背景值,其中表层土壤Cd、Cu、Pb、Zn、Hg、As空间上呈现出龙港区沿海及内陆局部浓集的特点,Ni、Cr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下白垩统和中侏罗统火山岩地层区.各重金属富集系数平均值表现为Cd > Hg > Pb > Zn > As > Cu > Cr > Ni,其中,Cd 3.41、Hg 2.93,空间上表现为大面积强烈富集.土壤中Cd主要以离子交换态为主,占全量的54.38%,生态风险最高.土壤剖面中Cd、Pb、Hg、Zn总体呈现出"表聚性"特征,而Cu、As、Cr、Ni呈现出"平稳性"特征,且不同成土母质对重金属具有明显的控制.各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表现为Cd > Zn > Cu > Pb > Cr > Ni > As > Hg,其中Cd污染水平较高.来源分析显示,Zn、Cu、Cd、As、Pb主要受工业、交通、生活、采矿等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Cr、Ni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而Hg更多来源于煤炭燃烧.  相似文献   

10.
天津海域底质重金属分布与矿物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中研究了渤海湾天津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元素间的相关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元素间共同的分布趋势;同时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矿物组合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表现为河口附近含量高,口外低的趋势;垂直分布特征由于受沿岸不同污染源的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状态,总体上呈波折型分布;该海域各重金属相关性非常明显,反映了这些重金属元素间共生共存的地球化学特性;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含有5%的闪石和白云石,闪石和白云石是渤海湾沉积物的重要标志矿物;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6%和44%。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长海群岛底质粒度资料,结合区域水动力条件对表层沉积物作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长海群岛区可分为以下五个沉积区:精粒沉积区(细砂区)、岛源沉积区、水道沉积区、近岸混合类型沉积区和岸边沉积区,为海域底质增养殖环境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长海群岛底质粒度资料,结合区域水动力条件对表层沉积物作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长海群岛区可分为以下五个沉积区:粗粒沉积区(细砂区)、岛源沉积区、水道沉积区、近岸混合类型沉积区和岸边沉积区,为海域底质增养殖环境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Takahashi和Fujita.t公式嵌套计算气压场,采用Veno Takeo台风理想模型与ECMWF背景风场合成台风风场,以合成风场作为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的驱动场,对台风"山神"过境期间产生的台风浪进行模拟。经对比SWAN可以很好地模拟"山神"期间海浪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模拟结果,本文给出"山神"期间台风浪波高、波龄以及波浪方向谱的分布特征,初步探索了"山神"过境期间台风浪的有关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滦河口青岛文昌鱼分布与栖息地底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0年8月份,对滦河口青岛文昌鱼分布与栖息地沉积物粒度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中砂、中细砂和细砂,粒径在0.5~0.125mm的组分在该区最集中;(2)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为(0.81~0.59)%;(3)文昌鱼主要分布在细中砂及中细砂类型的底质中,有机质含量为0.04%~1.61%,0.125~0.5mm粒组含量70%~90%,中值粒经为1.75~2.47%,绝大多数站位分选程度好,组分对称分布。给出了保护区文昌鱼最佳栖息地沉积物粒度分析参数及有机质含量范围,并分析了威胁文昌鱼生存环境的主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5.
南海鱼类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十二种南海食用海洋鱼类的不同组织和不同食性鱼类体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这些鱼体中重金属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和不同食性鱼类体同重金属的含量状况。  相似文献   

16.
洪泽湖表层底质营养盐的形态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13  
为揭示洪泽湖底质的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于2008年6月采集了该湖具有代表性的10个点位的表层底质,测定了其有机质、总氮、有机氮、氨氮、硝氮、总磷、无机磷、铁铝-磷、钙-磷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底质中的有机质和总氮有很好的相关性,且有机氮约占总氮的90%,说明碳、氮有同源性;底质中的无机磷约占总磷的70%,而其中钙-磷占无机磷的比重较大;洪泽湖底质有机质与总氮,有机氮,总磷的空间分布特性极为相似,属洪水冲刷型堆积模式(Turbidity Flood Model方式);通过C/N域值得知沉积物中有机物主要来源为生物沉降.通过用有机指数评价法和有机氮评价法对洪泽湖表层底质的分析表明,洪泽湖底质除局部区域如龙集乡北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有机氮污染外,整体处于清洁至尚清洁范畴.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北部土族家庭能源消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庆  邢冉  姜璐  陈兴鹏  薛冰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1):2793-2802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因受地理环境及文化等影响而存在显著的人文空间差异,尤其是对于特色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加强相关调查实证研究。基于青海省100户土族家庭的实地调研,从收入水平分组视角考察其能源消费特征,分析家庭能源消费活动的环境效应,并构建物质流模型予以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土族家庭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473 kgce,以煤炭、薪柴和秸秆等为主;随着收入水平提升,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多元化转变且对能源重要性的认知逐渐从生物质能源转向商品能源。家庭能源消费导致的年人均CO2、N2O、NOX、SO2和TSP的产生量分别为1856.87 kg、117.10 g、254.46 g、451.87 g和520.74 g。未来应增强清洁能源利用水平,统筹推进青藏高原地区生活能源消费的可持续转型。  相似文献   

18.
浑河流域底质类型对硅藻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底质可以为硅藻提供附着的基质,不同的底质类型对硅藻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对浑河流域上23个采样点位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多响应置换过程、典范对应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河流底质类型对硅藻群落的影响.多响应置换过程结果显示,苏子河、红河和英额河、浑河中游及浑河下游水系之间硅藻群落空间差异显著;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物种丰富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57、0.69和15;典范对应性分析结果显示,IOS指数、电导率、总氮和总磷是显著影响硅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与IOS指数呈正相关.本研究中,河流底质类型为大石块、鹅卵石等类型时,硅藻多样性较高;而底质类型为淤泥和细沙时,硅藻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区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本清  杨燕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2):2597-2604
首次利用连续3年(2002~2004)的MODIS气溶胶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区的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区气溶胶多年平均光学厚度沿岸呈带状分布且表现出随离岸距离呈指数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典型海区中,台湾海峡多年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最高;其次为东海南部和南海北部,西北太平洋海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最低.4个季节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不同,呈现出春季高、冬季略高于秋季、夏季低的特点.春季受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影响,整个海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高于其它季节,达到0.32;沙尘气溶胶在冬季季风的作用下能够向南跨越东海,最远传输到西北太平洋海区上空,使得该海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值达到0.22,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夏季则由于东南季风和多降雨天气的影响,陆源污染物向海扩散条件差,气溶胶光学厚度低,仅为0.12,气溶胶类型分布分析表明,近岸海区的气溶胶类型主要以来自陆源的污染和烟尘气溶胶为主,春、秋以及冬季在大气动力的作用下可以输送到较远的海区上空;远岸海区的气溶胶类型则可能主要以海盐气溶胶或沙尘气溶胶(春季)为主;近远海之间海区的气溶胶类型分布则主要以污染气溶胶和海盐气溶胶(或沙尘气溶胶)混合为主.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对杞麓湖水体及表层底质各形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和夏季杞麓湖底质及水体各营养盐浓度及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底质及水体中总氮浓度表现出湖周高、湖心低,且西南比东北高的分布特征;总磷浓度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无机磷浓度高于有机磷;无机磷中各形态磷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a-P>Fe/Al-P>NH4Cl-P。底质有机质浓度非常丰富,呈现出由湖周向湖心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结果显示,杞麓湖各采样点有机指数相当高,全湖都处于严重污染状态,且整个湖体有机氮污染严重,西部湖湾为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杞麓湖底质营养盐浓度的控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