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UMMA罐、活性炭吸附及玻璃纤维滤膜富集3种方式,于2014年12月对西北地区3个代表性炼化生产基地周围环境空气收集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方法,对13种典型毒害类物质进行分析,以研究其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结果表明,3个石化区周围环境空气中8种毒害类物质普遍检出,检出率超过80%;石化区苯系物、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8.01~182.75μg·m~(-3)、6.28~7.95μg·m~(-3)、5.53~12.62μg·m~(-3)、7.03~36.08 ng·m~(-3).其中,苯并[a]芘超标最为严重,日均浓度超二级标准限值1.8~13.4倍,苯、甲苯、二甲苯也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3个石化区苯并[a]芘、1,3-丁二烯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已超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兰州石化区周围人群遭受苯的非致癌不良影响风险也较高.与此同时,苯、乙苯、苯乙烯、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均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其中苯、1,3-丁二烯、对二氯苯的致癌风险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一台满足国Ⅴ排放标准的双喷射(气口喷射+缸内直喷)汽油机上开展了燃用E10乙醇汽油(乙醇体积比为10%)对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TIR)测量了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及醇、醛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量,对比分析了双喷射模式时各工况下E0和E10两种燃料的非常规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双喷射模式下,加入乙醇有效降低了乙烯、1,3-丁二烯、苯和甲苯的排放量,但会导致乙醛排放升高.双喷射模式下,随着负荷增加,两种燃料下的1,3-丁二烯和甲苯排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乙烯、甲醛和苯排放则先降低后升高.乙醇能抑制1,3-丁二烯、乙烯生成,抑制效果为PFI模式优于双喷射模式,GDI模式抑制量最低.PFI和GDI模式下E10的甲醛排放均显著升高,但双喷射模式有效抑制了甲醛排放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选取四川省12家典型餐饮单位开展了NMHCs浓度和VOCs组分监测,结合已有数据,综合建立了含117种VOCs组分的餐饮源组分谱,获得本地化NMHCs排放因子,基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四川省餐饮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含氧和烷烃两类组分为川菜、烧烤和食堂餐饮的最主要的组分,二者合计质量分数在75%以上,主要VOCs物种为乙醇、甲醛、乙烷、己醛、乙烯、 1,3-丁二烯和丙烯醛等;含氧组分对OFP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烯烃,主要OFP贡献物种为甲醛、乙烯、乙醇、 1,3-丁二烯、丙烯醛和己醛等. 2019年四川省餐饮源VOCs排放量和OFP值分别为32 kt和141 kt,分别占四川省人为源VOCs排放量和OFP值的5%左右,餐饮源对臭氧生成可能有重要贡献,应加大餐饮源挥发性有机物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钙钛矿型催化剂La_(1-x)Al_xFeO_3(x=0、0.3、0.5、0.7),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La_(1-x)Al_xFeO_3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评价了催化剂表面化学形态和催化活性指标.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对甲醇/柴油发动机尾气中的甲醛、甲醇、1,3-丁二烯和N_2O进行了催化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La_(1-x)Al_xFeO_3中掺杂适宜量的Al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改善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当Al掺杂量为0.5时,所制备的La_(0.5)Al_(0.5)Fe O_3催化剂对甲醇、甲醛、丁二烯和N_2O的起燃温度(T50)分别为192、172、180和212℃,完全转化温度(T90)分别为227、205、240和324℃,呈现了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对甲醇、甲醛、1,3-丁二烯和N_2O最大比排放分别为5.2×10~3、0.6×10~3、0.02和11.23 mg·k W~(-1)·h~(-1).与原发动机比排放相比,转化率达到了92%以上.表明La0.5Al0.5Fe O_3为适宜用于甲醇/柴油发动机尾气中非常规排放物低温催化降解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空气毒物是指那些致癌和导致其他严重健康影响的污染物。本研究采用Model3/CMAQ预测不同排放情景下空气毒物对健康的影响。选择的毒物有:苯、1,3-丁二烯、甲醛、乙醛、柴油颗粒物。设计了10个排放情景,包括2020年排放标准下的情景。结果显示,柴油颗粒物的致癌风险是其他主要毒物联合作用风险的4.2倍,且主要来自非道路源,占到57.9%。其他四种毒物的致癌风险主要来自生物源,占32.2%。除了柴油颗粒物,主要的道路致癌风险来自轻型汽油车所排放的毒物,主要为苯和1,3丁二烯。根据2020年的排放情景,柴油颗粒物造成的健康风险降低32.8%,其他四种毒物造成的风险降低19.4%。因此,降低柴油车颗粒物排放能有效降低健康风险,采用更好的技术和更严的标准控制车用柴油机的排放,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工业废水处理系统VOCs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斌  律国黎  任爱玲  杜昭  邢志贤  韩鹏  高博  刘淑娅 《环境科学》2013,34(12):4654-4660
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试了维生素C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各单元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现状,分析和总结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种类特征.结果表明,废水处理系统中共检测出32种物质,逸散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范围为0.962 9~32.097 0 mg·m-3.其中,位于废水处理系统最前端半密闭状态的沉砂池是逸散VOCs种类最多、强度最大的单元,为25种,其总浓度为32.097 0 mg·m-3,沉砂池中小分子硫化物所占比例较大,为30.02%;后续处理单元中芳香烃比例较高约占监测总量的21.06%~31.48%.监测出VOCs的主要种类为氯代烃类、酮类,分别占监测总量的6.39%~55.80%、10.40%~58.08%,废水处理系统各单元均监测到丙酮、2-丁酮、正己烷、氯仿、氯苯等14种VOCs,其中氯乙烯、苯乙烯、1,3-丁二烯3种属于高毒性物质,监测出的氯乙烯浓度超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标准,1,3-丁二烯等多种污染物尚无国家标准限值,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制药废水VOCs排放标准的修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一台装备有电控单体泵增压中冷系统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加装甲醇喷射装置并向进气道喷入定量的纯甲醇,结合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并使用氧化催化转化器(DOC)组合微粒氧化催化器(POC)后处理系统,使其常规排放能满足国五排放法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柴油甲醇双燃料(Diesel Methanol Dual Fuel,DMDF)发动机的非常规排放特性.在采用国五排放法规标准规定的ESC(稳态13点工况)测试方法条件下,利用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检测法)对DMDF发动机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机非常规排放物主要为甲醇、甲醛、1,3-丁二烯、苯、甲苯和SO2,非常规排放物的全工况加权比排放为19.532 g·kW~(-1)·h~(-1),其中,甲醇的全工况加权比排放为11.395 g·kW~(-1)·h~(-1),甲醛的全工况加权比排放为5.927g·kW~(-1)·h~(-1),SO2的全工况加权比排放为0.053 g·kW~(-1)·h~(-1),其余排放物为痕量水平.在催化氧化装置处理后非常规排放物全工况加权比排放为0.115 g·kW~(-1)·h~(-1),降幅为99.41%.催化氧化装置对甲醇、1,3-丁二烯、苯和甲苯的消除率为100%,对甲醛的消除率为99.04%.  相似文献   

8.
于2019年11月6~9日开展了深圳全市11点位105种VOCs组分的离线观测,评估了深圳市不同区域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深圳市总VOCs,总OFP和总SOAFP分别为44.3×10-9,272.6和1.1μg/m3.从空间分布来看,VOCs,OFP与SOAFP具有相似特征,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西北部工业区存在较多工业排放源,是削减VOCs的关键区域.从物种组成来看,体积浓度较高的物种有丙酮、二氯甲烷、乙烷;OFP较高的物种有1,3-丁二烯、甲苯、乙醛;SOAFP较高的物种有甲苯和二甲苯;且甲苯/苯比值表明溶剂排放等工业源对VOCs影响显著.从空间分布差异来看,正丁烷、甲苯和2,3-二甲基丁烷区域差异性较大.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正丁烷、异丁烷、甲苯、二甲苯和1,3-丁二烯作为化学活性较高且本地排放特征最显著的物种,是深圳市区域性O3和PM2.5协同防治的关键VOCs组分.  相似文献   

9.
丙烯腈。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用于生产塑料和丙烯酸系纤维,环境保护署将其归为“可能的人类致癌剂”。主要排放源为生产丙烯腈、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苯乙烯-丙烯腈树脂、丙烯酸纤维和腈合成橡胶的工厂。年排放量:227万公斤。丁二烯。无色气体,用于生产合成橡胶和工业化学物质。环境保护署将其归为“可能的人类致癌剂”。主要排放源为生产含丁二烯的橡胶和ABS树脂的工厂。工业污染源排放的丁二烯总量为每年521万公斤。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预浓缩—GC-MS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共检测出108种,其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33%)、芳香烃(21%)、烯烃(16%)、卤代烷烃(20%)、卤代烯烃(9%)和卤代芳香烃(1%),总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163 7±39 0)μg m3。更重要的是,在检出物中有54种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主要成分是苯系物和卤代烃,其中苯,甲苯,丙烯,1,3-丁二烯,氯乙烯和1,2-二氯乙烷是含量最高的组分。   相似文献   

11.
汽车制造企业恶臭来源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工业恶臭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恶臭来源及对敏感点居民区的影响进行采样和分析.2016年11月15~17日,分别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和大气预浓缩仪-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法对该企业厂区内各个车间的排气筒、厂界和敏感点的臭气浓度和VOCs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整车厂和发动机厂各个车间排气筒的臭气浓度均未超标,发动机厂厂界的臭气浓度未超标,但整车厂的厂界和敏感点的臭气浓度均超过标准限值.监测共确认54种VOCs物种,包括芳香烃、卤代烃、烷烃、烯烃、环烷烃、酮类、酯类、醚类、醇类、含硫化合物和含氧环化合物.其中,卤代烃种类最多,其次是芳香烃.由此可知,汽车制造恶臭类代表物质主要是卤代烃和芳香烃.根据敏感点居民区特征VOCs物种的质量浓度、检知嗅阈和阈稀释倍数筛选出敏感点居民区的典型恶臭物质为1,3-丁二烯.针对涂装车间所用涂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特征VOCs物种均来自涂料成分.恶臭贡献最大的1,3-丁二烯,在排除敏感点居民区周边其他污染源影响的情况下,推断其来源是整车厂涂装车间的喷涂和烘干工艺所产生的.建议企业采用含VOCs组分较低的环保涂料或更高处理效率的RTO净化装置,以减少汽车制造过程对居民区敏感点的恶臭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     
X83 9801771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王扬祖(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1997,13(4)一l一4环信X一73X830.1 9801772用被动式剂量器及自动热解吸方法采集测定l,3一丁二烯一Collee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l,3-butadiene using Passive dosimeters and automatiethermal desorption〔刊,英〕/chaoliang Yao…//Am.Ind.Hyg.Assoc.J.一1997,58(l)一44~50 环信Mo33 用自动热解吸活性炭管组装成的采集环境水平的1,3一丁二烯新型被动式剂量器。采样管经热解吸用气相色谱(GC)测定。研究了浓度的影响及样品…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天津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成及光化学活性,于2014年5-9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展在线观测。结果表明,天津市VOCs平均浓度为90.5×10~(-9)(V/V),其中,烷烃、烯烃和芳香烃贡献分别达到60.7%,29.0%和10.3%。等效丙烯浓度和臭氧生成潜势(OFP)评估发现,天津市VOCs光化学反应较活跃的物质以低碳(C2~C5)烯烃和烷烃为主,反应活性和对臭氧生成贡献较大的物种主要为1,3-丁二烯、丙烯、乙烯等烯烃类。VOCs平均最大O_3增量反应活性为3.08,约为丙烯的1/3。气团老化程度评估发现,除受到局地排放影响外,区域传输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杭州典型区域C2-12质量浓度变化及臭氧潜势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荷兰Synspec公司的GC955-611/811在线气相色谱系统于2006年9月20日—10月11日对杭州市区5个典型区域的ρ(C2-12)进行了自动连续监测. 结果表明:ρ(C2-12)以次干道最高(为189.0 μg/m3),主干道次之(为165.6 μg/m3),云栖清洁对照区最低(为109.9 μg/m3).下沙经济开发区的C2-12主要来自化工企业的排放,云栖清洁对照区主要来自植被排放,其他区域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各区域芳烃以甲苯、乙苯等苯系物为主,均占芳烃总量的90%左右;烷烃中w(正己烷)最高;烯烃中异丁烯,1,3-丁二烯的含量最高;各组分最大臭氧潜势量在5个典型区域中均以异丁烯、甲苯较大.   相似文献   

15.
柴油/甲醇二元燃料发动机的非常规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一台电控单体泵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利用FTIR研究柴油/甲醇二元燃料发动机不同甲醇替代率下的非常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柴油/甲醇二元燃料燃烧模式下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未燃甲醇、1,3-丁二烯及N_2O的比排放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均随着甲醇替代率的增加而增加;甲醛、未燃甲醇及N_2O的比排放随着负荷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转速的增加,未燃甲醇的比排放趋势相差不大,排放量也无明显差别;CO_2的比排放随着甲醇替代率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泉州市"十二五"期间机动车排放清单,获得了不同机动车排放贡献率.结果表明:摩托车和小型客车占总机动车保有量的比例最大,成为泉州市机动车排放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量排序:CO>NOx>HC>PM;甲醛>苯>乙醛>1,3-丁二烯>氨;CO2>N2O>CH2;不同车型对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贡献率有显著不同,小型客车对于CO和HC排放贡献最大,NOx、PM的主要排放源为重型货车;摩托车、小型客车、中型货车对有毒有害物的贡献率最大;小型客车对温室气体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餐饮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风险评估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餐饮油烟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参与大气化学反应、气味效应、毒性效应影响室内外环境及人体健康. 分别于冬夏两季(6月和12月)用餐高峰时段对天津某中型餐馆排放油烟中VOCs进行实地监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得出厨房油烟VOCs中主要污染物为乙醇和丙烷;餐馆油烟去除效率不足30%,对环境影响显著;醛类是影响油烟排放源臭气指数的主要污染物,油烟平均嗅阈值与丁醛嗅阈值相当;厨房排放油烟中含氧有机物和烯烃是其光化学活性的主要贡献者,油烟单位数浓度活性为3.8×10-12,与正己烷相当;厨房油烟中1,3-丁二烯、苯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3×10-3和1.6×10-5,存在较大的人群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8.
将布(非纺织布)或泡沫塑料(100分)用10~150分聚合物浆液浸渍,制取油吸收剂。浆液是一种橡胶浆,例如聚丁二烯、丙烯腈-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苯乙烯-丁二烯或聚丁二烯基橡胶浆,以及(或)树脂浆,如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或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基浆液。实例:将丁-苯  相似文献   

19.
李雷  李红  王学中  张新民  温冲 《环境科学》2013,34(12):4558-4564
于2009年11月5~9日,采用在线监测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31种VOCs物种进行了观测,对其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组成与来源、化学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1种VOCs物种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14.51μg·m-3(范围为29.42~546.06μg·m-3),烷烃和芳香烃是含量最为丰富的组分;31种VOCs浓度之和及烷烃、烯烃、芳香烃3类化合物的各组分浓度之和都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研究区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同时汽油、液化石油气的挥发以及涂料和溶剂的挥发也是其重要来源.研究区VOCs气团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率最大的是芳香烃(42.5%)和烯烃(38.6%);甲苯、反-2-丁烯、间/对二甲苯、正丁烷、1,3,5-三甲苯等是VOCs中的关键活性组分.机动车尾气排放、汽油蒸发是导致研究区环境空气中臭氧形成的重要VOCs排放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己烷、1,3-丁二烯和BTEX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HQ)在3.95E-03~2.45E-01之间,对暴露人群不存在非致癌风险;1,3-丁二烯、苯的致癌风险值(RISK)分别为1.47E-05、5.34E-05,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其它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环境空气中苯对暴露人群存在着较大的致癌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环境空气中苯的污染水平,尽早研究并制定环境空气中苯的环境基准和标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序批试验研究了零价铁修复对底泥中1,3-二氯苯的去除效果,分析了零价铁修复过程中pH和铁离子质量浓度以及修复后底泥土壤酶的恢复情况. 结果表明:添加占底泥干质量2%的还原铁粉,1,3-二氯苯的去除率可达72.3%〔初始w(1,3-二氯苯)为500  mg/kg,培养时间为20 d〕,较未添加零价铁修复处理高52.0%. 零价铁有效地促进了底泥中1,3-二氯苯的去除,土著微生物在自然恢复中起一定的作用. 在修复过程中零价铁并未使底泥pH发生明显变化,底泥水体中的总铁质量浓度(低于0.3 mg/L)始终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3-二氯苯污染使底泥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蛋白酶的酶活性显著降低,使脲酶的酶活性显著升高. 零价铁修复使1,3-二氯苯抑制的底泥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恢复到未污染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