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集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地方能源政策研究、能源设施建设、能源运行调度与供应保障、能源节约、能源行政审批等职能于一体的市政府统筹全市能源管理的体系,是成都市能源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目前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尚属首家。  相似文献   

2.
日前从天津市统计局获悉,为切实规范和加强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推动全市节能减排顺利进行,天津市统计局、市经委、市发改委和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于今年3月至7月开展全市能源统计、计量专项检查。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开发利用木本能源植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能源植物的概念、开发利用能源植物的意义,以及能源植物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重点论述了上海地区开发利用木本能源植物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如何开发利用木本能源植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2009,(8):58-59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日前强调,核电是当今最现实可行、能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是优化中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必由之路。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能源是一个用户端的或靠近用户端的能源利用设施,它必须是一个能源梯级利用或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设施。分布式能源可以是绿色能源,也可以不是,它立足于现有的能源——资源配置条件和成熟的技术组合,追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以减少中间环节损耗,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分布式能源是在用户现有条件和实际需求的综合化、智能化的能源转换设施。  相似文献   

6.
前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指的是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外,能够循环利用、不断补充的、且具有再生功能的能源。这些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源(薪柴;农作物秸秆、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垃圾、粪便、稻壳。蔗渣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氢能等,它们大多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分布广泛,是一种清洁能源。它们是人类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基础,又是近期能源的补充。河南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如沼气)和风能四个方面。这些能源的利用历史已经很长,例如临汝温泉,早在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7.
能源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危机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能源供给或者需求安全等相对单一的维度对能源低碳转型的风险与挑战展开分析,这将导致转型风险识别不够全面。鉴于此,本文在梳理能源安全观内涵演进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供需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市场安全和人才安全的新型能源安全观“五维”分析框架,系统阐述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风险,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包括保障能源供给,强化供需安全;发挥煤电优势,提升技术安全;维护数据系统,保障信息安全;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市场安全;加大人才建设,重视人才安全。本文认为,以新型能源安全观引领能源低碳转型,对于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4,20(3):48-4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会议认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制定并实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解决好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须坚持把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国能源的现状,其中主要包括能源储量和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低下;煤炭储量可观,但品质不高;能源生产增长迅速;能源短缺。尤其是清洁能源短缺,清洁能源危机将会长期存在。我国如此的能源现状已造成大气环境煤烟型严重污染。我国从石油输出国已变成石油进口国,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实施的“能源自给政策”急需调整。采用洁净煤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确保经济在持续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大气环境免遭污染,即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能源合理利用研究张落成,姚士谋,帅江平,许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江苏省能源现状特点江苏省能源矿产主要是煤,是当前编入国家矿产储量表的唯一能源矿产;其次在油、天然气、,探明有一定的储量,其开采量虽小,但比较稳定;铀己被开采完,地...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能源的需求更趋紧张,而煤炭、原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对于人类是有限的,寻找新能源已成为能源科技领域的共同话题。风能、波浪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等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太阳能,它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工厂,无论大小,作为能源的消费者,都有责任和义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一次性能源消耗必然伴随着环境污染。开发利用太阳能就是能源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致力合作,解决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出路之一。因此,工厂利用太阳能的前景非常广阔。工厂一般分生…  相似文献   

12.
欧盟可持续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能源紧缺与能源安全供应问题以及能源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欧盟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融合了环境考虑的能源政策措施,本文称之为可持续能源政策。欧盟可持续能源政策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为核心内容,融入环境保护的目标,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应对了能源问题。中国能源供应的处境和欧盟相似,特别是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效率大大低于欧盟国家,因此,欧盟可持续能源政策措施对中国有着诸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7月22日,省检察院与省环保局、发改委、监察厅、公安厅、国土资源厅等十一个主管部门举行联席会议,通报了近期河北省检察机关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情况,并下发了《关于在查处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以促进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政管理,加强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4.
来自政府部门、有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和国内主要能源企业的120多名高层人士近日齐聚北京,就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取得共识。他们呼吁,国家应对我国21世纪能 源发展早作战略性部署。 专家们认为,我国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部署中。要注重以下几点:发展能源应走多元互补、洁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重视后续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以替代煤炭的直接燃烧;要确立石油在能源中的战略地位,提前做好石油的战略储备,以应付新的世界性石油危机;要重视 区域性能源结构的优化,建立若干个能源基地以优先发挥本地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用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丘陵缺能农村王禾村能源生态旧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出其能源生态与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建立了能源生态工程的新系统主导结构能源、物质流向图,提出了开发治理的思路,并在该村进行了初期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保障,高效、优质、结构合理的能源供给结构,是实现发展的可持续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基础。同时,能源使用中产生的排放物又是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来源,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及其相关环境问题的解决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美、加两国能源与环境的考察总结了两国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目标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在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中,除水电外,风电和生物质能利用,可以说是最接近商业化的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前言中指出“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目前,全球市场能源消费继续增长,一次性能源越来越稀缺。为稳定能源供给,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将能源稳定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  相似文献   

19.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4):59-59
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日前在上海闵行紫竹科技园成立。“能源中心”聚集了上海能源技术研究的优势力量,包括上海航天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华谊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成立能源领域的“太阳能技术研究”、“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燃料电池汽车联合研究”、“洁净煤技术研究”、“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五个研究室,力求在政府部门协调引导下,改善上海在清洁能源方面科技力量较分散的状况,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加快上海清洁能源和能源清洁利用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的步伐。新成立的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今后将以多学科、多领域技术整合为特色,瞄准国际前沿开展能源应用基础和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5):55-55
国家印发了《加强能源计量的工作意见》,该意见指出了当前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如下: (一)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管理;(二)一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有些能源计量器具老化、落后,导致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