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引言位于尼日利亚沉积盆地南部的尼日尔三角洲约占地64,000平方公里,其所在的几内亚湾东隅正处于三联脊构造的交点,在白垩纪中期,南美开始从这里同非洲裂离。继后沿裂谷带的不稳定性和沉降作用导致了一次海侵,这次海侵终止于白垩纪晚期。原始的尼日尔三角洲最初形成于晚白垩纪,以古新世的一次大规模海侵而告结束。从始新世起发生了一次海退,并形成河流-三角  相似文献   

2.
来自印度Adayar河的重金属:渗透进入相邻的地下水含水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Adayar河是一条很短的河流(40km长),向西南方向流去,流经Chennai(北纬13°05',东经80°15'),从这里蜿蜒曲折大约13km后汇入孟加拉湾(图1).在河口地带它变得很宽,河口宽达2km.汇水面积约有800km2,其中大多数地方地势平坦,有岩层的露头.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江都-镇江(大港)河段冰后期地层层序可分为早期海侵层序和中、晚期海退层序.早期海侵层序主要包括下部冰消期近源辫状河流相、中部河流相、上部河漫滩相,为一套海进式河床充填层序,在垂向上具有该河段独有的三层结构特点.中、晚期海退层序主要包括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在垂向上也具有三层结构特点.冰后期以来,古长江的江面宽度不断变化,沉积中心位置也随之发生多次较大调整: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中心位置曾不断向南偏移;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其中心位置开始北移直至最大海侵结束;最大海侵后,随着三角洲不断进积,其中心位置也开始节节南移直至现今位置;从最大海侵到现在,古长江中心位置可能向南移动大约15 km.  相似文献   

4.
赤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137Cs法对赤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展开调查研究,以期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赤水河中上游地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中137Cs含量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坡耕地以侵蚀为主,平均坡度在11°~19°之间时,侵蚀模数介于3630~6776 t/(km2·a),其中,习水和叙永研究区坡耕地平均坡度均大于15°,土壤侵蚀强烈,侵蚀模数在6050~6776 t/(km2·a)之间;草地平均侵蚀模数为4235 t/(km2·a);(2)林地有微弱堆积,堆积模数为1331 t/(km2·a);水稻田堆积模数为3872 t/(km2·a)。可见,当平均坡度大于15°时,坡耕地土侵蚀强度较大,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水保措施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沈岩 《世界环境》2011,(6):88-89
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宝石"的杰内古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它是撒哈拉通向非洲的大门,也是沙漠人心中传奇之城。杰内的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泥土建筑,还有杰内城中的泥土民屋,它们都仿佛来自于梦境。以独特的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著称于世的杰内古城,建于公元800年,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厂多金属矿区河流中Sb和As的迁移及环境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以广西大厂多金属矿山为例,对其矿山尾矿堆及地表河流进行采样,研究矿山开采中释放的毒害元素Sb和As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矿渣堆中的w(Sb)和w(As)分别为175~7 119和309~24 233 mg/kg;选厂排水中ρ(Sb)和ρ(As)最高值分别为5 475和179 μg/L;受矿山影响的河流中的ρ(Sb)和ρ(As)平均值在枯水期为630和100 μg/L,在丰水期为497和65 μg/L. 该矿山的开采致使选厂排水和矿山尾渣均对矿区河流中重金属含量做出显著贡献,已对周边河流产生严重影响,造成了刁江上游河水的污染. Sb与As虽然化学性质相似,但二者在河水中的迁移特性仍有明显的差别,As在河水中的衰减强于Sb. 河水中Sb和As的影响范围都很大,模拟计算表明,Sb和As的影响范围分别离矿山区约120和60 km.   相似文献   

7.
地处马斯克林(Mascarene)群岛的留尼旺岛(图1),位于南纬21° 07',东经55°32',是一座具有210万年历史的火山岛.公元前8500年,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要低20m[1],这里最早的珊瑚经过集群形成了礁盘.最高点是海拔为3069m的内吉斯峰(Piton desNeiges),而富尔奈斯(Piton de la Foumaise)活火山的海拔为2631m.该岛长约70km,面积2512km2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安徽及邻区(29°~35°N,114°~120°E)1976年1月—2009年7月重新定位后的地震目录,统计分析了不同空间范围内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平均震源深度8 km,优势深度分布为5~15 km,其中霍山地区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3~8 km。中小地震震源深度在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安徽中西部...  相似文献   

9.
1980~2015年长江流域净人为氮输入与河流氮输出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梦雅  胡敏鹏  陈丁江 《环境科学》2021,42(12):5777-5785
为推进长江氮污染的精准防治,分析了 1980~2015年的净人为氮输入量(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s,NANI)和大通站河流可溶性无机氮(DIN)输出通量的年际动态变化特征,构建了定量描述两者之间动态响应关系的多元回归模型,识别了河流DIN来源组成.结果表明,1980~2015年期间,长江流域NANI(以N计)从1980年的4 166 kg·(km2·a)-1持续增加至2015年的8 571 kg·(km2·a)-1,人口密度和畜禽养殖密度增加是NANI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化肥氮和净食物/饲料氮输入是NANI的主要来源,69%的NANI进入农林地(NANIN),31%的NANI进入人居地(NANIP).长江DIN输出通量(以N计)由1980年的455 kg·(km2·a)-l持续增加到了 2015年的1 811 kg·(km2·a)-1.长江DIN输出通量的时间变化不仅与NANI及其组分密切相关,而且受到遗留氮库和建坝库容的影响.基于NANIN、NANIp和建库容量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能解释长江DIN输出通量92%的时间变异性.该模型估算结果显示当年NANI、遗留氮库和自然背景源对长江DIN输出通量的36 a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8%、36%和6%.因此,加强NANI和遗留氮协同管理是有效控制长江氮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地处马斯克林(Mascarene)群岛的留尼旺岛(图1),位于南纬21° 07',东经55°32',是一座具有210万年历史的火山岛.公元前8500年,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要低20m[1],这里最早的珊瑚经过集群形成了礁盘.最高点是海拔为3069m的内吉斯峰(Piton desNeiges),而富尔奈斯(Piton de la Foumaise)活火山的海拔为2631m.该岛长约70km,面积2512k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