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烯酰胺对大型(Daphniamagna)的急性试验表明,丙烯酰胺对大型的24h LC50、48h LC50值分别为173.21和89.59mg·L-1。21d生活周期试验结果表明,大型的生殖指标是对该种化合物最为敏感的慢性毒性参数。丙烯酰胺对大型生殖的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为1.56mg·L-1,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为3.13mg·L-1,并据此计算出该毒物的最大允许浓度(MATC)为2.47mg·L-1。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和慢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2):65-67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测定模拟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20种蒽醌类化合物对大型(Daphnia magna)的48h半数活动抑制浓度(EC50), 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光致毒性.比较了两种助溶剂(二甲基亚砜和丙酮)对这些化合物光致毒性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光致毒性的机理.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助溶剂不影响这些化合物对大型潘的光致毒性.蒽醌类化合物因其取代基的不同(-NH2、-OH、-Cl、-Br、-NO2)、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和取代基数目的不同,而表现出对大型潘光致毒性的不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E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EHOMO)之间的能级差,可用于初步判断蒽醌类化合物 溞大型的潜在光致毒性.  相似文献   

5.
氯霉素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氯霉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抗生素,曾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虽然目前已被列入我国渔药禁用清单,但在水环境中仍被大量检出。为探究氯霉素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选择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研究氯霉素对其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同时建立了氯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通过实测浓度分析确保实验过程中氯霉素浓度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表明:氯霉素对大型溞的48 h半数抑制浓度(EC50)为129.5 mg·L-1,95%置信区间为124.4~150.9 mg·L-1,对溞类的急性毒性为低毒;长期暴露能抑制大型溞的产溞数量,以繁殖量为毒性指标,21 d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1.25 mg·L-1,最低可观测效应浓度(LOEC)为2.50 mg·L-1;各暴露组实测浓度范围在配制浓度的80%~110%,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同时,利用实验获得的急慢性毒性数据,计算氯霉素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比(ACR),发现利用慢性毒性求得的ACR值比利用急性毒性EC10求得的ACR值更接近推荐值。研究表明氯霉素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低,但具有慢性毒性效应,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用大型蚤(Daphnia magna)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其急性毒性作用和慢性毒性作用,同时还研究了环境因素(温度、硬度、腐殖酸)对DBP24h-EC(50)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对大型蚤的24h-EC50为10.35mg·1-1,温度、硬度和腐殖酸对DBP24h-EC50均有一定影响.DBP对大型蚤的捕食行为产生抑制,EC50在 6-7mg·1-1之间.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DBP对大型蚤的生长繁殖产生一定影响,低浓度DBP对大型蚤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高浓度DBP对大型蚤生长繁殖存在抑制作用,BDP的最大允许安全浓度为1-2mg·1-1.  相似文献   

7.
选择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以大型溞体内金属积累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死亡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上覆水体系与水柱-沉积物共存体系中金属镉(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暴露于水柱-沉积物共存体系和上覆水体系中的大型溞体内的生物积累量均随沉积物Cd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说明沉积物中的Cd可通过食物吸收等途径对生物体致毒、致害;暴露于两种体系中的大型溞体内的MT含量在低浓度条件下随沉积物中Cd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当Cd含量高于800μg·g-1时MT含量大幅度下降,并且两体系之间无显著差别;暴露于两种体系中的大型溞幼溞死亡率无显著差别.上覆水中溶解态Cd和沉积物中可交换态Cd是对水生生物重要的毒性影响形态.  相似文献   

8.
敌草隆是一种典型的常用防污漆活性物质,辣椒素是一种新型的天然防污漆活性物质.为比较两者对水生甲壳动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实验,研究敌草隆和辣椒素对大型溞的致死性和对其初次生殖时间、总生殖胎数、体长和产幼溞数量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建立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大型溞(Daphnia magna)慢性毒性测试的毒理学数据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水质基准(water quality criteria,WQC)制定中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用以推导能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的化学污染物浓度阈值.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部分生命周期暴露的基础上得出的最低观察效应浓度(lowest observed effe...  相似文献   

11.
铜的形态分布与Daphnia magna急性毒性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清  王子健 《环境化学》1998,17(1):14-18
本文利用化学平衡模式MINTEAQ2研究不同酸度,碱度和有机配体存在下铜的形态分布特点,通过Daphnia magna毒性试验获得形态变化时的毒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无论是总量,还是游离态浓度,都不能反映出铜的毒性大小。  相似文献   

12.
硫氰酸钠,二甲基甲酰胺,乙腈和丙烯腈是化工生产中排放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会造成水生生物的急性死亡和慢性中毒,破坏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为保护水生态系统,需研究这些污染物对水生物的毒性效应,制定其在水中的允许浓度和排旷标准。本文研究了这四种污染物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硫氰酸钠,二甲基甲酰胺,乙腈和丙烯腈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值(48h=EC50)分别为4.22mg/L,3561mg/  相似文献   

13.
于瑞莲  赵元慧 《环境化学》1998,17(5):451-456
测定了24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对大型蚤的24h半数抑制浓度24h-IC50。结果表明,苯胺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酚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8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稀有鲫的急性、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种拟除虫菊酯对稀有鲫的急性毒性和其中2种拟除虫菊酯的亚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二氯炔戊菊酯、胺菊酯、甲醚菊酯对稀有鲫均属剧毒,它们的ρ(96hLC50)/μg·L-1分别为3.16,3.24,6.31,7.21,7.35,32.45,91.75和882.6;甲氰菊酯、二氯炔戊菊酯对稀有鲫7d亚慢性毒性的最低有影响浓度ρ(LOEC)和最高无影响浓度ρ(NOEC)分别为0.88~0.44μg/L,4.0~2.0μg/L,以ρ(96hLC50)/μg·L-1为基准,2种拟除虫菊酯的安全系数均为0.06~0.125.  相似文献   

15.
东湖沉积物中掺入腐殖质与铜 ,得到总有机碳 (TOC) 1.4 5 %~ 5 .72 %、总铜 (TCu) 12 0~ 2 70 0mg/kg的污染沉积物样品 ,离心法制取沉积物间隙水 .间隙水对大型溞 (Daphniamagna)进行 4 8h急性毒性试验 .沉积物及间隙水的化学分析表明 :间隙水中可溶性有机碳 (DOC)、铜 (Cu)、铁 (Fe)、锰 (Mn)、钙 (Ca)与沉积物中TOC和TCu含量关系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多元分析表明 :间隙水中铜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随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升高而减弱 ,随沉积物中总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多元回归方程为 :LC50 =- 0 .13179+0 .0 780 7[TOC]- 0 .0 0 0 12 [TCu]+0 .0 4 6 5 3[DOC]- 0 .0 80 4 5 [Cu]+0 .0 0 794 [Fe]+0 .0 36 6 [Ca],P =0 .0 0 0 0 相似文献   

16.
白眉蝮蛇毒精氨酸酯酶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鼠和大鼠分别研究了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 )蛇毒中精氨酸酯酶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腹腔和静脉给药小鼠急性毒性分别为半数致死量LD50,ip =5.73~6.68 U/kg, LD50,iv=4.12~4.76 U/kg ;最大致死量LD100,ip=8.60 U/kg, LD100,iv=6.40 U/kg;最小致死量LDmin,ip =4.20 U/kg, LDmin,iv=3.10 U/kg .大鼠急性毒性结果分别为LD50,ip= 5.09~5.98 U/kg, LD50,iv=3.30~3.86 U/kg ; LD100,ip=7.80 U/kg, LD100,iv=5.50 U/kg; LDmin,ip=3.60 U/kg, LDmin,iv=2.70 U/kg.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为活动能力、生长率、进食量、死亡率等一般综合指标药物处理组和CK没有明显差别;血检、尿检等临床指标除谷丙转氨酶(GPT)高剂量药物处理组与CK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它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解剖和脏器系数指标,高剂量药物处理组肝脏明显肿大、空泡化,脏器系数也明显高于CK(P<0.05),其它脏器未见病变,脏器系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方面考虑,纯精氨酸酯酶比现在临床应用的"蝮蛇清栓酶"(主要成分为精氨酸酯酶)毒性低. 表3 参11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中氯丙嗪污染对鲫鱼和大型蚤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丙嗪作为一种镇静类兽药被广泛使用,已成为水环境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为检验氯丙嗪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工业原料药盐酸氯丙嗪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氯丙嗪对两种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致死率、抑制率概率单位)均与其浓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且毒性强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氯丙嗪对鲫鱼的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1.11、0.43和0.32mg·L-1,通过计算求得氯丙嗪对鲫鱼的安全浓度为19.5μg·L-1;氯丙嗪对大型蚤的24h LC50值为0.65mg·L-1,24h EC50值(使50%受试大型蚤活动受抑浓度)为0.57mg·L-1;48h LC50值为0.36mg·L-1,48h EC50值为0.28mg·L-1;对鲫鱼和大型蚤而言,氯丙嗪属极高毒性物质,大型蚤对氯丙嗪的敏感性大于鲫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斜生栅藻、大型水蚤和草鱼为试验生物,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多效唑对斜生栅藻EC_(50)-96h为20.62mg/l;对大型水蚤LC_(50)-48h为21.86mg/h;对草鱼苗静态生物检测结果为LC_(50)—120h 16.33mg/l,流水生物检测结果为LC_(50)-96h 14.36mg/l,LC_(50)-120h 9.13mg/l。经多效唑处理后,藻的细胞形态也发生明显改变。根据农药的实验室毒性评价划分标准,多效唑对三种生物的毒性均属低毒;田间安全性预评价的结果也表明其毒性为低毒,故认为多效唑是一种对水生生物危害较小的农药。但其慢性毒性及长期积累效应,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尤其是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杀虫剂,因能显著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其潜在生态毒性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溞类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更易受到水体中残留的杀虫剂类EDCs的影响,其毒性效应在水生生态系统毒理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杀虫剂类EDCs对溞类产生的生长发育毒性和生殖毒性,从酶活性变化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并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揭示其毒性作用机制,发现杀虫剂类EDCs通过扰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并展望了杀虫剂EDCs在联合毒性、多代效应的研究前景,旨在为研究杀虫剂类EDCs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