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古到今,自然灾害有种种表现形式(如地震、台风、旱涝灾害等)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伴为伍,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流失,无数生灵遭受涂炭。据联合国统计,本世纪前86年,全世界死于各种自然灾害的人数达450万。  相似文献   

2.
韩渭宾 《灾害学》1991,6(1):95-96
自古以来,地震、旱涝、滑坡、泥石流以及火山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抗御自然灾害,向大自然索取财富,求得生存发展的历史。虽然人类已与自然灾害斗争了几千年,防灾抗灾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迄今大多数自然灾害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演变和发生,目前人们尚未达到完全控制灾害的地步,为减免灾害损失,目前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减轻自然灾害的斗争,并在很多研究领域中开展国际合作。对于自然灾害,各国大都采用“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制定最佳预防方案,人们总是  相似文献   

3.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近五百年的旱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兆站 《灾害学》1995,10(4):49-54
本文根据旱涝史料及现代观测资料,运用旱涝等级评定法和农田水分平衡法,对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1470 ̄1980年逐年的旱涝状况进行了评定,重建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1470 ̄1980年近500a的旱涝等级序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旱涝发生的基本规律。运用山地-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的观点,探讨了山地-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与旱涝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5,自引:19,他引:85  
本文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出发,对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工作准则、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自然灾害损失绝对值度量指标——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标度自然灾害损失的相对量指标——灾损率的概念,并建立了灾损率的等级划分标准,同时还讨论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可比价值换算问题。灾度和灾损率概念的确立,使自然灾害对社会财富的损失程度有了较为科学的、定量化的等级描述.灾度和灾损率的概念应用于灾害强度描述、救灾投入、灾害保险、减灾工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汪钟兴 《减灾与发展》1998,(1):36-38,27
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我省78个市县1986-1995年农业作物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基础上确定十年平均的旱涝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为指标作为旱涝灾害区划的基本依据,把我省干进和水涝分别划分成特重,重,中和轻度四等。  相似文献   

6.
旱涝灾害的一些基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留科 《灾害学》1996,11(1):48-53
首先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它影响范围最大,危害程度最深.其次.对旱涝灾害的成因、确定旱涝灾害的定量指标以及评估旱涝灾害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对国内防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做了总体评价,并对其所采取的预防,救抗灾措施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天津旱涝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评估模型、应用天津近22年的旱涝指数为样本,对天津旱涝危险性进行评估,给出了天津旱涝指数概率密度曲线及不同程度旱涝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重旱、重涝几乎不可能发生;大旱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小--约700多年一遇;偏旱、大涝、偏涝这3种强度的灾害则比较频发,年发生概率分别为0.231 3、0.159 1、0.073 4.评估结果与天津近22年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应用此模型,对信息量不足的自然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防灾减灾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类社会是在对自然灾害的不断斗争中得到发展。近代由于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自然灾害的损失也在急剧增加。防灾减灾是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当前灾害监测技术、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灾情评估方法、灾害管理及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已有了不小的进展。本文概括地介绍了这些进展,并指出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试论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损失评估的特点与原则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在分析突发性自然灾害特征与灾害损失评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损失评估的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为灾害损失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沿海城市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前研究中出现的灾害损失类型划分界定不清晰,对次生灾害损失和间接损失无法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估等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从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建立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损失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员损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未来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研究中有待继续完善和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李祚泳  邓新民 《灾害学》1994,9(3):88-90,66
本文采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的分数维,其结果初步证实了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在一定区间范围内的无标度性。无标度区的跨度及相应的分形维数可作为四川旱涝灾害自组织程度的量度。  相似文献   

12.
近半世纪华北干旱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首先 ,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湿指数 ,该指数的主要特点是它是相对于一地的水份需要量而言的 ,并且针对干旱的特点 ,考虑了前期降水对近期干旱现象的贡献。利用该指数 ,对我国华北近几十年来的干湿变化进行了讨论 ,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 ,华北的干旱化趋势是十分明显的。其次 ,对华北干旱化的季节结构和周期性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最后 ,讨论了近年来华北的连续干旱现象 ,指出近两年来的连续干旱是近 5 0年来最为严重的 ,并且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明显的结束趋势 ,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旱涝灾害的分形研究方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李伟  黎洪德 《灾害学》2000,15(2):17-22
对旱涝灾害中的时间分维、关联维的计算以及 R/ S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 ,在此基础上 ,对旱涝灾害中已有的分形应用研究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的干旱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山东省近50多年的农业旱灾灾情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干旱灾情和致灾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6—9月份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山东省的汛期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导致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明显增大。进入90年代以后,与1961—1976年相比,干燥度指数普遍增大,半岛东部及黄河以北地区干燥程度增大得最为明显,半岛东部、鲁东南及鲁南的大部分地区由湿润区演变成了半湿润区,而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地区及鲁中北部、半岛西北部的局部地区则由半湿润区演变成了半干旱地区。造成干燥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变化,其次是积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辽宁气候变化及若干气象灾害的事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省1961~2005年39个气象观测站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近4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采用沙道夫干湿指数分析了辽宁省近45年的旱涝变化趋势;同时研究了辽宁省夏季低温冷害和沙尘天气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5年来辽宁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气候向暖干化方向发展。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45年来辽宁的干旱有增加趋势、洪涝减少,夏季低温冷害明显减少,沙尘日数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利用淮河流域旱涝易发区的安徽省寿县农田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重点分析观测期内CO2通量、能量交换和水汽输送的季节变化,并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辐射分量通量、下垫面反射率、波恩比、能量闭合守恒、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2通量、能量分配受地表农作物长势影响明显,其中,水稻灌浆、成熟期,被稻田吸收的CO2通量最大可超过2 mg.m-2.s-1,潜热通量达到正的极大值。稻田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吸收的CO2通量和释放的潜热通量均大于小麦田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的对应量。较大土壤热通量对应于较低的土壤水含量。试验观测期的下垫面平均反射率为0.14。作物生长期,稻田表面潜热是下垫面吸收能量的主要消费者,小麦田表面潜热和感热相当。能量闭合率ε的变化范围为0.4~1。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centrifugal compaction (spin tube) test to thoroughly evaluate polyelectrolyte conditioning on lab scale. In contrast to the well-known and widely applied existing tests (e.g., the beaker, the Jar settling, the free drainage, and the [sheared] capillary suction time test), the proposed spin tube test has a clear relation with the dewatering process taking place in a decanter centrifuge. Firs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entrifugal compaction, the solids stress of separate layers of sludge cake (obtained after spinning sludge in a lab centrifuge) is calculated. Next, the test was applied to assess in the lab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different polymers by evaluating the obtained sludge dryness. To verify and/or compare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spin tube tests, sheared capillary suction time tests were conducted and floc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analyzed. Finally, two of the three polymers evaluated in the lab were applied in the industrial sludge dewatering and drying sys...  相似文献   

18.
模糊支持向量机在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模糊支持向量机应用于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并进行验证,进行了研究区滑坡现状的调查,评价指标的选取,隶属函数的确定和基于FSVM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了高程指标、坡度指标、岩土体指标、地表湿度指标及植被覆盖指标等5个指标作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最后以莆田市为例,结合Rs和GIS技术,进行了滑坡危险性评价的研究.评价结果与实地验证和莆田市国土局提供的地质灾害现状图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The land borders of Evros, Greece, have been a common entry point for undocumented migrants on their way to Europe through Turkey. Adverse conditions, however, have resulted in many human casualties over the years. On the Greek side, 334 cadavers were retrieved between 2000 and 2014. This study provides a detailed forensic account of the humanitarian disaster in Evros to create an official scientific record of the situation. It showcases the gravity of the global issue of migration relating to health and mortality, and encourages communication and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the approach and patterns of practices surrounding the subject. A retrospective statistical research review was conducted of border‐related fatalities between 2000 and 2014, assessing the age and gender of victims, the cause of death, the location of bodies, identification rates, and country of origin. Age ranged generally from 24 to 29 years, but infants and children were among the deceased.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研究:定位、理念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行  刘兴业 《灾害学》2019,(4):172-175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发布了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契合国家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应加紧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的定位是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法、应急管理的特别法、公共安全的支撑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风险防范理念、综合防治理念、权利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确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区避让及搬迁转移、自然灾害科普、自然灾害防治社会参与、自然灾害保险等制度,为推进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