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不同区域火山爆发与中国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近500年来火山活动和中国旱涝资料,研究了中国旱涝型和各主要地区旱涝指数与不同火山区和不同季节火山爆发的统计关系,探讨了1991年江淮洪涝与该年6月火山爆发的可能联系。发现不同区域火山爆发对中国不同地区的旱涝影响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由统计检验表明,分区研究比不分区研究其信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富国  张先恭 《灾害学》1993,8(2):63-67
本文将世界火山爆发地点分为6个区域,根据500a来火山活动和我国华南旱涝资料,研究了中国华南阜涝与不同火山区域及不同季节火山爆发的统计关系,发现了不同区域火山爆发对华南旱涝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旱涝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西北地区160个台站1950-2000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西北5个区域夏季旱涝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西北东部的农牧过渡地带和黄河上中游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且严重旱涝较为频繁,而6月是西北东部最易发生雨涝的月份.农牧过渡地带(2区)多数时段,雨涝出现的频次多于干旱,黄河上中游农业区和林业区(1区)的情况则相反.20世纪70年代,严重雨涝发生较少,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雨涝事件显著增多;严重干旱事件则是自60年代以来逐步减少.同时,西北各区的旱涝演变存在年代际的变化周期和5~6年的准周期振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旱涝指标的确定及旱涝分布状况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1951~1995年各月总降水量、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在我国北方(34°N以北)选取了34个代表站,计算了春夏秋三季月总需水量和二种单站旱涝指标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K指标优于Z指标;并对我国北方旱涝状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东亚地区夏季旱涝分布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亚地区529个代表站地面历史月降水资料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历史序列资料,对近55年(1951—200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并依据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确定了旱涝灾害等级标准,应用合成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偏晚和正常3种典型时态与东亚地区夏季旱涝分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南海夏季风偏早爆发年份,中国长江流域、东北北部、华北局部以及韩国南部、日本南部、蒙古国东部易发生旱灾;中国的华南东部、淮河流域、环渤海北部及中朝边界、韩国北部易发生涝灾;(2)在南海夏季风偏晚爆发年份,中国江南地区、东南沿海、海南岛、东北局部以及日本的东部易发生旱灾;中国华南西部、淮河流域、华北大部、东北东部以及韩国南部、日本南部易发生涝灾;(3)在南海夏季风正常爆发年份,中国的华南南部、江淮地区、中朝边界、中蒙边界以及韩国局部、日本南部易发生旱灾;中国江南西部以及日本大部易发生涝灾。  相似文献   

6.
华北雨季不同时段严重旱涝特征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华北平原地区的13个站点,45年(1951~1995)的降水资料,对夏季4个时段(6月、7月、8月、4~8月)进行了Z指数计算,确定了干旱则主要发生在8月,并可明显看出由50~60年代的多水期向70年代中期以后的少水期的转变,另外,乌拉尔山到巴尔喀什湖附近的低压槽加深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对华北地区雨季持续性暴雨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严重洪涝年的夏季(6~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相似文献   

7.
利用黑龙江省81个站夏季6-8月的气温、降水资料,计算了其变异系数,并进行了正态化处理,求得了Z指数。确定了重旱、轻旱、重涝轻涝和特低、偏低、温度指标,求出了其发生概率,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灾害风险3级区划,即大、中、小风险区划;另外,还进行了黑龙江全省的主旱区和主涝区区划。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的某些统计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朝迎 《灾害学》1992,7(3):67-72
本文着重分析了长江流域近40a来旱涝灾害的一些统计特征及其影响,指出了该流域旱涝灾害的演变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灾害加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区域特征及水汽异常输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东北地区91个站46a的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相应的NCEP/NCAR逐日水汽输送资料,通过旋转正交经验分解法分析了该区夏季旱涝的区域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各分区旱涝年的水汽异常输送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异常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独立的区域。分别分析了各区域旱涝年与降水正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发现各区域旱涝年的异常水汽输送路径和关键区均存在明显的不同,且旱涝年异常水汽输送并不是简单的反位相。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北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断层活动速率,根据这一指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基于其时空变化特征与本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大同地震、张北地震和文安地震地震之前,都出现了强烈的异常.断层形变的强烈异常,一般出现在中、强地震之前1年左右时间,可以视为中尺度时间的地震前兆.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异常强度加强的年代,或者其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北京等华北中部5站1956至1985年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区域性旱涝主要是在海洋和局地土壤热状况异常作用下产生的.对华北中部而言,冬季黑潮海温与局地地温变化是引起汛期旱涝变异最重要的原因.前期下垫面热源异常对后期旱涝影响往往是通过累积的异常加热造成环流形势和系统的异常而实现的.海温与地温影响降水的机制不同,前者的影响是大尺度的,而后者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当海温异常造成的大尺度环流变化与局地热状况都有利于降水时.洪涝更容易发生,反之易旱.  相似文献   

12.
梁录瑞 《灾害学》1993,8(3):41-44
夏秋蚕病是北方蚕桑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蚕桑的危害不断扩大。为此,笔者根据多年调查研究,试验摸索出了北方蚕区夏秋蚕病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作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利用风险分析进行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方法。根据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的特点,确定了小麦各发育阶段在有限灌溉条件下的干旱指标及发生概率。利用FAO产量与水分关系模型,计算出干旱引起的减产率,并综合考虑当地抗灾性能和承灾体密度,得到冬小麦各发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干旱风险度,进行分级定量评估。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文楷  张震宇 《灾害学》1991,6(2):48-53
河南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古以来就以旱涝灾害频繁而著称。根据旱涝灾害的地域分异特点,可将全省分为五个区。减轻旱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水利建设,进一步开发地下水;扩大引黄灌溉、抗旱、补源面积;走旱作农业的道路,广泛提高农田抗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干旱指数的确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张强 《灾害学》1998,13(4):34-38
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建立了华北地区于旱指数计算公式,并对华北地区1997年的干旱和历年于温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试验表明该指数能运用于干旱监测业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51~1995年我国336个站逐旬降水量资料,采用服从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旱涝Z指数,分析了40多年来我国夏季风活跃期的旱涝事实,并对旱涝灾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张家诚  王立 《灾害学》1990,(4):55-59
1823年华北大水对清王朝盛衰转折变化有很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史料对这次大水的雨情、水情、灾情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将这次大水同清代其它各次大水进行比较,阐明这场大水影响深远的原因,并指出存在一个多方面因子所组成的自然灾害系统。  相似文献   

18.
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与暴雨洪涝灾害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论述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相联系的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主要特征。我国受东亚季风影响明显,暴雨活动频繁。各地的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暴雨(降水)活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季节性变化和季节内振荡。与之相对应的暴雨洪涝灾害也具有以上的时空变化特征。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受两种不同性质的降水天气——非台风暴雨和台风暴雨的影响,而各沿海省(区)由两者造成的洪涝灾害程度大小也不同。华南地区后汛期中的暴雨洪涝灾害比前汛期的严重。湖南省的降水一年中具有两个峰值,所造成的洪涝灾害也有两个季节性极大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