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利益相关方分析法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利益相关方分析法,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随机性原则和利益相关性原则,确定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的公众范围,着重分析规划环评中相关方利益诉求.以某电石化工产业基地规划环评为例,通过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分析利益相关方的共同点、关心点和矛盾点,并围绕各利益中心结合法律、法规设置了不同类型的问卷调查表,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提出规划调整建议,解决了规划环评中利益相关方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利益相关方分析能够反映规划的环境不合理性,有助于规划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并成为各国环评的基本内容.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包括公众享有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为更好地发挥环评的作用,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法规加以完善.还应在信息公开、立法的完善和配套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完善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规划环评是人类对环境问题、尤其是对末端治理反思的结果,是政治民主化和科技社会化发展的必然。《条例》注重实践检验,突出跟踪评价;坚持专家审查、决策管理、公众参与三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追究法律责任,柔中有刚。重在追究个人责任,专家亦不例外。规划环评源于项目环评,高于项目环评。当前,项目环评和区域限批仍是规划环评的重要抓手。科学性是规划环评的生命线。实践决定一切,实践是实现规划环评科学性的惟一途径。规划环评任重道远。规划环评要坚持为经济服务,为规划服务,为公众服务,实现多方共赢,方能凝心聚力,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改进与完善的方向必然是与决策体系的融合。以城乡规划为例,研究规划环评与城乡规划过程如何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实现融合。提出了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整合的实施框架,并识别出城乡规划的10个重要的决策阶段。进一步,针对其中的5个重要的决策阶段,阐明了规划环评如何参与规划过程,从而实现规划环评与决策过程全过程的融合。此外,要使规划环评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使决策者将规划环评作为一种内部程序,而非外部强加的对其行政权力的干预。只有决策者认同规划环评可以成为部门协商与公众参与的平台,可以帮助其实现本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可能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和采纳规划环评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不但是环评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概念、作用,分析了现阶段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环评法》对规划环评对象的界定来看,区域环评隶属于规划环评范畴,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区域环评较之其他类型的规划环评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如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时,区域开发环评遵守《开发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其他类型的规划环评则依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试行)》,同时两类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在审查目的及要点上也各有侧重。笔者从环评审查角度,分析规划环评和区域环评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类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已形成包括行政规定和法例规定的制度框架,其策略性环评的实践范围也逐步从规划、计划向政策、策略扩展.从评价过程、评价方法、公众参与时段安排、决策出发点等方面分析了2个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评案例.结果表明,为使策略性环评取得预想的成果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建议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规划环评从决策、计划的源头来控制经济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具整体性和前瞻性。从规划环评的内涵分析入手,比较了其与建设项目环评的优势性,概述了目前规划环评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以及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重点对规划环评在中国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规划环评和区域开发环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静  戴明忠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2):37-38,52
对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当前区域开发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概念,分析了公众参与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历程,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并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分析和归纳.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着眼于环境问题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强调主动性和前瞻性,解决了线网规模、线位优化、敷设方式、敏感目标避让及保护等规划层次上应处理和能处理的环境问题.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必须正确把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与城市轨道交通单条线路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与联系,抓准评价指导思想与评价目的,结合各城市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特点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和重点评价内容,着重从规划层面提出规划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用地控制建议等,以弥补后续建设项目环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线网规模、线位优化、敷设方式、敏感目标避让及保护等方面体现规划环评的价值,实现规划编制的及早参与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在我国刚刚起步,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新课题。本文通过阐述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旨在进一步规范公众参与制度,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深入实施,其实施领域已由项目环评向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转变,评价内容也由广泛实施的预测评价向后评价和跟踪评价转变。然而,对于区域规划环评的评价层次、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目前还没有明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促进规划环评有效实施的跟踪评价,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几乎没有。文中就此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环境影响评价与土地规划利用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特性,从程序、内容及方案论证上提出环评和规划整合的途径,克服了土地规划中的环境障碍,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合法权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中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虽然中国已经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要求,并开始尝试更高层次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但由于没有实施细则,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不完善.主要存在规则筛选程序不清晰、评价深度缺乏规范要求、审查主体的权威性不足、公众参与质量不高及评价对象的层次较低等问题.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越来越多的区域规划涉及贸易活动内容,贸易活动在中国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压力,因此将区域贸易规划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是大势所趋。首先研究了贸易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机制,通过"自由贸易→经济活动→环境影响"的链式反应分析,从规模、结构、技术效应3个方面进行环境影响途径分解;探讨了区域贸易规划环评的工作流程;其次,根据贸易对环境影响效应理论,提出区域贸易规划的环评方法;最后,以《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德宏州贸易规划环评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可为中国未来区域贸易规划环评提供一定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手段,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中却存在执行率高、效果差的尴尬困境.探讨了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指导思想和途径,并从完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8.
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既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参与宏观决策的有效途径.在对江苏、云南、重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重点研究了浙江省在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浙江省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系统梳理2002年以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相关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和研究内容,从跟踪评价概念、对象、时限、内容及开展意义等方面解析跟踪评价的内涵;全面阐述产业园区跟踪评价开展现状及重点问题;明确评价目的和对象,针对性提出跟踪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情况梳理、资源环境主要制约因素识别、现行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分析、公众参与等;同时,提出开展跟踪评价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所选的40条公路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入手,对公路建成后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噪声敏感点的数量变化、噪声实测值与环评预测值的差异、实际的噪声防治措施与环评确定措施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上3个方面在公路建成后与环评阶段均存在较大变化,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亟待提高.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项目投资机制、运营期相关条件变化等.通过分析,提出了实现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及增强防噪措施的可操作性等促进环评有效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