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2014年10月(丰水期)和2015年6月(枯水期)对平度市南部地下水和土壤的采样调查,分析了不同季节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地下中水氟化物浓度变化范围为0.68~16.54 mg/L,平均值为6.78 mg/L,超标率为90%;不同季节氟化物的超标区域分布基本相似,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北胶莱河沿岸。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显著增加,明村镇的东南部、万家镇的南部、蓝底镇南部氟化物含量均超过10 mg/L,地下水类型以HCO_3~-·Cl·Na和Cl·SO_4·Na·Mg型为主。氟化物超标区域均在p H值为7.01~8.87的碱性水环境中,但并不都表现出随pH值的增大氟含量升高的变化趋势。不同季节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含量与水中的Cl~-、Ca~(2+)、SO_4~(2-)、HCO_3~-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干旱的气候、相对封闭的地下水环境、土壤中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形成平度市西南部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固定源排气中氟化物测定结果与采样系统加热与否,采气流量大小和分析过程中样品pH值调节的准确性等因素有较大的关系,通过对比实验,不加热和采样流量大使监测结果偏低,pH调节不当使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3.
测定氟化物的主要方法为离子选择电极法,该法操作简单,干扰少,准确度高,但是无法实现现场应急监测.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现场应急监测测定氟化物含量的方法很有必要。分别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水质理化检验箱中的氟化物检测管对不同水样进行检测,并用标准溶液和质控样进行准确度测试,来验证其测定结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高氟区地下水水质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氟病”是较为典型的地方性氟中毒疾病,是环境地球化学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研究课题。鉴于焦作地区地下水中氟含量大面积超标的实际,探讨采用CaO+KH2PO4工艺对焦作市高氟区地下水进行降氟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该工艺的除氟机理、最佳设计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aO+KH2PO4联合除氟不仅有良好的除氟效果,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总硬度和pH的升高。对于500 ml氟化物浓度为1.75 mg/L的原水,当CaO/KH2PO4的值为0.4/0.625时,处理后氟化物含量、pH值、总硬度均在饮用水质量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比值—导数光谱法测定香草醛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香草醛木素溶液在pH≤7时香草醛在230 nm处有吸收,在pH>7时在248 nm处有吸收。根据不同pH值和不同浓度条件下香草醛木素溶液的比值-导数光谱,说明在230 nm处的光谱信号在pH≤7不受pH值影响,248 nm处的光谱信号在pH>7不受pH值影响。在230 nm和248 nm处的光谱信号对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在此两处吸收值可用于香草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中氟化物浓度的快速简易测定鲁布霞(河南省环保所)前言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对饮用水卫生具有重大意义。饮用水中的含氟量偏高或偏低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缺氟会引起龋齿,氟含量太高则要患不同程度的氟斑牙,甚至导致严重的氟骨症。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氟含量为1....  相似文献   

7.
pH值调控对电镀废水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电镀废水时,pH值的调控至关重要。文中以电镀工厂排放的酸性含铜废水为实验研究对象,用氢氧化钠调控溶液的pH值,测定上清液中Cu2+含量与pH值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分析阐明了pH值调控对出水中二价铜离子含量的影响,给出了怎样合理调控pH值以使废水处理效果最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1 前言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测定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法选择性好,不受色度、浊度影响,抗阳离子干扰能力强,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宽,易于实现水质的连续自动测定。因此,该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选用了氟离子选择电极一次标准加入法。在测定时.需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使溶液的pH在5—5.5之间,以防止低pH值时生成HF缔合物;高pH时,高浓度OH~-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的组成及其与土壤性质参数(有机碳和pH值)的相关关系,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深圳市表层土中总氟(TF)、可萃取有机氟(EOF)的含量,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表层土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主要以无机态存在,呈TF>>EOF>> IF(可鉴别F,即以氟计量的总PFCs)的分布规律; EOF仅占TF的0.04%,IF占EOF的0.32%,显示近99.7%的EOF仍属未知.深圳市表层土中PFOA、PFOS分别占∑PFCs的43%(18%~100%)和20%(n.d.~44%),是表层土中主要的PFCs污染物,就空间分布而言,∑PFCs呈西高东低的趋势.表层土中EOF和∑PFCs含量受土壤性质参数的影响,pH值与EOF(P<0.05)、∑PFCs(P<0.01)含量呈负相关,有机碳则与EOF、∑PFCs呈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太湖沉积物磷形态及pH值对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4  
对太湖不同营养水平和不同特征的 4 种沉积物的总磷、磷形态、粒径组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了不同 pH 值对上覆水体中总溶解性磷和溶解性活性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样品总磷含量在 336.1~3408.01mg/kg,属于中富营养化到极富营养化水平.pH 值是影响磷释放的重要因素,碱性条件下,促进NaOH-P 的释放;酸性条件下,促进 HCl-P的释放.严重富营养化湖区沉积物的磷主要由无机磷组成,其中主要是 NaOH-P,该区中 pH值增加会导致磷释放量的大幅度增加,而 pH值下降对磷释放量的影响较小.中富营养化湖区沉积物的无机磷组成中,部分湖区 NaOH-P 含量高,部分湖区 HCl-P 含量高,所以该区中 pH 值变化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由于 NaOH-P 和HCl-P 含量不同而存在差异,NaOH-P含量较高,pH值增加会导致磷释放量的大幅度增加;HCl-P 含量较高,pH值下降会导致磷释放量的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单一使用石灰作除氟剂处理含氟废水的极限值为7.9mg/L。因为影响氟化钙去除的因素较多,如pH、温度、沉淀时间、盐效应和离子效应等,因而单一采用石灰沉淀法处理后氟化物含量往往还会超标。采用氧化钙-氯化盐、加酸返调pH值、两级混凝沉淀法的除氟工艺,具有除氟效果好,处理周期短,操作简便,处理效果稳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电镀废水时,pH值的调控至关重要。文中以电镀工厂排放的酸性含铜废水为实验研究对象,用氢氧化钠调控溶液的pH值,测定上清液中Cu^2+含量与pH值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分析阐明了pH值调控对出水中二价铜离子含量的影响,给出了怎样合理调控pH值以使废水处理效果最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氟化物在水稻体内的残存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受磷肥厂氟化物污染的水稻田水稻植物及其各部位的 物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污染区各测点水稻体内氟化物残留量均明显高于无污染的清洁区水稻植物内的氟化物含量,且一定规律性发布。  相似文献   

14.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时受水样pH、温度、测定时的搅拌速度、电极的记忆效应和性能的影响,准确性变化较大。本文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分析,以优化监测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玻璃纤维滤膜与醋酸硝酸纤维滤膜采集的氟化物对比实验、双膜采样梯度实验,对氟化物的监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表明,在测定电解铝业排放的氟化物时使用醋酸硝酸纤维滤膜,其实际工作校准曲线和理论校准曲线相吻合,回收率、空白值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的PAHs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在天津采样数据的基础上 ,应用多元地统计学中的因子克立格方法 ,探讨了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和一些土壤性质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在天津地区共采集 188个表层土壤样品 ,测定了 16种PAHs的总含量、土壤 pH值、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粘粒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和pH、TOC、粘粒含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在不同尺度上有很大差异 .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蓄水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土壤养分是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石宝寨消落带12个水位96个样点的土壤分析,研究了消落带不同水位土壤容重、酸碱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淹水后消落带土壤由微碱性(pH值=7.91)变为碱性(pH值=8.14),养分平均含量普遍下降,速效钾含量下降最多(46.7%),淹水易造成养分流失;②消落带土壤淹水前各测定指标在不同高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不同淹水强度的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氨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淹水土壤pH值高于未淹水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低于未淹水土壤;④长期淹水后(146 m)的土壤出现有机质及全量养分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不同pH值灌溉水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稻米C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种植实验研究了pH值为3.5~6.5的灌溉水对稻田土壤pH值、土壤Cd生物有效性以及2种水稻品种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pH值灌溉水对土壤pH值影响显著.灌溉水pH为3.5~6.5的处理下,湘晚籼土壤pH值下降了0.6~0.3个单位,威优46号土壤pH值下降了0.7~0.4个单位.2随着灌溉水pH值的升高,土壤交换态和TCLP提取态Cd含量(生物有效性)均有降低的趋势,但TCLP提取态Cd含量不显著.3随着灌溉水pH值从3.5上升到6.5,湘晚籼12号水稻植株各部位Cd含量均逐渐下降,而威优46号水稻植株各部位的Cd含量逐渐上升.与pH=3.5处理相比,浇灌pH值为4.5~6.5的灌溉水,湘晚籼12号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中Cd含量分别下降32.3%~48.0%、16.5%~48.0%、40.0%~56.2%和45.6%~73.9%;相反,威优46号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中Cd含量分别上升30.5%~446.3%、5.3%~201.1%、70.3%~316.7%和71.0%~177.2%.显然,升高灌溉水的pH值有利于降低湘晚籼12号(常规稻)糙米中的Cd含量,但不利于降低威优46号(杂交稻)糙米中的Cd含量.  相似文献   

19.
土壤pH值与浸提液中碳酸根离子两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次实验对土壤pH值与土壤水浸提碳酸根离子(CO32-)的测定结果的讨论,得出了如果土壤浸提液中碳酸根离子(CO32-)的含量,滴定法可检出,则土壤的pH值超过8.5.  相似文献   

20.
酸性水动态淋滤与静态浸泡土壤中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研究了不同pH值的淋滤液对土壤的动态淋滤及静态浸泡,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不同pH值淋滤液在不同时间段获取的淋出液中氟浓度以及淋滤后残渣中的氟含量,结果表明:淋滤液的pH值、淋滤时间以及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对氟的淋出影响重大。淋滤液的酸性越强,土壤中氟的最大淋出浓度越大,土壤中被淋出的氟含量越高,淋出率也越高且氟的淋出主要集中在淋滤初期60h内,后渐趋于平缓;动态淋滤淋出的氟含量及溶出率均稍高于静态浸泡,这可能源于动态淋滤较强的分子运动,进而使提取剂充分渗透到土壤基质中。黄壤、黄棕壤、水稻土在pH=3的淋出液中的氟浓度变化曲线表明土壤淋洗作用更多的是将土壤中的可溶性氟盐淋洗掉。可溶性氟盐越多,被淋失的氟就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