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发电机,机电传感器和数学式飞行控制计算机的生产线中采用随机振动筛选的情况,表明了随机振动是激发缺陷的特别有效的手段,激发同样数量的缺陷,随机振动效率要比温度循环高得多,指出了发现失效的环境不必定是施加造成此失效的应力环境,因此随机振动必须与温度循环相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另一方面,随机振动应力的量值一般应低于性能试验时的量值,它不会降低产品的可靠性,文中还用具体数据说明应力筛选出的设计、工艺和元件缺陷分布情况,指出了随机振动对激发集成电路中缺陷有特殊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振动冲击试验的展望和问题──从实际试验的立场出发[日]IMV株式会社酒井善治苏州试验仪器厂唐升棣译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于仁冲校因为工业制品所遇到的振动环境几乎都是随机振动,所以代替以前的正弦波振动试验的随机振动正在加速普及。1990年出品的振动试验机[...  相似文献   

3.
2、随机振动 图6表明随机振动量值和振动时间对筛选效率的影响。量值低于4grms时的筛选不太有效,而6grms(0.04g~2/Hz)量值下筛选效果要高得多;筛选效率还随振动时间的增加而迅速提高。该图中表明,振动30分钟将可发现80%左右失效。但大多数经验表明,振动5~10分钟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标准中规定试验在最敏感轴向振动5分钟。  相似文献   

4.
振动环境数据处理与归纳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当前振动环境数据处理与归纳中的几个问题:数据分析标定、数据检验、统计误差、单频随机振动数据和数据归纳方法,可供有关同志参考和讨论,以早日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5.
双振动台随机振动试验可有效解决传统细长体飞行器振动试验中悬臂过长、振动应力集中的问题,能有效缓解试验过程中的欠试验和过试验问题。该文通过试验设计实现了某型号飞行器双台随机振动试验技术的工程应用,满足了该飞行器的试验考核要求,文中介绍了该试验的振动试验方案、夹具设计、控制选择和试验结果,为该试验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振动试验及其相关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产品进行振动试验的必要性,对随机振动试验和正弦振动试验分别进行了描述。对随机振动试验中的倍频程、斜率、加速度总均方根值进行了介绍,对正弦振动中的扫频速率、倍频程数、应力循环数、扫频时间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正弦扫频算例,对相关振动参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工业环境振动与自然环境振动对产品的影响,讨论随机振动环境的特征与振动谱,提供了几种(单层隔振、粘弹性材料隔振、双层隔振)随机振动隔离措施,以及每种隔离技术的参数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8.
航天电子载荷是卫星等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在发射阶段会受到较强的振动、冲击等力学应力。为保证航天电子载荷在严酷的力学环境下不失效及不被破坏,文中采用AnsysWorkBench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构建其力学仿真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正弦振动、随机振动、冲击等工况下的力学分析,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以及各工况下相应的最大应力、屈服极限和安全系数等,该仿真设计方法对航天电子载荷的抗力学环境结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配合随机和振动试验国标的贯彻和振动环境模拟试验工作的开展,现从随机振动环境模拟试验角度出发,向大家介绍英国DVC500型数字式振动控制与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格鲁门公司于1980年提出了磁带随机振动试验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凡有电动振动设备,只需添置一台盒式磁带机,即可代替昂贵的随机振动程控设备,进行随机振动试验。 作者就从英国引进的随机数控分析设备DVC500及振动台系统,对该方法作一扼要介绍。文章涉及试验原理、实施方案、应用实例以及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逆幂率模型的随机振动疲劳加速试验方法,在汽车、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行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为提高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准确度,依据加速试验前后振动疲劳破坏机理不变原则,通过理论分析与推导,给出了加速模型中材料疲劳指数选取方法和服役寿命内振动循环次数修正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结合实际服役工况仿真分析结果的极限加速因子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某型变频器电气设备振动加速试验方案,并开展了加速振动试验,验证了本文所述随机振动疲劳加速试验改进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郭伟  许明明  孔令一  窦江培 《环境技术》2024,(1):151-158+170
为设计满足巡天空间望远镜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振动试验要求的夹具,对初步设计的振动夹具进行模态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识别夹具薄弱环节,并对振动夹具进行改进设计。通过分析计算,改进后的夹具满足设计固有频率要求。并对其进行正弦振动和随机振动动力学分析。将夹具在振动台上进行正弦扫频试验,验证设计合理性。夹具的仿真一阶模态结果 342.6Hz,其振动试验结果一阶模态为329Hz。振动夹具一阶固有频率的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误差约为4%,误差合理。试验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实现了振动夹具的基频大于试验件3倍的目标,振动夹具设计合理。满足巡天空间望远镜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力学环境试验使用。  相似文献   

13.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基于内部结构体特有的压电效应,可实现加速度信号转换成对应电荷变化量,广泛应用于振动试验控制与测量领域。作为振动试验控制系统中实时信号采集反馈的重要环节,传感器灵敏度直接决定随机振动试验控制与测量的准确性。本文基于苏试DC-6000-60电动振动台与美国SignalStarDP-760数字式振动控制仪等组成的试验控制系统,研究表明试验控制过程中电荷放大器内传感器灵敏度值设置偏差,控制仪拟合生成的控制频谱曲线表面上符合规定试验条件,但实际已导致航天产品在随机振动试验过程中过试验或欠试验。  相似文献   

14.
马明 《环境技术》2020,38(4):65-70
RAT叶片是民机冲压空气涡轮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将高速流动的气体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因此,对其振动失效机理进行分析对保证民机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分析了低雷诺数环境下民机RAT叶片振动失效机理。该研究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选取民机RAT叶片,并对其进行实体建模;第二部分构建低雷诺数环境和振动模拟环境;第三部分选取RAT叶片振动失效检测工具,包括扫描电镜和三种传感器;第四部分分析RAT叶片振动失效机理。经实验可知民机RAT叶片振动变形过程、裂纹微观观察图像和振动失效速度,实验结果为制定民机RAT叶片的设计准则、提高RAT叶片设计合理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为保证RAT叶片的安全和有效,本研究建议:在飞行中避免超温超载、严格控制燃料腐蚀性产物对叶片造成损伤、定期检查和维护叶片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一.控制随机振动的必要性 许多产品在使用时,或者在运输过程及生产过程中都承受振动。因此很有必要确定产品是否经受得住振动及是否工作可靠。当然,有时还需确定产品在实用环境中的寿命。 很自然,在设计既要求精度高、重量轻、成本低,又要求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高级技术产品时,这些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航天工业中,一般产品结构都极其复杂,造价都很高,在进行产品试验时很值得考虑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产品的包装能有效地经受住运输过程的冲击和振动,也需要进行振动试验。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体会,在使用“DVC500数字式振动控制与分析系统”(简称“DVC500系统”,下同)进行随机振动试验控制时,按国家标准《宽带随机振动试验方法GB2423·11-82》(简称“国标”,下同)中有关规定,探讨试验误差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冯盟蛟  张文胜  次永伟  程建  张毅  匡以武 《环境技术》2023,(10):184-190+201
随着振动试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试验夹具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试验夹具的特性对试验结果和试验方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某航天阀门的试验要求,对原有的存在缺陷的试验夹具进行改进,对改进后的试验夹具进行特性分析,确定改进后力学试验夹具性能更加满足产品试验要求。本文基于改进后力学试验夹具进行航天阀门振动试验和冲击试验,采用多点平均控制的方式完成了包括扫频、正弦振动、随机振动、冲击试验在内的试验项目,试验结果满足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中经常使用MATLAB进行随机振动数据时域和频域分析,利用MATLAB绘图功能将时域数据曲线、功率谱密度曲线通过图形窗口直观显示,并在图形窗口显示数据的测量工况、通道代号、通道名称、数据说明等相关数据描述参数。对于多通道振动数据,人工输入这类数据描述参数的工作量很大,效率很低。本文介绍了一种方法,利用表格软件快速高效的输入编辑功能,将相关数据描述参数保存为表格文件,在MATLAB数据分析程序中利用专用函数,自动读取表格文件,获取相关数据描述参数并在图形窗口显示,提高了随机振动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电子产品在振动试验中失效为实例,剖析了导致整机电子产品在振动试验里失效的系列因果关系,提出提高整机电子产品在振动试验中的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美国军标发展起来的对产品应用温度循环和随机振动的高效强应力筛选试验方法,可有效地消除产品的早期失效,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对这种筛选试验方法的含义、发展过程、基本组成、基本参数及应用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可供我国有关军标和民用标准制订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